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勤俭持家家庭故事第一部分:我们家庭节俭的故事何我们家的节俭故事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在不少家庭中都有体现。以我的家庭来说,母亲是这方面的榜样,也是我们的引路人。民以食为天,每天家家都要吃饭。在我们家里,母亲负责做饭,她做饭时特别仔细,比如淘米,不让一粒米流失,即使有时米粒漏掉了,她都拾回来再洗一遍。有一次,我帮助做饭,洗米时漏了一些,母亲看了跑过来心疼地说:“多可惜啊,赶紧拾起来,重新再洗。”吃饭时,我们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吃饭一定要盆光碗净,不能丢下一点食物。有次弟弟着急上学,吃饭时没吃干净,母亲看在眼里,等弟弟走后,她自己把剩余的饭吃了。晚上弟弟放学后,她对弟弟说:“中午你着急上学,我没说你,以后要注意把饭吃干净啊!”再如穿衣,母亲总是把我们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邻居见了都夸我们。其实,我们的衣服很少是新衣服,有的还都破了。正是母亲把这些衣服缝缝补补、整饰得跟新的一样。我有一件运动衣穿了好几年了,袖口磨破了。当时学校正要开运动会,我让母亲给我买件新的,母亲拿衣服看了看没说什么。谁知第二天她递给我运动衣时,竟跟新的一样。原来,母亲打听到在路口不远处有个修补衣服的小店,她跑去让人家把袖口给换成新的了。过去住平房时,家家都要生个火炉子。有时煤球没烧尽,我们就都给倒掉了。母亲跟我们说,这些没烧尽的煤球还能用。只见她把这些煤球砸碎,把那些没烧尽的部分取出来,用水合匀打成煤糕,等干了之后继续烧火用。母亲在这些吃、穿、住等方面的做法,处处体现出一种节俭的品德。她没有多少言语,但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榜样。现在我也成家了,天天也要面对这些事情,但母亲节俭的好品德时时影响着我、指导着我。记得去年家里的拖把坏了,儿子见了说;“买把新的!”我没同意,我把家里的旧线裤洗干净、剪成条一捆,成了一把新拖把,用了好长时间。现在生活好了,家里也不缺钱花,但我总觉得,生活再好也不能忘记节俭。这不是省几个钱的事儿,而是一个品德养成的问题。我们当把节俭体现在生活中,这对下一代成长、对社会健康发展,都是大有好处的。为勤俭?勤俭是一种高尚的情操、精神。勤奋不息,克勤克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持家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传统美德。勤俭美德,薪火相传。倡导勤劳不怠,俭朴为生,以此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砥砺自力更生的意志,是中华精神的核心之一,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古人云:“俭以养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言而喻,这就是要告诉后人要学会勤俭,学会静以修身,勤劳节省。节俭是人生享用不完的美筵。毛泽东主席在求学时就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从不与人谈论吃喝;在长征途中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在延安时,穿的军装补了又补,照相时没帽子戴就向别人借,为了改善生活倡导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邓小平同志在留学法国期间,在巴黎开了一家“中华豆腐店”,留学生轮流推磨豆腐,解决了勤工俭学问题。勤俭培养了人的品德,磨练了人的意志。革命领袖身体力行,成为勤劳俭朴的典范。生活节俭,不攀比,不奢侈,表面是如何对待物质生活,实际直接关系到人的内在思想和品德。“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一个学生,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衣着打扮,吃喝玩乐等生活享受上,那他怎么能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又怎么能够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那又何谈理想?何谈振兴中华?事实上,不少人正是因为追求生活上的享受而荒废学定,纪律松散,导致道德上的堕落,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而我们青少年要引以为戒,不攀比,不奢侈。当然,不同时期,对勤俭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我们既不能拿长征时期红军吃野菜、皮带来要求自己,也不能拿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来要求生活在21世纪的自己。我们要面对现实,因势利导。我们今天讲勤俭,绝不意味着否定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吃得好一点,住得舒适一点,穿得好一点。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还不发达,许多地方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这种国情决定了我们当前还必须提倡和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诚然,我国现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功绩:申奥成功,加入WYO,“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因此有些人则忽视实际,认为现已没有必要再勤俭。