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一地理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40题,共80分;第Ⅱ卷41-42题,共2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计80分)北京时间2015年9月2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即在火星表面发现了“奇特沟壑”。一个由美国和法国研究员组成的团队在某科学期刊发表报告称,在火星表面发现的“奇特沟壑”很有可能是高浓度咸水流经所产生的痕迹,而这项最新发现意味着火星表面很可能有液态水活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火星表面液态水活动证据的发现说明()A.人类已经具备移居火星的条件B.火星大气中一定有氧气存在C.火星有可能存在生命体D.火星表面水循环活跃2.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①火星和地球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2-②火星和地球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④火星两极附近与地球两极附近相似,都有极昼、极夜现象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答案】1.C2.A【解析】【1题详解】水是生命存在的主要条件之一,液态水的存在,说明火星表面可能有生命体的存在。【2题详解】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A对。火星上地一年最为漫长,有687个地球日,火星的四季与地球长度不一样,火星上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与生命的存在关系小,故其它选项可排除。2016年4月,丹麦奥胡斯大学利用我国大科学工程郭守敬望远镜数据取得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太阳有一天可能会用比往常强烈数千倍万倍的超级耀斑“轰炸”地球,导致大气层沸腾,甚至让生命灭绝。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超级耀斑”,说法正确的是A.出现在太阳色球层B.每11年必爆发一次C.温度比其他区域低D.肉眼可以直接观测4.“超级耀斑”导致大气层沸腾,甚至让生命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通讯C.带来大量能量,使得地球大气异常升温D.会产生极光现象【答案】3.A4.C【解析】【3题详解】耀斑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是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温度比其他区域高,不可使用肉眼直接观测;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而不是每11年都必须爆发。故选A。【4题详解】从材料中“大气层沸腾”可以判断“超级耀斑”会带来大量能量,使地球大气异常升温;“磁-3-暴”、影响无线电通讯和极光都不至于让生命灭绝。故选C。我国各地太阳能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下图为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若图中太阳能资源分布带分为资源丰富区、资源较丰富区、资源一般区、资源贫乏区四种,则序号③代表的应该是A.资源丰富区B.资源较丰富区C.资源一般区D.资源贫乏区6.①与④分布带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地形因素气候因素B.太阳高度气候因素C.人为因素昼夜长短D.地形因素人为因素【答案】5.C6.A【解析】试题分析:【5题详解】读图,若图中太阳能资源分布带分为资源丰富区、资源较丰富区、资源一般区、资源贫乏区四种,则序号③代表的应该是资源一般区,C对。资源丰富区对应序号①,A错。资源较丰富区对应②,B错。资源贫乏区对应④,D对。【6题详解】读图,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④是四川盆地,多云雾天气,两分布带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地形因素、气候因素,A对。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B错。人为因素不影响太阳辐射,C、D错。-4-【考点定位】太阳辐射能分布的地区差异,主要影响因素。7.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发电板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通过计算机系统不断调整发电板的倾向和倾角,以保证太阳光线始终与发电板垂直,如图,若悉尼使用图所示设备发电,某日光伏发电板朝向是先朝东北,后朝正北,再朝西北,则悉尼(34°S151°E)该日()A.昼短夜长B.昼长夜短C.昼夜等长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某日光伏发电板朝向是先朝东北,后朝正北,再朝西北,”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悉尼是在南半球,则此时悉尼是昼短夜长,选A。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18时20分和17时40分同时看到日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8.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9.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B.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风C.地中海气候类型炎热干燥D.东南亚进入一年中的旱季【答案】8.A9.B【解析】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8题详解】当中山站处于极夜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甲、乙-5-两地同时日落时,甲地方时为18时20分,乙地方时17时40分,可知甲地昼长长于12小时,而乙昼长小于12小时,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甲地位于乙地的北方。甲的地方时较乙早,甲位于乙地的东方,因此甲位于乙的东北方向,A正确。【9题详解】太时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的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盛是北半球的冬季,A错;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风,B对;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时是炎热干燥,但南半球此时是冬季,南半球也有地中海气候,此时是温和多雨,C错;东南亚进入一年中的雨季,D错。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0.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11.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C.正值我国喜迎国庆佳节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12.下列关于晨昏线和经线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天都重合B.只有春、秋分日这两天才重合C.晨昏线和经线圈永远不重合D.只有冬、夏至日这两天才重合【答案】10.C11.D12.B【解析】【10题详解】1月初是近日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已经过了近日点,故向北移动,选C。