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脂是所有细胞都含有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B.脂肪氧化分解消耗氧气的量大于同等质量的糖类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脂肪含有的C、H比例高,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T2噬菌体只含有D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蛋白质鉴定用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详解】磷脂是生物膜(如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因此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A正确;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C、H比例较高,因此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比糖类多,B正确;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C正确;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后,其分子中的肽键没有被破坏,仍然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错误。2.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1和细胞2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甲丁物质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B.乙物质的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乙物质离开细胞1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且都是大分子转运D.运输甲和丙物质的蛋白质结构不同,但都具有专一性【答案】D-2-【解析】A.据图分析,甲物质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丁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A错误;B.乙物质的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错误;C.乙物质离开细胞1的方式是胞吐,不需要载体,但通过胞吐分泌出细胞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大分子,C错误;D.运输甲和丙物质的载体蛋白结构不同,载体具有专一性,D正确;答案选D。3.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室大棚使用绿色薄膜能提高光合速率,有利于农作物增产B.对板结的土壤松土,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C.增施有机肥能有效地提高干旱环境下植物的光合作用D.合理密植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主要与CO2浓度和水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详解】植物对绿光的吸收效果最差,温室大棚应该使用白色薄膜,能有效提高光合速率,有利于农作物增产,A错误;对板结的土壤松土,保证土壤中有较多的氧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B正确;干旱环境下的土壤缺少水分,不利于有机肥的分解,因此增施有机肥不能有效地提高干旱环境下植物的光合作用,C错误;合理密植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主要与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有关,D错误。4.电流计与神经纤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图2是在箭头处施加一定的刺激后,根据电流计指针的变化做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3-A.刺激前,图1中a、b两处膜内K+浓度均比膜外高B.若减小ab间距离为O,则刺激后电流计指针不偏转C.若将ab中点切断,则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D.若将a处电极移至膜外,则电流计指针变化与图2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内和膜外,左侧(a处)为负电位,右侧(b处)为正电位,因此指针向右偏转;图2是在箭头处施加一定的刺激后,根据电流计指针的变化做出的曲线图,刺激后,a处首先变为正电位然后恢复负电位,因此指针先恢复到中间再向左偏转;当兴奋传到b处时,b处先变为负电位后恢复正电位,因此指针再一次恢复到中间再向左偏转。【详解】刺激前,图1中a、b两处都为静息电位,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钾离子的外流,并且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a、b两处膜内K+浓度均比膜外高,A正确;若减小ab间距离为O,则刺激后膜电位从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两极会有电荷的移动,因此电流计指针也会发生偏转,B错误;若在ab中点切断,在箭头处施加刺激,产生的兴奋只能传导到a点,b点不能兴奋,因此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指针偏转2次的方向是相同的,而若将a处电极移至膜外,则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正确。5.研究发现,经溶血磷脂酸(LPA)触发,细胞转变成一种液体状而可以移动,阻断LPA信号可以阻止癌细胞扩散。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LPA信号发挥作用后会改变细胞膜的流动程度B.癌细胞易扩散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减少有关C.细胞癌变的本质是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发生突变D.LPA发挥信号作用需要相应的细胞具有其受体【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的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4-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分裂增殖:永生不死细胞;(2)形态结构变化:扁球形;(3)细胞物质改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粘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癌细胞膜表明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经溶血磷脂酸(LPA)触发,细胞转变成一种液体状而可以移动,说明LPA信号发挥作用后会改变细胞膜的流动程度,A正确;癌细胞易扩散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B错误;细胞癌变的本质是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LPA发挥信号作用需要与相应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D正确。6.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糖被只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B.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使癌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C.核膜上的核孔对物资进出细胞核仍然具有选择性D.膜成分相互转化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主要考查基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并培养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观点和方法论。【详解】细胞膜上的糖被除了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外,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细胞的糖蛋白还有润滑和保护作用,A错误.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使癌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所以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B正确.核膜上的核孔不是完全开放的孔,对物质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C正确.膜成分相互转化是因为组成生物膜的分子大都可以运动,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点睛】细胞膜上的糖类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覆盖在细胞膜的外表面,称为糖被;核孔是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具有选择性。7.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糖原和淀粉都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B.酵母菌细胞内[H]与O2的结合发生在生物膜上C.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小则代谢越强-5-D.酶通过提供能量和降低反应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细胞内相关物质,涉及组成细胞的化合物、酶和细胞内的物质代谢等,综合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动物细胞内没有淀粉,A错误.酵母菌细胞内[H]与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B正确.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大往往代谢越强,C错误.酶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D错误.【点睛】酵母菌是真菌,真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线粒体;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有些反应还需要水的参与;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8.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下列与人体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炎热环境中机体增加排尿量是促进散热的重要途径B.寒冷环境中体温恒定是因为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人体骨骼肌细胞中产热量最多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不能直接感受体温的变化【答案】B【解析】炎热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皮肤排汗来增加散热量,而排尿量会减少,A错误;任何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机理都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正确;人体骨骼肌细胞中产热量最多的部位是线粒体,C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够感受体温的变化,D错误。9.植物体内有多种激素对各种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能给细胞传达促进生长的信息B.秋天落叶中脱落酸的合成量增加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C.单侧光能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但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侧芽细胞的伸长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答案】A-6-【解析】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A错误;秋天落叶中脱落酸的合成量增加,不仅受基因调控,还受环境的影响,B正确;单侧光能影响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但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正确;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侧芽细胞的伸长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如乙烯和高浓度的生长素都可以抑制侧芽生长,D正确。10.下列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如果某人的下丘脑严重受损,则其不能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B.某人摄入了较多的碱性食品后会使血浆的pH明显上升C.只要是病毒侵染人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全部属于细胞免疫D.增加尿液排出量是体温调节中增加散热的重要途径【答案】A【解析】【分析】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等。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故如果某人的下丘脑严重受损,则其不能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A正确;由于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上升或降低,B错误;病毒侵染人体后引起的免疫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C错误;体温调节中增加散热的重要途径是汗液的蒸发,D错误。【点睛】注意:呼气、排尿和排便可以散失一部分热量,但不是散热的主要途径,散热的主要途径有: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11.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7-A.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会威胁到细胞生存C.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可以视为分解者D.在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的直接使用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是首先形成食物泡,主要是胞吞,胞吞现象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疟原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由此可见,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详解】疟原虫通过胞吞获取食物,胞吞现象体现了膜的流动性,A正确;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会威胁到细胞生存,B正确;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以孢子生殖、有性生殖、裂体生殖繁殖后代,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可以视为消费者,C错误;在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D正确。【点睛】注意:寄生者在生态系统中通常作为消费者。12.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细胞分裂相关知识C1、C2是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有丝分裂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所以C1和C2的遗传信息相同;而S1和S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重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平分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有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所以遗-8-传信息不同。答案B正确。
本文标题: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3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