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中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含解析)
1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中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含解析)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核膜、核孔和核仁等结构B.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D.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之一是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有限【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详解】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大,可以观察到核膜、核孔和核仁等结构,A正确;某些大分子物质如mRNA,进出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正确;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错误;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之一是细胞的核质比即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有限,D正确。2.研究表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物质,各种CDK在细胞周期内特定的时间被激活,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其中CDK1(CDK的一种)在分裂间期活性高,分裂期活性迅速下降,以顺利完成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幼年个体体内CDK含量较高,成年后体内无CDKB.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C.CDK1可能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有关D.CDK1可干扰细胞周期,在癌症治疗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详解】由题意可知,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物质,不管是幼年个体还是老年个体内都会进行细胞的分裂,A错误;酶的活性是受温度影响的,所以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B错误;CDK1的存在能使细胞分裂顺利完成,故可能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有关,C正确;各种CDK在细胞周期内特定的时间被激活,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故能促进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某些活动,促进癌细胞的增殖,D错误。3.Fabry病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由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下图是该病的某个家系遗传系谱,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均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B.Ⅲ-2一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C.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含量或活性来初步诊断该病D.通过基因诊断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详解】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而Ⅱ-2患病,说明Ⅱ-2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说明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正常基因用A表示,致病基因用a表示,则Ⅰ-1的基因型为XAY,Ⅰ-2的基因型为XAXa,Ⅱ-3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Ⅱ-4为XAY,Ⅲ-2有可能含有致病基因,B错误;由题意知,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故该病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C正确;该病为基因突变引起,可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病,D正确。34.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图表示糖尿病患者(甲)和健康人(乙)体内血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1时会出现尿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甲是因胰岛素受体异常而患糖尿病的,则在同一时间甲体内胰岛素浓度大于乙B.用斐林试剂对B、E点时的尿液进行检查,正常情况下,水浴加热后均出现砖红色C.乙曲线FG段血糖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血糖转化为糖原和非糖物质D.乙曲线EF段中血糖可以转化为20种氨基酸【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进食后由于消化吸收,血糖含量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減少。【详解】若甲是因胰岛素受体异常而患糖尿病的,体内血糖含量高作为信号作用与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故胰岛素含量大于乙,A正确;用斐林试剂对B、E点时尿液进行检查,正常情况下,正常人乙不会出现尿糖,故水浴加热后B点的尿液会出现砖红色,B错误;FG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开始后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即血糖大量参与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导致其降低,C错误;乙曲线EF段中血糖浓度下降,可以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20种氨基酸中有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从外界食物中获得的,D错误。5.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致病机理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引起该病的原因是自身免疫能力过强,因此属于过敏反应B.浆细胞特异性识别乙酰胆碱受体从而产生该抗体C.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与该抗体结合D.该突触中不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可以看出,左侧的突触上,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抗体结合后被胞吞并分解;右侧的突触上,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抗体结合从而无法与乙酰胆碱分子结合,导致乙酰胆碱无法发挥作用,表现为重症肌无力。【详解】引起该病的原因是自身免疫能力过强,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错误;由题意可知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与该抗体结合,C正确;该突触中可以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错误。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要形成生殖隔离,必须经过地理隔离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答案】A【解析】【分析】5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要求考生识记共同进化的概念、原因,掌握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之间的关系,结合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但物种的形成过程中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如物种大爆发现象,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点睛】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开发与利用生物资源。7.下图是一种利用樱桃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装置,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测得液滴向左移动了一定距离,则该移动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引起。(2)为了排除外界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必须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校正装置的容器和试管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发现,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易烂。有人推测易烂与机械损伤会引起樱桃有氧呼吸速率改变有关。请结合测定呼吸速率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验证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有氧呼吸速率升高。①实验步骤:第一步:按照图中装置进行操作,30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a。第二步:另设一套装置,向容器内加入____________,其他条件________________。记录相同时间内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b。第三步:________。②实验结果:_______。实验结论: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有氧呼吸速率升高。6【答案】(1).樱桃的有氧呼吸(2).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无活力(如加热后冷却)的樱桃(3).与实验组等量的20%NaOH(或5ml20%NaOH)(4).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5).与实验组完全相同且适宜(6).比较a、b数值的大小(7).b>a【解析】【分析】本题结合探究实验,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并能据此完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装置图:装置中的NaOH能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详解】(1)在适宜温度下,装置内的鲜樱桃可进行有氧呼吸该过程会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但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因此装置中气体总量减少,压强变小,有色液滴向左移动。(2)外界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引起有色液滴的移动,因此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设计校正装置: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无活力(如加热后冷却)的樱桃和与实验组等量的20%NaOH。(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该实验的变量是:樱桃是否机械损伤。因此①第二步骤为:向容器内加入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其它处理及装置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第三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即比较a、b数值的大小。②通过实验结论,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有氧呼吸速率升高;故实验结果是ab。【点睛】1、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2、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分组编号;(2)进行不同的处理(单一变量设置对照);(3)观察记录实验结果。8.某农田由于人为不合理的农事操作使原有的生态系统退化为沙地,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沙地以树冠低矮、根系发达的灌木为主,由于植物数量很少,沙尘暴时有发生。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对沙地进行植树固沙,使沙地最终演化为以乔木为主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退化形成沙地的过程属于______演替,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该沙地的优势种是耐风沙耐干旱的灌木,结合灌木的特点解释其适应沙地环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7(3)研究者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沙漠治理,固沙林形成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填写两项),经过分解者的________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4)森林的重建恢复依据的生态学理论是__________。【答案】(1).次生演替(2).开始有土壤条件和植被(3).灌木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功能;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水分(4).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5).分解(呼吸)(6).生物群落演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又从简单到复杂的演替也有从复杂到简单的演替。【详解】(1)该地退化形成沙地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因为演替的起始阶段有土壤条件和植被。(2)演替到沙地后优势种是灌木,灌木生长特点是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功能;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水分,故能在沙地这种缺水环境中成为优势种。(3)研究者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沙漠治理,固沙林形成后,植物种类增多,随后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生物也会增多,故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4)森林的重建恢复依据的生态学理论是生物群落演替,演替过程中逐渐改变土壤环境,环境改变后适宜生长的优势种发生改变,总体趋势是生物种类增加,种间关系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点睛】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在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9.人的
本文标题: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中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6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