——这是十分错误的。勤俭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不仅过去讲,现在讲,就是将来生活更美好了也还要讲!“由俭入奢”这实在是容易,但“由奢入俭”就难于上青天了。节俭的生活既非对现代文明的排斥,也非对社会进步的阻碍。今天的富裕离不开昨日的勤俭;明天美好生活的延续仍需今天的勤俭。我们国家还不富裕,父母所得来不易,想到这些就应克勤克俭。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勤俭节约吧!做人要生活俭朴生活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3000年前的《周易》中说到:“甘节,吉;不节,则嗟。”意思是说,甘于节俭,乐于俭朴,美好;不能节俭,结果必定招致祸患,落到愁眉苦脸,哀声叹气的地步。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有许多关于“俭”的名言佳句至今仍流传在广大劳动人民之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能养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似甘泉水,俭似聚宝盆”等等。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先辈们非常重视俭朴问题,以勤俭为做人的美德,持家的要诀,治国的法宝,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以俭朴为美”的高尚品德,代代相传,典型迭出。据史书记载,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曾居相位,但在生活上从不奢华。他要求儿女们,平时要穿同平民一样的衣服,他的儿子结婚时,新媳妇提出用绮罗做一床蚊帐,范仲淹听后生气地说:“我家素来以节俭为征,不能乱我家风。如果带那蚊帐来,我就把它烧了。”范仲淹这么“倔”是为了让子孙们也像他那样,“以节俭为征”、“贵以清苦俭约著于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是历代劳动人民对劳动果实无比珍惜的真实写照。同时,历代人民对奢侈浪费行为痛加谴责,中华民族的勤俭传统主要体现在他们身上。在民间流传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老人临终时对俩儿子说:“我辛苦了一生,没什么留给你们,我只能给你兄弟俩留下一块匾。”这块匾分成两半,大儿子拿一块“勤”字,他呢起早贪黑,拚命劳动,确实收获不小。可他不知道节俭,平常大吃大喝,结果家里没有一点积蓄,日子过的很艰苦。小儿子拿了“俭”的一半,他只知道节省,吃饭穿衣都尽量节俭,却不知去劳动创造。没多久,家里东西用完了,日子过得同样很艰苦。后来,兄弟俩终于明白过来,把两块匾凑到一起,“勤俭”成为兄弟俩的致富法宝。在近现代历史上,为了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了民富国强,革命前辈在节俭朴素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方志敏担任的是赣苏北苏区军政委员会主席职务,经手的款项,总数在数百万元,但他却“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事业”。被捕时,国民党士兵以为抓住了一个大官,油水一定不小,但他们将方志敏浑身上下搜了一遍,连衣缝也拆开检查了,就是没找到一分钱,只有一块怀表和一只笔。抗日爱国将领读范亭初到延安,第一次见到朱德同志便不胜惊讶,他万万没想到战功赫赫、威震敌胆的八路军总司令,竟衣着朴素,活像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写诗赞曰:“敌后撑持不世功,金钢百炼一英雄,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还有敬爱的总理周恩来同志,也是我们勤劳俭朴的楷模,他生活俭朴的事迹不胜枚举、感人至深。前面说到的几位革命前辈,经他们手的财物数不清,但他们毫不动心,而十分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居高位而一贫如洗,理万金而分文不沾,”充分显示了革命者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美好的情怀。俭能养志古人云:“俭能养志”,意思是生活俭朴能培养和磨砺人们的志气。历史上许多有成就、有作为的人物,都用“俭”来磨练自己,以培养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而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志向。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勾践在吴国受尽了侮辱。他被释放回越后,勾践发誓灭吴雪耻,他要求臣民过简朴生活,他自己也一样。勾践睡草铺并挂一个猪苦胆,每天起床后舔一下,提醒自己勿忘报仇雪耻。“十年教训”“十年生聚”,终于勾践向吴国进攻并灭掉了吴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我国明初的宋濂,也是如此。他小时候,就勤奋好学,家里很穷,没钱买书,他就从藏书家那里借书来读,一边看,一边抄,到了期限就赶快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台里的水冻成了冰,手指伸不开,也毫不懈怠。他离家投师,背着箱子,行走在深山之中,寒冬烈风,皮肤冻裂了也没有止步。