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上饶中学(重点班)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上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实验重点班)一、单选题1.“面色苍白、身体消瘦、撕心裂肺的咳嗽”这是鲁迅的小说《药》中提及的“痨病”,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物质和结构中结核杆菌细胞具有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核③染色体④DNA⑤细胞质⑥核糖体⑦细胞膜A.①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⑥⑦D.①②⑤⑦【答案】A【解析】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中细菌的一种,结核杆菌具有①细胞壁、④DNA、⑤细胞质、⑥核糖体、⑦细胞膜,但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②细胞核,也没有③染色体,故选A。【点睛】本题以结核杆菌为题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解答本题关键要明确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能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2.某氨基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其中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另一个氨基的部位应是()A.在羧基上B.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C.在R基上D.在氨基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因此如果某氨基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其中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另一个氨基在侧链基团R内.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氨基酸的通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3.德伦(Dren)是科幻惊悚片《人兽杂交》的主角,它是一个有着啮齿目动物特征,但是又长-2-着巨大双眼、长尾巴和细胳膊的怪物,而且它还会发出鸟类的叫声。它是由两位反叛科学家将人类和动物的DNA进行杂交创造出的一个生物。下列有关该生物DNA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B.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含有A、T、G、C4种碱基D.不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把核酸分为DNA和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详解】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A正确。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B正确。DNA中含有的碱基是A、T、G、C4种,C正确。有DNA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4.下列关于脂质与糖类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叙述错误的是()A.C,H,O三种元素的比例不同B.有些脂质含有N,P等元素C.脂质中O元素比例高D.脂质中H元素比例高【答案】C【解析】【分析】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有的含有N、P,糖类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详解】组成脂质和糖类的元素都有C、H、O,但C,H,O三种元素的比例不同,A正确。有些脂质比如磷脂由C、H、O、N、P组成,B正确。脂质和糖相比,虽然都有C、H、O,但脂质中氢多氧少,C错误,D正确。5.“获得细胞蛋白质详图”是2005年全球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是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分辨率的分子图像。这些通道是负责钾离子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这是继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成果后,又一个关于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A.免疫功能B.识别功能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泌题干信息,“通道是负责K+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说明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负责K+进出细胞,由此可确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故选:C.考点:细胞膜的功能.6.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时,则K+能通过膜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则它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离子和小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三种,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载体携带,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且能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详解】题干信息显示,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时可以通过,说明需要载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错误。需要载体且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则说明是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则题中K+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正确。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且需要载体和能量,C错误。渗透作用是溶液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扩散的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D错误。7.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B.纳米级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4-C.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D.“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该种能分解酒精的酶不是RNA,一定是蛋白质,A错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以胞吞和胞吐的形式进出细胞,B错误;人体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是酒精,不能被该种酶分解,C错误;消化液中含有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该种酶不被分解,最大的可能就是“防护服”阻碍了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8.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加酶后因为催化作用,反应物浓度会下降很快,当酶活性达到最大时,维持在最大速率,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9.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5-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B.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影响酶的条件及还原性糖的颜色鉴定等相关知识,解题要点是对题图中信息的分析。A.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麦芽糖酶,从图中可以看出,酶a和反应底物b专一性结合使b分解为c和d,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B.从图乙可以看出,e-f段催化速率随着麦芽糖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麦芽糖为单一变量,酶量为无关变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所以限制f-g段的主要因素是麦芽糖酶的量,B正确;C.乙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所以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酶的活性都会下降,F点都将下移,C正确;D.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故无法用斐林试剂来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了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易错点是:1.有关酶的特性: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2.对坐标图的分析:先看横、纵坐标,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看曲线变化与横坐标间的联系,横坐标代表自变量,纵坐标代表因变量。10.科学家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pH对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下图所示结-6-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不同B.酶B的催化效率高于酶AC.人体内酶B不可能在的胃液发挥作用D.人体内酶A与酶B在不同部位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可看出,酶A与酶B的最适PH值不同,酶A偏酸性,酶B偏碱性,因此,ACD正确,而图中不能判断两者的催化效率谁高,B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对图中所含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能够准确的对各个转折点做出判断,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11.下图表示与ATP相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a表示ADP,与ATP相比少了一个磷酸B.b表示腺苷,是ATP中“A”代表的含义C.c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d表示ATP,是生物体的直接供能物质-7-【答案】D【解析】【分析】a腺苷: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b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c二磷酸腺苷(ADP);d三磷酸腺苷(ATP):其中A表示腺苷,ATP是生物体的直接供能物质。【详解】a由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称为腺苷,故A错误;b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TP中“A”代表腺苷,故B错误;c表示二磷酸腺苷(ADP),故C错误;d表示三磷酸腺苷(ATP),是生物体的直接功能物质。【点睛】本题考查ATP结构式,属于识记层次。12.用小刀将数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使其干燥后研成粉末。取两支试管,分别标上甲、乙,各加入2mL水和等量的萤火虫发光器研磨粉末,结果发现两支试管中均有短时间的黄色荧光出现。一段时间后黄色荧光消失,再分别进行处理后出现的结果如下图,由此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B.葡萄糖氧化分解可产生ATPC.ATP是直接能源物质D.A项和C项【答案】D【解析】【分析】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使萤火虫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是什么,题中变量是加入的能源物质的种类,甲乙两试管相比较,根据现象可以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虽然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是不能被萤火虫发光器研磨粉末利用,所以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D正确。A、C错误。本题无法说明葡萄糖氧化分解可产生ATP,B错误。-8-【点睛】葡萄糖需要在细胞中氧化分解释放出ATP,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萤火虫的发光细胞研磨破坏后无法利用葡萄糖使葡萄糖氧化分解。13.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中,先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和pH值分别属于()A.自变量和因变量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D.自变量和对照变量【答案】C【解析】【分析】在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是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是因变量,在实验中存在着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温度是自变量,设置不同的温度,实验过程pH是无关变量,不能影响实验结果,因此pH应适宜且保持不变,A、B、D错误,C正确。14.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为“探索酶的本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列哪项不是他的成就()A.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B.证明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C.证明了酶具有催化作用D.少数RNA也具催化功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为“探索酶的本质”做出的贡献:1917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资料中得知刀豆种子中脲酶的含量相当高(这种酶能使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便决定从刀豆中子提取纯酶.它尝试了各种方法,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终于在1926年惊喜地发现,在用丙酮作溶剂的提取液中出现了结晶,这说明提取物达到了一定的纯度.这种结晶溶于水后能够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然后他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2、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
本文标题:江西省上饶中学(重点班)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3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