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洒扫应对家长评语第1条:全面响应活动总结永昌六中“洒扫应对”活动总结为了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我校组织实施了“洒扫应对”活动,根据确定的活动主题,把“洒扫应对”教育作为一项专门课题,融入学校的德育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在“洒扫应对”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校积极开展绿地认养、楼道小卫士、卫生监督员、“日行一孝”等活动。不定期举行“洒扫应对”体会交流活动,由学校组织各班级通过黑板报、墙报、文艺表演、演讲、班级星评比等形式,汇报展示学生“洒扫应对”活动成果。开展“洒扫应对”活动,让家长、老师看到了孩子们实实在在的变化。活动开展后,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变化很明显,有的孩子爱和父母说知心话了,有的孩子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学生不仅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合作技能,也渐渐养成了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七(1)班的祁恬在她的讲话稿中提到:“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好环境呢?我认为应该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注意个人卫生,勤洗勤换,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出行尽量乘坐公交车等等。”一位家长曾对校长说道:“校长,感谢你们,把我的小孩教得这么懂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1-会公德的体现。”“洒扫应对”遵循的原则是“教育优先、德育优先、素质优先”,实质上是要在孩子们身上形成一种“文化自觉”,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渐渐地懂得怎么样做人,怎样感恩,怎样向善,从而更好地去热爱生命,担当责任,让他们在童年时代起,就健康、坚强和乐观地成长。-2-永昌六中二〇一三年七月八日篇二:“洒扫应对”活动总结泉水镇中心小学“洒扫应对伴我行——核心价值筑梦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总结洒扫应对”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洒扫”就是要培养广大学生的劳动观念,从一些基本劳动开始体验,“应对”就是让学生从生活礼仪开始学会谦恭待人,“洒扫应对”就是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培养学生们爱劳动、有礼貌的好习惯、好品德。我校近年来以“洒扫应对”活动为主线,开展了系列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开展“洒扫应对”体验教育实践活动1、开展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双休、节假日,跟随父母走进工作场所,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组织学生开展收集谚语、地方知名品牌商标、地方名人轶事,培养热爱家乡情怀;组织学生“小手拉大手”,与家长一起参与知识学习,倡导食品安全和科技环保观念。组织学生童谣、儿歌等形式,歌颂国家新变化、好人好事、和谐邻里等。2、开展“日行一孝”活动。学生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养成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3、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认真搞好文明礼仪。使学生自觉的行动起来,升好每一次旗,做好每一次操,唱好每一首歌,打扫好每一次卫生,保持好每一天的卫生。全体学生自觉爱护环境,校内的校风校貌大为改观。4、组织学生在家实践“洒扫应对”的精神,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家人分担家务,做“爱劳动,懂礼仪,知分担,明事理”的好孩子。二、德育活动日常化。(1)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自理能力较差,我们训练学生打扫卫生、整理课桌、书包等,每天有老师进行检查,锻炼了学生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2)开展“三个一”活动:每天做一件家务、帮助别人一次、讲一个名人故事。养成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形成了他们坚韧的性格,锻造了他们优秀的品质。三、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深化少先队员素质教育。以国庆节、教师节、妇女节、建队节、敬老节等节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少先队知识教育,广泛开展少先队员光荣感教育,引导少先队员以是少先队员为自豪,愿意为少先队添光彩。教师节、重阳节以“感恩教师”、“感恩父母”、等为主题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重阳节组织学生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进行慰问活动,在同学中掀起了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六一举行“诵读经典”比赛,七一、八一举行“红色之旅”书写、讲故事比赛,十一、元旦举行文艺汇演……通过一系列多姿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四、利用资源,拓宽德育教育渠道。教育资源是德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必备条件,要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活动,首先要会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比如文明之星展示台,校园三字经故事,“读书偶得”一角……引导学生通过看历史、读短文等形式,克服了以前的说教苍白无力。五、存在问题成果是让人喜悦的,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低年级的孩子们对老师的指令还不够反应迅速,活动中的工作分配还不够明确,导致出现混乱现象。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只有继续拓展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努力创建富有时代特色的德育活动,使德育工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才能培养更多适合时代要求的新世纪建设人才。六、下一步工作设想一、结合《小学生礼仪》要求,开设“洒扫应对”社会实践课程。1、小学低年级(1-3年级):进行体验式教育。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生活常识与技能。由各小学教导处安排课时上课,教导处统一组织开展体验式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活动。2、小学高年级(4-6年级):感悟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班队主题活动、家长会活动等形式,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合作技能,初步培养合格公民的意识。二、以知为先,开展认知教育。坚持宣讲灌输、先入为主,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洒扫应对”的知识教育,结合班会队会、国旗下的讲话等,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组织学生制作“洒扫应对”小报、开展“洒扫应对”童谣儿歌接龙、“洒扫应对”主题歌曲展示等活动,向师生讲解“洒扫应对”的基本含义和深刻内涵,宣传“洒扫应对”的内容要求,为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三、以行为重,开展“日行洒扫”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步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如,通过开展晨扫、每天一大扫两小扫、每周一次大扫除以及认真做好个人课桌、书包、书本、衣着的“保时洁”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微劳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增强生活本领。四、开展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双休、节假日,跟随父母走进田间地头,学习农活农事。