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一课时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教材第48页探索思考(1)回忆录中描述的是我国东北地区。(2)20年前该地区是十分肥沃的新开垦山坡地,四周是成片的树林。到20年后的今天,山坡全被开垦成耕地,当年肥沃的黑土,因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瘠的沙石地。(3)这充分反映了黑土地开发利用不当而导致的水土流失等问题。A级抓基础由于种植、生产中很少用农药,东北大米堪称“绿色大米”,以其质优而畅销全国。据此,回答1~2题。1.与东北大米质优无密切关系的是()A.冬季低温B.夏季白昼长C.黑土养分丰富D.年温差大2.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都是我国产粮“大户”。两区域相比,东北平原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水热条件好B.生产规模大C.土壤肥沃D.交通便利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能冻死害虫,故病虫害少;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再加上黑土养分丰富,大米质量好;年温差的大小对稻米生长影响不大。第2题,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粮食生产规模大,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2-推广,且当地粮食消费量小,故商品率高。答案:1.D2.B2018年5月以来,东北地区大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据此回答3~4题。3.此时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是()A.延缓播种时间B.有利于牧草生长C.不利于农作物成熟D.对水稻生长有利4.关于东北三省的土壤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B.冬季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C.以沙质土壤为主,有利于土豆的生长D.土壤湿度较大,对农作物生长有利解析:第3题,注意此时正值农作物播种季节,低温可延缓农作物的播种时间。第4题,东北地区冻土层较厚,不利于农作物的播种与生长。答案:3.A4.BB级提能力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5~7题。评价类别农作物A农作物B农作物C满足程度热量满足率222216水分满足率798484土壤养分满足率848484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762942资源利用率光合潜力利用率11.34.44.5光温潜力利用率51.020.229.0气候潜力利用率64.224.134.7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28.741.45.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6.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A.气温B.降水-3-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7.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A.农作物AB.农作物BC.农作物CD.农作物B和C解析:从满足程度上看热量满足率最低,故该地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为气温。从土壤养分满足率来看,其最主要的优势为土壤。从资源利用率可知,该地最适合农作物A的种植。答案:5.B6.C7.A松茸被誉为“菌中之王”“林下的珍馐”。生长在海拔2900~3800米的山林间,主要靠菌丝吸收松树根系和土壤的养分。我国西藏林芝地区盛产松茸,每年的雨季,松茸便从黝黑的泥土中破土而出,采挖松茸成为山民对生活的希望。下图为林芝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8~10题。8.林芝地区山民采挖松茸的时间集中在()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9.林芝地区出优质松茸的优越自然条件是()①高山林立,森林密布②河谷宽广,地形平坦③水汽丰沛,降水丰富④光照充足,日温差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过度采挖松茸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①破坏地表结构,引发水土流失②森林锐减,生物物种减少③松茸数量减少,生长环境破坏④植被破坏,全球气候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8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我国西藏林芝地区盛产松茸,每年的雨季为松茸的生长季节,西藏的林芝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每年的6~9月,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顺着雅鲁藏布江谷地进入,受地形抬升多降水。故选C。第9题,此题可联系影响农业生产的-4-自然因素分析。从气候条件分析,该地区山地多,气候温凉多地形雨,为松茸的生长提供水源条件,②错误、③正确;高山林立,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病虫害较少,有利于松茸的生长,该地森林密布,松树、栎树多可提供营养支持,故①正确;从材料可知,光照条件和昼夜温差大,不是松茸生长的条件,④错误。故①③正确,故选B。第10题,林芝地区地形崎岖,过度采挖松茸会导致地表结构破坏,从而引发水土流失,①正确;会导致松茸资源减少,生长环境破坏,生物物种减少,②错误、③正确;植被破坏会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但不至于引起全球气候变化,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答案:8.C9.B10.B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方格状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1~12题。1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1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⑤解析:第11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因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两地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玉米带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第12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量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答案:11.D12.C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5-材料二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单位:℃)等值线分布示意图。(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变化的分别是:小麦____________;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解析:第(1)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水稻,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小麦;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是: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水稻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玉米逐步向北部迁移。第(2)题,黑龙江纬度高,所以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热量,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第(3)题,考查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A地为三江平原地区,三江平原发展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为①人均耕地多;②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③黑土广布,土地肥沃;④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⑤交通便利;⑥国家政策的支持。答案:(1)水稻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逐步向北部迁移(2)热量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3)①人均耕地多;②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③黑土广布,土地肥沃;④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⑤交通便利;⑥国家政策的支持。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地区简略图。-6-材料二海南火山香米是海南利用本地特有的富锌、富硒土壤资源,联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开发的第一个有机水稻产品,是海南发展精致农业的又一典范。(1)东北与海南相距近30个纬度,可两地都能发展水稻种植业,共同的自然原因是什么?(2)简要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解析:第(1)题,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不难找出两地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共同自然原因是同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第(2)题,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应结合自然和人文等优势条件分析。答案:(1)同属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2)自然条件:地形——平原广阔;土壤——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人文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政策支持。
本文标题:2019秋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8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