他的同学都是衣着华丽,而宋濂身着粗布衣服,却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他从学习中获得了最大的乐趣,苦难检朴的生活磨炼了宋濂,使他成为一代著名的文学家。与此想反的则是“玩物丧志”,一个人如果贪图享乐,醉心享受,成天去玩乐,必然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以致一事无成,甚至成为终身遗憾。历史上陈后主叔宝,生活荒淫之极,常常与狎客互相赋诗赠答,并有美女十余人奏乐歌唱,通宵达旦。当隋军到来时,他还在那里“支使纵酒,作诗不辍”,终于国亡被俘,给后人留下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曾经俘虏陈后主的隋炀帝杨广吸取他的教训,杨广在未当皇帝时,曾故意让乐器断弦蒙尘,骗过了他的老子隋文帝。等他一当皇帝,其迷恋声色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他的奢侈生活和残酷统治迫使民众揭竿而起,使强大而富足的隋朝在第二代就覆灭了。当今社会有不少人沉溺于“人生难得几回醉,不欢更待何时”。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侵入人的“神经中枢”,侵蚀着人的意志,瓦解着人的上进心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奉之为人生哲学,就不择手段地追求享乐,那就会“舒舒服服的滑入犯罪的泥潭”,这类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某校学生王某初一入学成绩特别优异,可到初三年级时,他的各科成绩已经是红灯高挂了。且王某的身体状况也不佳,面黄肌瘦,两眼无光,上课经常打瞌睡。王某每月的生活费却高的惊人。后来,老师经过细心调查,了解王某常常深夜离校去网吧上网,早晨他再偷偷返回学校,把父母给的生活费几乎全扔给了网吧。此事发现之后,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王某虽经过多方努力,但成绩提高不太明显。最后,学生王某只考上了当地的一所中专类的技术学校。青少年缺少社会经验,思想免疫力不够,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习气所影响。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俭朴”教育尤为重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许多人似乎淡忘了“俭朴”两字。据对某城市一小学抽样调查,该校小学生月平均零花钱是150元以上,最少的也有70多元,最高者达400多元,这么多零花钱用来干什么?用在吃、穿、玩最多,用来购买学习用具、书籍费用很少。学生当中攀比风盛行,你用派克笔,我用老板笔;我穿耐克鞋,他穿阿迪达斯。以前同学过生日,送送贺卡就行了,可现在贺年卡拿不出手了,大都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玩具、文具。某家长为给儿子过10岁生日,摆了八桌高档宴席,花销5000多,亲戚朋友给儿子的生日礼物都在百元以上,孩子的姥姥拿出600元做生日礼物。现在不少学生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随意浪费财物,甚至破坏财物,吃穿挑三拣四,稍不如意,就弃之一边。眼看着自来水哗哗地流,就是不愿去关;人离开房间,也不愿随手关灯……这一切表明,对我们青少年进行“俭朴”教育尤为重要,尤为迫切。继续发扬俭朴精神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担负着21世纪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的道德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未来。我们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教育还很落后,要实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任重道远,不仅在科学技术上,而且在财力物力上都存在很多困难,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尤其是作为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陈毅给子女的诗中说:“汝是党之女,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这是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和嘱托,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些教导,把艰苦朴素这个传家宝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生活俭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也只有生活俭朴,才能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历史上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卧薪尝胆的佳话、头悬梁锥刺骨的美谈……“创业艰难百战多”。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本文标题:勤俭持家家庭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6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