五、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基础,开展“洒扫应对”言传身教践行活动1、搭建家校合作平台,为“洒扫应对”活动创造良好氛围。认真组织家长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家长会,做好家长培训工作,明确家长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职责和任务,指导学生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言传身教,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2、加强学校与家庭合作。注重孝行感恩实践,开展“日行一孝”感恩行动,鼓励未成年人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养成勤动手、多交流,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美德习惯。3、开展“生日问候”感谢行动,引导未成年人在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当天,向父母说感谢话、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浦北县泉水镇中心小学2015年4月30日篇三:洒扫应对相关总结洒扫应对相关总结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的有关精神及要求,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全体学生积极学习与行动,大家对“洒扫应对”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了进一步的陶冶,极大的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一、领导重视,组织学习1.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并将学习精神传达给学生,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2.利用晨会学校组织全体学生一起学习。“洒扫应对”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洒扫”,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应对”则是指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的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人际交往的礼节礼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教育。二、强化宣传,综合实践1.及时召开了“洒扫应对”教育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何为洒扫应对,怎样做到洒扫应对。班会主题明确,形式新颖,效果显著,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洒扫应对”的认识。2.开展“洒扫应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在动手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洒扫应对”的内涵。3.结合“洒扫应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内容,班主任精选出《弟子规》经典句子,通过朗诵、课前齐诵、课堂讲解等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洒扫应对”,规范言行,做一个爱劳动、懂礼节、会交往的人。三、学以致用,落实行动1.在班内实行“一帮一”活动,学习好的学生在思想、学习上主动帮助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补课,主动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使得他们逐步从困惑状态中走出。2.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认真搞好文明礼仪。使学生自觉的行动起来,升好每一次旗,做好每一次操,唱好每一首歌,打扫好每一次卫生,保持好每一天的卫生。全体学生自觉爱护环境,校内的校风校貌大为改观。3.组织学生在家实践“洒扫应对”的精神,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家人分担家务,做“爱劳动,懂礼仪,知分担,明事理”的好孩子。我们将借助“洒扫应对”活动这股春风把习惯养成和文明礼仪教育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以此为动力,让儒家思想中值得文明发扬光大的优秀品质在我们全体师生的身上闪耀出金色的光芒。渝北区中小学开展洒扫应对活动的总结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着力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心向党、爱劳动、懂礼貌”,培养未成年人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结合渝北区教委《关于在全区中小学中常态开展洒扫应对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区各中小学以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了“洒扫应对”活动。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区教委高度重视“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下发了关于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通知,对活动开展做了重点布置。各校由德育校长和德育主任牵头,根据学校实际制定相关活动方案,分工明确,落实到位。领导成员的高度重视,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全面发动、形式多样各校积极动员学生热心参与,了解新要求,明确新目标,充分认识“洒扫应对”活动的意义。通过一个目标,两个环节,三项措施,推进“洒扫应对”活动有力有序有效。各校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实践活动为统领,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结合学雷锋活动,利用讲故事、课本剧、观看电影等多种形式,介绍“洒扫应对”的思想含义,引导未成年人勤俭节约、对人友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将雷锋精神与爱劳动、讲礼仪的良好生活习惯结合起来,让雷锋精神在学校、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各校通过开展晨扫、课前“快乐劳动十分钟”、每周一次大扫除以及做好个人课桌、书包、书本、衣着的整洁等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微劳动中,逐步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开展“洒扫应对”诵读活动。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理解“洒扫应对”,争做一个爱劳动、懂礼节、会交往的人。并利用板报、墙报、橱窗等宣传阵地,营造学习氛围。各校开展“小小志愿者服务”志愿服务活动。结合社区服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绿地认养,关爱社区空巢老人、社区义务劳动等公益活动,加深活动的教育意义,让雷锋精神真正内化为孩子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全区中小学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拥有爱劳动有礼貌的好品德。“洒扫应对”主题活动总结我校认真落实中央文明办领导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中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感悟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观念,打牢道德根基,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准确把握活动内涵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同志到南宁调研,提出把“洒扫应对”教育作为专门课题,融入学校德育教育,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世明主任强调,“洒扫”就是要让未成年人从洒扫庭除开始体验劳动,“应对”就是让未成年人从生活礼仪开始学会谦恭待人,“洒扫应对”就是通过良好行
本文标题:洒扫应对家长评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5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