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8讲 酶与ATP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酶与ATP(限时:40分钟)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具有催化作用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C.酶适宜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条件下长期保存D.各种酶的最适条件都相同,其催化效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B解析:酶太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A错误;酶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酶的专一性有关,B正确;在最适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强,不适合酶的长期保存,C错误;不同种酶的最适条件不一定相同,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2,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是7,胰蛋酶的最适pH是8.6,D错误。2.(2018肇庆市三次模拟)如图表示酶X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在实际生产中,酶X制剂几乎在所有的季节都能使用B.酶X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C.测定酶X的活性时,实验对pH、底物量和酶量没有要求D.在20~40℃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可进一步探究酶X的最适温度C解析:据图可知,酶X从10℃~70℃条件下的活性都较高,由此可推知在实际生产中,酶X制剂几乎在所有的季节都能使用,A项正确;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B项正确;本题研究的是酶X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自变量是温度,pH、底物和酶量均属于无关变量,所以测定酶X的活性时,pH、底物量和酶2量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故C项错误;本实验可确定酶X的最适温度在20℃~40℃之间,但由于温度梯度较大,所以要进一步探究酶X的最适温度,可在20℃~40℃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D项正确。3.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固定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人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后,用碘液冲浸该琼脂块,可见其上面呈现蓝色的斑块个数是()A.①B.②C.③D.④C解析:①和②斑块处的唾液淀粉酶失活,③处无唾液淀粉酶,因此不能使淀粉水解,加碘后均变蓝色。4.(2019湖北黄冈月考)如图所示,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MP可以作为合成ADP及mRNA的原料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C3还原或细胞分裂C.丁过程中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光能D.催化乙和丙过程的酶应该是同一种酶D解析:AMP是ADP脱掉一个磷酸基团形成的,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同时其加上磷酸基团也可以合成ADP。ATP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C3还原和细胞分裂。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光能,也可以是化学能。乙和丙过程是两个相反的过程,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催化它们的酶不同。5.(2018浙江卷,10)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3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C解析: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A错误;ATP-ADP循环,使得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ATP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C正确;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D错误。6.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最合理的是()实验编号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①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②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③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④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B解析: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溶液的pH会影响淀粉的水解,并且碘液可与碱反应,斐林试剂可与酸反应,不宜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一般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7.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4D.酶1和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解析:图1中A表示腺嘌呤,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是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8.(2019龙岩市期末)以下有关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在剧烈运动中,细胞产生ATP的速率迅速增加,吸能反应也增强B.人体在紧张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或化学能D.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B解析:人体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多,ATP合成的速率加快,则吸能反应也增强,A正确;ATP、ADP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人体紧张时,ATP合成速率与ADP的产生速率达到动态平衡,B错误;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或化学能,C正确;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正确。9.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试管编号12345加入物质适量唾液锈铁钉生土豆块熟土豆块生土豆块+稀盐酸实验结果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大量气泡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实验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C.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D.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D解析:证明酶具有高效性需对比无机催化剂与酶的催化作用,2号和3号实验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A错误;1号和3号分别用唾液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两组实验结果对照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3号和4号的实验结果说明高温会使酶活性降低,C错误;3号和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pH降低会使酶活性降低,D正确。10.如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2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5A.曲线1B.曲线2C.曲线3D.曲线4B解析:从图1可以看出,当温度由a变为2a时,酶的活性会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所以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但是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会改变,对应于曲线2。11.(2016全国)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ATP的结构、ATP与ADP的转化、DNA半保留复制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及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的简写式中各部分的含义以及ATP水解的过程。ATP中的A是腺苷,加上一个磷酸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此可推测题干中dATP的结构。ATP水解生成ADP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1)ATP水解成ADP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在γ位上的磷酸基团从ATP上脱离6下来,再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要将32P标记的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需标记ATPγ位上的磷酸基团。(2)dATP与ATP结构相似,不同之处是dATP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合成DNA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含有一个碳酸基团,而dATP含有三个磷酸基团,因此,以dATP为原料合成DNA时,若要将32P标记到DNA分子上,32P标记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位上。(3)一个噬菌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由于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因此被32P标记两条链的DNA分子在第一次复制中,两条链都作为模板,形成两个一条链含32P的DNA分子;同理,再分别以这两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当合成n个DNA分子时,其中只有两个DNA分子被32P标记,其他DNA分子都不被标记,因此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答案:(1)γ(2)α(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12.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1)酶活性是指________,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以________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2)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于是活动小组又进行________(填“对照”“对比”或“重复”)实验,得到与上图无显著差异的结果。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下分解的。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酶活性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据图示可知,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7坐标为淀粉剩余量,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不同,因变量是1h后淀粉剩余量。(2)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需进行重复实验,观察结果。由于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淀粉酶和盐酸的作用下分解的。据图示可知pH为3和pH为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相等,但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因为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3)比较pH为1和pH为7的实验结果可知,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故说明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答案:(1)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pH1h后淀粉剩余量(2)重复淀粉酶盐酸小于因为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3)1h后,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13.如图是探究过氧化氢酶量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可通过____
本文标题: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8讲 酶与ATP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3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