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EQEmotionalIntelligence中文版
EQEmotionalIntelligence作者:DanielGoleman譯者:張美惠出版:時報出版1.為何要重視EQ?1.1亞里斯多德的挑戰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有什麼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的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P9)1.2全人的成長我們所以要大力鼓吹EQ,實是著眼於情感、人格與道德的三合一關係。無法克制衝動的人,往往便是道德實踐上的弱者。自制與同情正是這個時代最需要建立的兩大道德支柱。(P13)情感能力較佳的人通常對生活較滿意,較能維持積極的人生態度。反之,情感生活失控的人必須花加倍的心力與內心交戰,從而削弱實際能力與清晰的思考力。(P51)理性常要接受感性的導引,甚至是無可救藥地被牽著鼻子走。(P56)1.3EQ影響人生成敗再聰明的人也可能因情緒失控或一時衝動鑄下大錯。一般人總以為高IQ等於高成就,其實不但多所例外,甚至可能是例外多於一般情形。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歸諸IQ,80%則受其他因素影響。(P49)高IQ不一定能與幸福快樂或成功畫上等號,我們的教育與文化卻仍以學業能力為重,忽略了與個人命運息息相關的EQ(或可稱為性格特質)。處理情感同樣有技巧高下之分,同樣有一套基本的能力標準。(P51)很多IQ160的人為IQ100的人工作,原因就是前者的內省智能較低。(P57)2.EQ是什麼?2.1作者(DanielGoleman)的看法EQ,包括如何激勵自己愈挫愈勇;如何克制衝動延遲滿足;如何調適情緒,避免因過度沮喪影響思考能力;如何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對未來永遠懷抱希望。(P49)時代已經不同,我們對才華的定義應該擴大。教育對孩子最大的幫助是引導他們走入適性的領域,使其因潛能得以發揮而獲得最大的成就感。(P52)2.2嘉納的看法嘉納在另一篇文章中談過兩種智能,他說人際智能的精義是「能夠認知他人的情緒、性情、動機、慾望等,並能做適度的反應。」內省智能則是自我認知的鎖鑰,指的是「能夠認識自己的感覺,辨別其異同,做為個人行為的依據。」(P55)2.3沙洛維(PeterSalovey)的看法沙洛維為EQ下基本定義時,涵蓋了嘉納的個人智能,繼而擴充為五大類:一、認識自身的情緒。認識情緒的本質是EQ的基石,這種隨時隨刻認知感覺的能力,對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不了解自身真實感受的人必然淪為感覺的奴隸,反之,掌握感覺才能成為生活的主宰。二、妥善管理情緒。這方面能力較匱乏的人常須與低落的情緒交戰,掌握自如的人能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發。三、自我激勵。保持高度熱忱是一切成就的動力。一般而言,能自我激勵的人做任何事效率都比較高。四、認知他的情緒。同理心也是基本的人際技巧,具同理心的人較能從細微的訊息察覺他人的需求,這種人特別適於從事醫護、教學、銷售與管理的工作。五、人際關係的管理。人際關係就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P59)3.認識自己的情緒蘇格拉底的名言「認識自己」所指的便是在激昂的當刻要掌握自己的情感,而這也是最重要的一種EQ。乍看之下,自己的感受似乎再明白不過了,但讀者不妨仔細想想,是否有時對自己真正的感受一片茫然,或是事過境遷才了悟當時的感受。(P62)我則偏好以自覺(self-awareness)來表示對內心狀態持續的關注,所謂內心狀態自是包括情緒。(P63)梅爾分析一般人對待情緒的態度有三種模式:自覺型:這種人非常清楚自己的情緒狀態,甚至構成其性格的基調,自主性強,進退得宜,心理健康,樂觀向上。難以自拔型:這種人常覺得被情緒淹沒,無力逃脫,情緒善變而不自覺。(P64)逆來順受型:這種人通常很清楚自己的感受,但逆來順受,不求改變。(P65)感覺是引導我們走過人生無數抉擇的重要力量。