-6-【11题详解】正值我国喜迎国庆佳节和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是秋季,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是夏季,且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动,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D对。AC错。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B错;【12题详解】只有春、秋分日这两天晨昏线和经线圈才重合,B对,其余选项可排除。小明同学对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持续一年的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3.图中c点对应的节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14.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A.端午节B.劳动节C.国庆节D.元宵节【答案】13.D14.C【解析】【13题详解】图中c点日出时间最晚,对应的节气是冬至。【14题详解】图中a点日出时间在6:00后,说明了此时昼短夜长,且在不断变短,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处于秋分到冬至之间,只有C符合条件。端午节和劳动节太阳直射点都在北半球,都是昼长夜短。而元宵节虽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但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动,昼渐长夜渐短,日出越来越早,可排除D。15.图中甲、乙、丙三个圆圈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可能是-7-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软流层、地壳C.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地核【答案】C【解析】【详解】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符合条件的只有C。地壳和地幔不属于包含关系,A错;软流层以上才是岩石圈,岩石圈和软流层不是包含关系,B错;地幔和地核是平行关系,不是包含关系,D错。16.2018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35°E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A【解析】【详解】2018年春分日,全球均是6:00日出。135°E比北京时间早1小时,当其地方时6:00日出时,北京时间应是5:00,故选A。读下图(图中e、f表示不同作用,a、b、c、d、g表示不同辐射),完成下列各题。17.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A.箭头aB.箭头bC.箭头cD.箭头d18.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箭头a表示的辐射B.箭头b表示的辐射-8-C.箭头c表示的辐射D.箭头d表示的辐射19.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增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17.A18.C19.D【解析】试题分析:【17题详解】图中a、b、c、d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大气辐射,e、f分别为大气保温作用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属于短波辐射的是太阳辐射。【18题详解】通过c大气逆辐射,将地面辐射损失的一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19题详解】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即f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即c增强,从而是大气保温作用即e增强。考点:大气受热过程20.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最可能处于()A.冷锋过境时B.暖锋过境时C.低压控制下D.高压控制下【答案】D【解析】12月份,西昌正值冬季,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处于高压控制下。下图为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9-21.①②③④箭头表示摩擦力的是()A.①B.②C.③D.④22.从气流运动看,该图表示的是()A.北半球气旋B.南半球气旋C.北半球反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答案】21.A22.A【解析】【21题详解】④箭头与等压线垂直,是水平气压梯度力。③是风向且向右偏,应位于北半球。①与风向相反是摩擦力,②与风向垂直是地转偏向力,选A。【22题详解】据上小题分析可知位于北半球,风由四周吹向中心,应是气旋,故选A。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下图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模式图下方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23.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①——甲B.④——丙C.⑥——乙D.⑤——丁24.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判断图示地区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季B.此时④地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C.图中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D.若该图表示亚欧大陆,则⑥地此时雪花飞舞【答案】23.B24.C【解析】【23题详解】①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超过2000毫米,甲没有超过2000毫米,不是热带雨林气候,A错;B.④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对应丙,B正确。⑥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图中乙在0℃以上,C错。⑤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丁降水不均匀,可排除D。【24题详解】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向北移动,判断图示地区的季节是北半球夏季,A错;④地是地中海气候,此时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B错;图中气候类型③是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C对;若该图表示亚欧大陆,则⑥地此时是夏季,D错。下表为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日期1月1日1月2日1月3日平均气温/℃120-2气压/hPa1002.51005.01007.5-11-天气现象晴,1~2级偏北风中雪,6~8级偏北风阴转晴,2~3级偏北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5.引起该气象观测点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暖锋B.冷锋C.低气压D.台风26
本文标题: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2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