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一、课标解读:《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提出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小学(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与情感。初中(7-9年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天净沙·秋思》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诗歌,七年级的诗歌学习已经不只是局限于诗歌的诵读和体悟情感,学生要掌握不同的鉴赏方法,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能够运用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方式领略和揣摩诗歌的美。二、教材分析单元解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主要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学习本单元时要重视诵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本单元重视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提升学生的朗读及感悟能力,因此本课时《天净沙.秋思》的教学重点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分析诗歌意象(景物)的赏析,以读促赏。本单元写作的主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故本课的作业设计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改写《天净沙.秋思》,将自己所学加以运用,读写结合。文本分析:《天净沙.秋思》这一课位于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四课中的第四首诗,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首元曲小令,天净沙为曲牌名,秋思为题目,全曲共五句,内容相对本单元的其他三首诗简单一些。学生结合注释能够掌握诗歌的文意。在诗歌的诵读中去初步感知借景抒情的写法。三、学情分析七年级是小学与初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成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诗歌时更多的是注重诵读,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但是初中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表层,要充分利用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学生原有的基础,应该要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的美等。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学习了三篇写景散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首写景的诗歌《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对写景的赏析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首诗文本简短,学习难度不大。因此在学习这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诵读和课文注释弄清楚诗歌大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这两方面点拨把握这首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四、教学目标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赏析诗歌意象,分析作者情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景物中所蕴涵的情感。六、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教师读、学生自由诵读、学生集体诵读把握诗歌内容及情感。2.问答法: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3.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学法)七、教学准备PPT课件、朗读配乐八、教学过程回顾: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对《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包括诗人的生平、解题、诗意、朗读的训练。今天我们将深入分析这首诗的景与情。首先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首小令。学生单独诵读,学生点评。教师总结需要朗诵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诵读,学生整体感知,谈一谈对诗的整体感受。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清代国学大师对这首小令的评价。(一)导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曰:“文章之妙,亦一言蔽之,有境界而已。精品,不可不读;美文,不可不品。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马致远的这首小令有着怎样的精妙之处,能让国学大师发出如此赞叹呢?(二)学生自由诵读,回答问题。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些景物?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2.这首小令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用了哪些修饰词呢?学生圈注:枯、老、昏、小、流、古、西、瘦教师讲解:分别用了枯、老、昏、小、流、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藤、树等景物本是一些客观景物,但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我们在分析诗歌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了这些修饰语,因为它往往带有作者的某种感情倾向和审美个性,就如我们看同样的景色却有不同的感受一样。这种赋予了作者情感的物与景我们称之为意象。(三)品读诗歌,展开联想与想象。1.这些意象组成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呢?A、枯藤老树昏鸦:藤缠树,树上落鸦(冷清)展示图片,强调诗句当中的关键词枯、老、昏,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联想,尝试分析这句诗歌所体现的意境。最后做一个总结,并板书冷清。小令第一句写的是一幅萧条、冷清的秋景,让人读起来略感忧伤,让人不禁生起悲秋之感,那么接下来作者是不是还在写凄清的秋景呢?B、小桥流水人家:桥、桥下水、水边人家(温暖)展示图片,在解析词语过程中注重帮学生展开想象并描绘场景。小桥流水看上去似乎整个画面都很安静祥和,加上人家一个点缀,往往有人有家的地方显得这里格外的温馨舒适。诗人看到如此温馨的画面,会不会就此缓解一下这种悲秋之情呢?C、古道西风瘦马:古驿道、寒冷的西风、瘦骨嶙峋的马(荒凉)展示图片,描绘诗句,看到别人是温馨的,而诗人却是只身一人,唯有一匹瘦马陪伴左右,吹着寒冷的西风走在这萧索的古道上。热闹是别人的,而诗人自己却什么都没有。这样的场景给你的是什么样的感受呢?2.这三句写景内容两悲一喜是什么关系呢?前三句的写景内容中可以说是两悲一喜,诗人到底是想表达悲还是喜呢?3.前三句都在写景,诗人接下来还在写景吗?诗人接下来并没再写景了。我们来一起看看关键词“断肠”,断肠是什么意思呢?看注释,断肠是指悲伤到了极点,这是在表达一种心情是不是?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词叫做“抒情”(提示断肠这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表达出诗人在抒情)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是谁?断肠人是在写别人吗?是在写谁呢?“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四)再读诗歌,分析情感。分析完了整首诗歌内容和意境,那么接下来小组合作集体诵读,结合写作背景讨论一下这首小令表达的情感。展示诗人的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当时的汉人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恨的元曲)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及创作背景分析诗歌。是诗人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板书:思乡、愁苦)(五)课文小结分析到这里,老师同样以王国维大师的一句话总结一下这首小令的独特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写景即是抒情)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看似写景,却句句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经典。无论是我们在分析诗歌的时候还是自己在写作当中都可以将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运用其中。最后,大家带着诗人的这份愁苦、思乡情感背诵这首小令。老师给大家配乐起头。今天的诗歌内容讲解就到这,最后给大家布置两个小作业。(六)课外作业1.课后利用图书或者网络查找一下关于“断肠”的典故。2.展开联想与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话改写这首小令。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大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下课后和我交流,谢谢大家的配合,再见!九、板书设计藤树鸦(苍凉)桥水人家(温暖)写景(悲凉)道风马(凄清)夕阳断肠人抒情:思乡、凄苦融情于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本文标题: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5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