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8月1号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明清时代的基本政治特点是什么?在经济上有出现了什么新气象?如果你生活在这一时期,你是否有勇气挑战几千年来的封建正统思想孔孟的权威?是否敢把九五至尊的封建帝王批得体无完肤?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政治腐朽,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专制社会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知识分子因循守旧、陈腐不化。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阶层壮大。西学东渐,冲击中国文化思想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明清之际的社会特征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经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思想: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盛行,束缚思想,阻碍进步;外部: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开阔国人视野,注入新的生机。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二、明清儒学活跃的表现1、李贽的离经叛道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李贽——离经叛道1、人生经历:求学——做官——入狱性格特征:正直清廉、“离经叛道”2、代表作:《焚书》《藏书》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明末进步思想家。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8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于监狱割喉自杀而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著作有《焚书》《藏书》等多种。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反映了李贽对孔子权威的否定阅读材料分析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材料二: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焚书·何心隐论》材料三: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提倡男女平等;有力地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和个性的发展。材料四:李贽还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材料五:阳为道学,行若猪狗。——《焚书·何心隐论》提出人皆有私,揭露道学的虚伪,批判了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归纳3、李贽的“异端”思想:4、评价李贽的“异端”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⑴挑战孔子和儒学正统地位⑵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常私欲,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⑶批判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和个性的发展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代表人物及作品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浙江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鲁王政权失败以后,他带着老母东奔西跑,险些被清政府捕去,后来长期在故乡隐居。黄宗羲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等。1663年写成《明夷待访录》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长期被列为禁书。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佛经,无不研究。其学说的核心是“非君说”——一种民主思想的萌芽,他否定君主专制,抨击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之状,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强调工商皆本。黄宗羲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二“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明夷待访录.原君》呼吁君臣平等,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说批判君主专制阅读材料分析归纳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材料三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提倡“法治”,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归纳黄宗羲的思想主张①批判君主专制;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提倡法治,保限制君权,保证人民基本权利;④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评价黄宗羲思想主要影响其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明夷待访录》)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发,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清代学术概论》“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顾炎武,江苏人,明末清初儒学思想家、诗人。青年时曾参加抗清武装斗争,他学识渊博,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国家典制、郡邑掌故等都有研究,其诗堪称清诗冠冕。他能文能武,却不走科举之路,明、清朝廷多次请他做官,他都坚拒。他为人刚正,重视做人的品德修养,且擅长理财,他在山西创办的票号钱庄经营成绩卓越。他大力批判宋明理学,提倡“经世致用”,主张理论为现实服务,以经学济理学之穷。顾的学术主张和爱国主义精神颇受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称赞。北京报国寺西侧有其祠堂。《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材料一顾炎武反对“空疏之学”,力倡“经世致用”,以“修己治人之实学”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言”,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他撰著《日知录》的目的就在于“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际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天下郡国利病书》阅读材料分析归纳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主张经世致用,反对不切实际学风,注重实学,提倡实践和真知,关注国计民生,社会变革材料二: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称之天下将灭亡)……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请思考:1、顾炎武是如何界定“亡国”与“亡天下”?2、在“保国”与“保天下”中百姓的责任有何不同?3、材料中的这段话后来被梁启超概括为哪一句名言1.亡国:封建朝代的更替。亡天下:统治者不施仁义,导致民不聊生,是整个民族的衰亡。2.保国: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保天下:每个人都有责任。3.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材料三:“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治”⑴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反对不切实际学风,提倡实践和真知,关注国计民生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⑶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治”归纳顾炎武思想主张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许多思想家所共同主张的一种学说。它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要到实践中求真知,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产生背景明末,宋明理学的腐朽性已充分暴露,学者们痛感“清谈”、“务虚”之学风对社会造成的祸害,于是便在学术上加以批判,提倡改变学风、研究现实。“经世致用”之学风靡一时。经济原因: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经世致用表现(1)特点:①喜欢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于改革社会现实;②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③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范例:顾炎武强调用“修己治人之实学”去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就是要提倡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他一生遍览史籍,辑录其中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方面的资料,走遍许多州县,实地考察,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影响“经世致用”是一种反理学思想的一种儒家思想潮流。“经世致用”思潮将学术研究变成了“实学”,使明清之际的学术文化研究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甚至可与先秦媲美。“经世致用”之学的务实革新、求真求是的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夫之,湖南人,曾起兵抗清,兵败后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人称船山先生。他对经学、史学、天文、历算都深有研究,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王几十年坚持每天打伞穿木履,表示与清廷不共戴天、不踏清朝土地。《周易外传》《读通鉴论》材料一:“尽天地间,无不是气(器),即无不是理也”“气者理之依也……”世界是物质。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唯物主义材料二:“动以入动,不息不滞……天地之气,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辩证思想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归纳:王夫之思想主张①唯物论:“天下惟器”,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变化有规律可循。②认识论: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③辩证法: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评价: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合作探究1、三人的思想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2)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近代梁启超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3)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这还是不是儒学的新发展?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全否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因此,有些人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时期。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实质上起了建设性作用。归纳: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如何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的?批判: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②思想上:反对理学的空谈主义、唯心主义。继承:①对于民本思想的继承②探索精神和倡导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思考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进步
本文标题:8月1号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