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常州市常州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江苏省常州市常州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是A.淋巴、血浆中的蛋白质比组织液中的少B.淋巴和组织液中无蛋白质C.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D.血浆中无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所以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有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详解】由于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所以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有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血管壁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共同的内环境是A.血浆和组织液B.血浆和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组织液【答案】D【解析】【分析】体内细胞赖以生活的细胞外液叫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详解】毛细血管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其内是血浆,外面是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同理毛细淋巴管管壁也由单层细胞构成,其内为淋巴,外面是组织液,因此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血管壁细胞和淋巴管壁细胞共同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2-3.如图是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则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组织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组织液。4.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15~7.35C.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无机盐离子中,Na+和Cl-起主要作用,A错误;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B错误;0.9%的生理盐水和细胞是等渗溶液,能维持细胞的渗透压,进而-3-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C正确;血浆pH和渗透压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血液中钙盐过少会引起抽搐C.内环境的稳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D.毛细血管破裂会引起局部水肿【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稳定状态。【详解】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血液中钙盐过多会引起肌无力,钙过少会引起抽搐,B正确;内环境的稳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C错误;毛细血管破裂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而引起局部水肿,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生理意义等基础知识,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态的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6.安徽阜阳奶粉事件导致一批婴幼儿成为“大头娃娃”,原因是婴幼儿主食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导致头部水肿。水肿是由于图中哪一部分的含量增多而造成的()A.①B.②C.①③D.②④-4-【答案】B【解析】劣质奶粉的蛋白质含量过低,婴幼儿长期食用,导致机体摄入蛋白质过少,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②,引起组织水肿,A、C、D错误,B正确,所以选B。7.机体内环境保持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保持稳定不变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内环境维持较高的渗透压有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与功能C.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温度过高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体内各种化学反应D.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的作用能确保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恒定【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不是保持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平衡,A错误;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当,有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B错误;酶的最适温度在37℃左右,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活性降低,影响催化效率,C正确;稳态是指通过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故选C。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各中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缩手反射中先缩手后才有痛感C.呼吸中枢位于脑干D.若大脑皮层受损,则患者排尿反射丧失-5-【答案】D【解析】【分析】1、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脑干:维持呼吸等。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详解】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因为受到刺激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在传导到人的大脑皮层,才有你的疼痛感。而非条件反射的传导路程短。所以先缩手反射,后感到疼痛,B正确;脑干中有基本生命中枢,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正确;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若大脑皮层受损,则无法控制低级中枢活动,但排尿反射还存在,D错误。故选D。9.取两相接的神经细胞(生理功能未受操作影响),浸泡在任氏液中(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的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G点,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什么现象?A.不会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偏转,方向相同D.发生两次偏转,方向相反【答案】A【解析】在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A点,电流计指针能偏转两次,方向相反;刺激G点,电流计指针不能偏转,因为在接受刺激时,突触小泡内的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进行传递,故A正确。【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1、明确突触的结构;2、明确兴奋经过突触传递的方向;3、准确识别题目图形中突触的位置,然后判断出兴奋的传递方向。-6-10.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A.生长激素、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性激素C.胰岛素、性激素D.性激素、生长激素【答案】B【解析】激素的化学本质包括三种:蛋白质(多肽类):如生长激素、胰岛素等,这类激素易被消化酶分解而破坏,一般采用注射法补充,不宜口服;固醇类:如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这类激素口服后可以被吸收;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口服后也可以被吸收。所以本题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激素的化学本质。11.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故A错误;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增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故B错误;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故C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12.让人们谈之色变的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HIV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中,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B.生活中与患者握手易感染HIVC.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D.补牙时,可因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未消毒的器械感染HIV【答案】B【解析】【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详解】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A正确;生活中与患者握手不会感染HIV,艾滋病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B错误;HIV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C正确;补牙时,可因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未消毒的器械而感染HIV,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是对艾滋病方面知识的考查,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破坏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免疫缺陷病、痉挛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答案】A【解析】【分析】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8-(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机体对自身抗原(乙酰胆碱受体)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为自身免疫病;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使乙酰胆碱不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兴奋无法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进而导致肌无力。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及实例;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14.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
本文标题:江苏省常州市常州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3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