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生物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生物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试题分析:①生长激素、③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②甲状腺激素、④性激素可以饲喂补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冬泳运动因其独到的健身效果而备受关注,人在冬泳过程中()A.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B.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C.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答案】C【解析】人在运动过程中,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所以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人在冬泳过程中需要消耗葡萄糖,但是血糖浓度没有因为消耗葡萄糖而降低,所以胰高血糖素发挥重要作用,B错误;人在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从而使排尿途径排出的水多,即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C正确;冷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D错误【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名师点睛】人在运动过程中,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所以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人在冬泳过程中需要消耗葡萄糖,但是血糖浓度没有因为消耗葡萄糖而降低,所以胰高血糖素发挥重要作用;人在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从而使排尿途径排出的水多,即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冷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2-3.根据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D.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答案】D【解析】饭后的血糖浓度会升高,但血液经过肝脏后,有一部分血糖会在肝脏处转换成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所以B处的血糖浓度较低,A正确;饥饿时,为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B处血糖浓度较A处高,B正确;若器官为肾脏,尿素经过肾之后,会有很大一部分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尿素浓度变低,C正确;若组织为胰岛,则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就会分泌胰岛素来降血糖,所以B处高于A处,D错误。【考点定位】血糖平衡【名师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器官模型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相关知识,模型同学们并不陌生,接触到的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模型的建构,建构模型的方法,是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学生提出的高于初中水平的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要求,所以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对模型构建有比较全面的学习和了解。一、建构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接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真核细胞的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二、建构概念模型,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帮助梳理知识间内在关系,有利于综合题的解决。三、建构数学模型,用数学形式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揭示问题本质。如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酶的活性随pH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9:3:3:1的比例关系等。通过科学与数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使学生认识到在生物学中有许多现象和规律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示,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模型构建已经成为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模型构建和理解模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的有效工具。同学们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在此点基础上,更有效地学习生物科学。4.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答案】A【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故A、D表述错误。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应属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也只有特异性免疫中才会产生。【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属基础题。5.下列关于某人免疫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但不能直接清除靶细胞中抗原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基因和mRNA均存在差异性C.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和分化D.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效应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但不能直接清除靶细胞中抗原,抗原的清除还需体液免疫,A正确;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mRN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存在差异性,但细胞核中基因相同,B错误;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C正确;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D正确;答案是B。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4-6.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答案】B【解析】人体产生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过强导致,因此选项A错;浆细胞只能够产生和分泌抗体,不能分泌淋巴因子,因此选项C错;自身免疫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将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器官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此处的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所引起的,所以选项D错;过敏反应属于再次免疫,能够记忆和识别特定的过敏原,再次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反应,所以B选项正确。【考点定位】过敏反应机理及特点以及特异免疫的有关知识。7.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控制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D.细胞5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为体液免疫的过程图:细胞1是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是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B细胞,物质a是抗体。-5-【详解】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二者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A正确;所有细胞中均含有控制合成物质a抗体的基因,但该基因只在细胞4浆细胞中表达,B错误;②过程与T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作用有关,C正确;细胞5记忆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以发生增殖分化,D正确。故选B。8.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细胞的成熟情况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C.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催化作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该能量主要来自于细胞的有氧呼吸,因此,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项正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所以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B项错误;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的分布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细胞伸长生长较快,从而造成弯向光源生长,所以植物向光生长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项错误;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调节作用,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9.下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是()-6-A.①、②琼脂块中都有IAA,①②B.③、④琼脂块中都有IAA,③=④C.⑤、⑥琼脂块中都有IAA,⑤=⑥D.③、④琼脂块中含有的IAA与⑤、⑥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关系:①=②;③=④0;⑤=⑥=0。【详解】①、②琼脂块中都有IAA,虽然有单侧光照射,但由于尖端插的云母片阻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故①=②,A错误;由于琼脂块不能感受光刺激,故③、④琼脂块中都有IAA,③=④,B正确;由于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运输,故⑤、⑥琼脂块无生正素,C错误;③、④琼脂块中含有的IAA,⑤、⑥中无生长素,D错误。故选B。10.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答案】D【解析】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属于种群数量特征中的性别比例,A正确;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属于种群数量特征中的迁入率,B正确;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正确;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属于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特征,D错误。【考点定位】种群特征11.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的菌体B.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7-D.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分析】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详解】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的菌体,通常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A正确;跳蝻的活动能力较弱,故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B正确;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错误;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要做到随机取样,D正确。故选C。12.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试管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答案】D【解析】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对培养用具和培养液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避免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在培养酵母菌时,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B错误;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使得酵母菌分布均匀,C错误;到培养后期,由于酵母菌的大量增多,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应先稀释培养后期的培养液,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计数,D正确。【考点定位】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1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A.某一区域所有动植物种群构成一个群落B.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Nt=N0λtC.就食性而言,杂食性动物的数量波动较大D.在群落演替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答案】D-8-【解析】试题分析:群落是某一区域所以生物,不仅仅是动植物,还有微生物;A错误。J型的曲线的数学模型才是Nt=N0λt;;B错误。杂食性动物食物多,抗干扰能力强,波动应较小;C错误。在群落演替中,灌木较草本高,更容易获得阳光,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种群数量增长、种群数量变动、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
本文标题: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生物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6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