從事理性判斷時,強烈的感覺也許會敗事,完全沒有感覺也同樣不堪設想。(P70)天生善於聆聽內在聲音的人,自然能更流利地表達情感的語言。這種天賦使他們更適於為無意識智慧發聲,解讀所有夢與幻想的意義,以及內心最深層渴望的象徵。(P71)4.妥善管理情緒4.1情感需要均衡而非壓抑自帕拉圖以降,自制力一直被視為一種美德,亦即要能抵擋因命運的衝擊產生的情感波濤,不可淪為激情的奴隸。自制,這個字的意思是:「謹慎、均衡而智慧的生活態度。」其中的關鍵是均衡而不是情感的壓抑,要知道任何一種情感反應都有其意義與價值。人生如果沒有激情將成為荒原,失去生命本身的豐富價值。然而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說的,重要的是情感要適度,適時適所。(P73)4.2生氣而非動怒富蘭克林也說:「任何人發怒多是有理由的,只是很少是教人信服的理由。」(P75)發洩怒氣是冷卻怒火最糟的方式,發作時常會使情緒中樞火上添油,結果只是更加憤怒,或使憤怒的情緒更加延長。比較有效的方式是先冷卻一段時間,然後以較建設性的態度與對方面對面找出解決方案。(P82)憤怒時人會變得毫無寬恕能力,甚至不可理喻,思想盡是圍繞著報復打轉,根本不計任何後果。(P79)經過一番解析,齊爾曼繼而指出截斷怒氣的兩個主要方法。其一是檢視引發怒火的想法,採取這個方法的時機非常重要,簡而言之,時機愈早效果愈大。事實上,如果能在發作以前投入緩和的因素,是可以完全澆滅怒火的。齊爾曼的另一項實驗顯示,諒解的心是最佳滅火劑。(P79)4.3平息怒氣之道一般人平息怒氣常見的方法是:獨處以便讓怒氣冷卻,很多男性的獨處方式就是開車兜風,不過,比較安全的方式可能是走一走。此外,深呼吸或放鬆肌肉等鬆懈的方式也很有幫助,可能是因為這可以使身體從憤怒的高度警戒狀態改變過來。(P81)擺脫一般性悲傷最有效的是從事可提振情緒的活動,觀看讓人振奮的運動比賽、看喜劇電影、閱讀讓人精神一振的書。(P91)4.4別陷入衝動與任性的陷阱抗拒衝動可能是最基本的心理能力,也是各種情感自制力的根源,因為所有情緒本質上都導向某種衝動。(P99)抵抗誘惑的孩子到青少年時期顯得社會適應能力較佳,較具自信,人際關係好,也較能面對挫折;在壓力下比較不會崩潰、退卻、緊張或亂了方寸,能積極迎接挑戰,面對困難也不輕言放棄,在追求目標時也和小時候一樣能壓抑立即得到滿足的衝動。很多大大小小的成就都取決於壓抑衝動的能力,包括減肥、讀完學位等等。(P100)4.5焦慮而非憂慮焦慮對各種心智表現的根本傷害就是變得過度憂慮,憂慮可說是一種原本很有用的反應遭到扭曲。一旦這種災難預演的心理狀態成為常態,使得心神無法專注其他事項時,便成為有害的認知干擾。焦慮會影響智能,愈焦慮的人表現愈差。(P102)傳統的心理學論著以「」形容焦慮與表現的關係,關係最佳時是「」的頂端,表示些許的緊張發揮激勵的作用。左半是表示焦慮太少導致冷淡或動力不足,右半表示過度焦慮嚴重影響表現(P105)5.培養自我激勵的能力5.1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激發我們向前的力量源自對所做的事情的熱忱與樂趣,或者是適當程度的焦慮,而這個推動力正是EQ。所以說EQ是一種基本性向,對其他一切能力具有深遠的影響力。(P99)心情愉快讓人更能做彈性與複雜的思考,也就較容易解決智能或人際的問題。(P104)樂觀的學生會制定較高的目標,並知道如何努力去達成。比較智能相當的學生後會發現,影響其學業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心態是否樂觀。(P105)所謂樂觀是指面臨挫折仍堅信情勢必會好轉。從EQ的角度來看,樂觀是讓困境中的人不致流於冷漠、無力感、沮喪的一種心態。樂觀也和自信一樣使人生的旅途更順暢。(P107)5.2潘朵拉的盒子古希臘公主潘朵拉因美貌遭神嫉,故意送給她一個神祕的盒子,叮囑她絕不可打開。一日潘朵拉禁不住好奇心的誘惑,掀起盒子一角偷窺,從此釋出人世的一切苦難:疾病、痛苦、瘋狂。所幸一個好心的神祇助她及時蓋上盒子,才沒有放走讓人類得以忍受一切痛苦的良藥:希望。(P105)希望不只是痛苦時的慰藉,希望的意義不只是樂觀的心態,據史耐德的定義,希望是「相信自己具有達成目標的意志力與方法,不管目標是什麼。」(P106)5.3樂以忘憂的神馳境界神馳是一種忘我的狀態,這時憂思是無由存在的,那種專注的程度使人暫時拋開日常生活一切俗慮;健康、經濟甚至當刻的表現都忘得一乾二淨,這也可以說是無私的狀態。