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六次统练试题(含解析)
12020届高三年级第六次统练历史试卷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即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之中。这说明A.规矩贯通着整个中国历史B.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C.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极深远D.工艺思想渗透着人文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中逐渐形成的规范观念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各行各业之中,这说明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深远,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规矩形成于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之前并不存在,并非贯通整个中国历史;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通过中西比较表明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更多体现的是理性精神,不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隶书把用作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例如“刀”做右旁时则写成“U”,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这反映了汉字的演变A.体现了审美和实用双重取向B.取决于统治者的文化政策C.根源于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2D.跟随于官方文书的使用率【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体现的是实用,“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体现的是审美,故A项正确;B项“取决于”表述有误,排除;C项与材料的信息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3.如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E区域的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宣政院D.枢密院【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中“行省”“大都”字样,可以判断出该图是元朝时期部分行政区划图,元朝实行行省制,中书省既领六部,又直辖“腹里”,统治今天河北、山西、内蒙、以及黄河以北的豫地等,据此可知管理E区域的机构是中书省,选项B正确;尚书省没有直接管理地方行政,宣政院在元朝管理佛教和吐蕃事务,枢密院掌管军事,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点睛】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度,根据图中关键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4.大自鸣钟设置于工部局,“报时报刻,远近咸闻”。这种情景最先出现于A.南京B.天津C.上海D.重庆3【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侧重考查基础历史知识,大自鸣钟最早出现在上海工部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为选项C;选项ABD均不正确。5.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该主张A.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B.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C.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可知毛泽东主张,全面抗战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可以并存与合作。这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故答案为B项;二者是求同存异,并非是回归,排除A项;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始终存在,无法消除,排除C项;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排除D项。【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6.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A.明确“三步走”战略目标B.逐步突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C.着力商品流通领域的改革D.开始承认私人经济的合法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强调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根据材料时间1987年可知当时我国正4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选项B正确;选项A材料未体现,排除;我国的改革重点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选项C排除;选项D“开始”表述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但整体目标是逐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东西方文明中同时出现了早期的人文精神。这个时代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下了属于“轴心时代”人文思想主张的有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天人合一”③“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④“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轴心时代的时间是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主张,属于这一时期的思想,①正确;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苏格拉底的主张,属于这一时期的思想,③正确;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属于这一时期的思想主张,④正确,①③④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④正确,A选项排除。天人合一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生存年代是汉朝,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思想,②错误,B、D选项排除。8.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5C.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D.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答案】D【解析】1660年之后出现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而“光荣革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真正确立,且不断发展,不可逆转。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均不能体现“革命性更强”的含义,排除ABC项。9.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友谊长达40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下列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著作是A.《德法年鉴》B.《基督教的本质》C.《德意志意识形态》D.《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德法年鉴》的主编是马克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著作;B选项错误,《基督教的本质》是费尔巴哈的著作,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D选项错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作者是马克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著作。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以此来建立一个比以前更为公正的社会。为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的结果是A.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B.政府的行政职能被严重削弱C.“三权鼎立”格局得到强化6D.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美国固有的权利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使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使政府的权利获得增强,不是被削弱;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固有权力结构”的改变,政府权力的强化,并非是强化了“三权鼎立”的格局;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权力的增强,但总统仍受到国会的限制,并未成为政策的决定者。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逐渐联合,但是英国拒绝参加;此后,联合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1973年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欧元推行后,英国不肯做第一批“欧元国”,2016年英国退出欧盟。英国与欧盟(共同体)关系的一波三折反映了A.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受害者B.区域集团化更利于发展中国家C.民族国家的利益影响“一体化”D.欧洲分化促进多极化局面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和欧共体亲疏关系变化的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变化,C选项符合题意;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而非受害者,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和欧共体关系的演变,未提及发展中国家,B选项排除;材料中英国退出欧盟而非欧洲分化,D选项排除。第Ⅱ卷(本卷共3题,共56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7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路”对古中国的价值所在。材料二到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西班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摘编自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2)根据材料二概括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何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转变的历史影响。材料三“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一带一路”,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马歇尔计划”看上去是一个经济救助计划,其最终目的却在于大国争霸。“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新时期,“一带一路”的精髓恰恰在于弘扬平等互利的好传统,坚持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好做法,追求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好效果。“一带一路”奉行自愿平等参与的原则,沿线各国完全根据本国利益参与进来。——摘编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答案】(1)价值:促进海外贸易,推动双边技术文化交流;开阔眼界,增进国人对世界的了解;产生航海论著,培养国人的海洋意;萌发关注海防、防范倭患的国防理念等。(2)转变: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历史影响: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海上丝绸之路不再以中国文明为核心而展开;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大规模传播,规模、内容、速度、影响远远超过此前;海上丝绸之路充满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中外各国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遭到破坏;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破坏和灾难。(3)不同:①“一带一路”战略诞生于和平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时期;马歇尔计划诞生于美苏冷战时期,是美苏冷战的重要表现。②“一带一路”战略追求互利,谋求共同发8展;马歇尔计划是美国通过扶植欧洲经济,来控制欧洲,进而遏制苏联、称霸世界;③“一带一路”战略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马歇尔计划的参与国主要是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④“一带一路”战略奉行自愿平等参与的原则,无附加条件;马歇尔计划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美国对欧洲的援助存在着一定的附加条件。【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记录海行见闻,反映……风土人情、山川形胜……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海上丝路”对古代中国的价值,包括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航海著作及“海防”观念等。(2)第一小
本文标题: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六次统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2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