然而,個人對所做的事又表現出自如的掌控能力,且能因應挑戰做最佳反應。(P110)神馳的境界多出現在某項活動激發一個人最大潛力時,隨著技巧的純熟,要進入神馳的境界需要愈高的挑戰。神馳是專精任何技藝或藝術的根本條件,也是學習的要素,讀書時能進入神馳狀態的學生學習成績都比較好。(P112)6.如何提升外在EQ(人際智能)?6.1對人多體恤融洽的關係是人們相互關懷的基礎,而融洽的關係又源於敏銳的感受與同理心。同理心簡單的說就是了解他人的感受。一般人的情感很少直接訴諸語言,多半是以其他方式表達。捕捉他人情感的關鍵就在判讀這些非語言的訊息,如語調、手勢、表情等。(P116)人的理智運作是以語言為媒介,情感則是非語言的。(P117)同理心一詞源自希臘文empatheia(神入),原本是美學理論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觀經驗的能力。(P118)6.2與人多親近情感的收放正是EQ的一部分,比較受歡迎或個性迷人的人通常便是因為情感收放自如,讓人樂於與之為伍。善於安撫他人的情緒的人更握有豐富的社交資源,其他人陷入情感困境時必然會求助於他。(P136)動作的高度協調表示互動的雙方彼此喜歡。你與某人相處覺得是否自在,其實與生理反應有關,動作協調才會覺得自在。而協調與否又與投入的程度有關,十分投入的雙方正負面的情感都會緊密交織。情緒的協調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基礎。人際關係好壞與情感協調能力很有關係。如果你善於順應他人的情緒或使別人順應你的步調,人際互動必然較為順暢。成功的領導者或表演者便是能夠使千萬人隨著他的情緒共舞。(P138)6.3真誠遠重於技巧如果你的社交技巧超越自知之明,便可能發生社交變色龍所具備見鬼說鬼話的本領。史耐德發現這種人通常能給人絕佳的印象,但極少有穩定而滿意的親密關係。當然,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在忠於自我與社交技巧之間取得平衡。(P141)6.4以柔克剛才算高明如果說安撫他人痛苦的情緒是社交技巧的表現,那麼妥善對待一個盛怒中的人,可能是最高難度的表現。根據我們對憤怒的控制及情緒感染的研究,面對一個憤怒的人最有效的方式可能是轉移他的注意,對他的感受表現同理心,進而帶引他產生較愉悅的感受;這種以柔克剛的道理與柔道差相彷彿。(P146)7.EQ與婚姻(EQ應用之一)7.1兩性差異與婚姻真諦哈佛學者卡洛.季利根(CarolGilligan)所稱的兩性主要差異:男孩以堅毅自主與獨立為傲,女孩則自認為是群體的一環。也因此男孩在意的是失去自主,女孩害怕的是關係破裂。(P153)佛洛伊德曾對門徒艾瑞克.艾瑞克生(ErikErikson)說,真正成熟的人必具備愛與工作的能力。(P150)7.2婚姻礁石婚姻觸礁的一個最早的警訊是惡意的批評。在健康的婚姻中,夫妻彼此若有不滿自可坦然直言,但往往在盛怒之下,直言變成惡言批評對方的性格。(P156)多數夫妻都有過這種抱怨過了頭,變成對人不對事的情形。嚴厲的人身攻擊自然比理性的抱怨更具殺傷力,如果抱怨的一方覺得他的抱怨未受重視,自然更常訴諸人身攻擊。(P156)抱怨與人身攻擊的區別再清楚不過了,前者是對事不對人,表現的是基本的EQ,人身攻擊則是將事件擴大為全面的不滿。結果可能引發的是自我防衛而不是改善缺點。(P157)帶有輕蔑的批評更是要不得,憤怒時很容易流露輕蔑之意。(P157)冷戰是最終的防衛,冷戰者以面無表情及沉默無言的方式拒絕任何對話,但卻能傳遞給對方極其強烈而令人不安的訊息:融合了冰冷的距離、優越感與不屑。冷戰的夫妻通常婚姻已亮起紅燈,據研究,有85%的冷戰是由丈夫發起的,原因則是遭受妻子批評與輕蔑。(P158)7.3切勿過度防衛及肆意傷人夫妻吵架這是人情之常。婚姻真正亮起紅燈的警訊是其中一方表現持續性的情緒,於是他對配偶的忍受力幾達臨界點,防衛心理十分強烈,對任何攻擊、侮辱或不公的待遇保持高度敏感,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反應。(P161)觀察一對有情人走向離婚的悲劇,我們不能忽略EQ的重要性。當他們陷入批評與輕蔑,自衛與冷戰,負面思想與情緒決堤的惡性循
本文标题:EQEmotionalIntelligence中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