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
-1-贵州省普定县一中2018-2019学年12月份考试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分卷I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A.反抗侵略B.中体西用C.政治改良D.全盘西化【答案】B【解析】理解材料的含义,应该是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中国的伦理纲常,“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他是一个生物学家,曾提出过两个著名的原则,就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在贫穷与冷漠中度过的,尤其是晚年的境遇很凄凉。直到1909年,在人们纪念他的名著《动物学哲学》出版100周年时,巴黎植物园向各界募捐,才算为他建立了一块纪念碑。碑上镌刻着他女儿的话:“我的父亲,后代将要羡慕您,他们将要替您报仇雪恨!”这位科学家是A.胡克B.拉马克C.施莱登D.达尔文【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他提出的两个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以及直到1909年,在人们纪念他的名著《动物学哲学》出版100周年时,可知这位科学家是拉马克,故B项正确;胡克是英国物理学家、博物学家、发明家,著作是《显微制图》,故A项排除;施莱登是德国最早接受达尔文进化论的植物学家之一,与施旺(TheodorSchwann)共同创立细胞理论,故C项排除;达尔文是生物学家,博物学家,著作是《物种起源》,故D项排除。-2-3.“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借助于外国”、“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从孔孟之道里去找”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直接判断得出,材料的核心意思,即借助“外国制度”来改造“中国制度”,同时,又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来作做思想动员。进一步判断得出,这符合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思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的表述均不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及其特点4.下图是19世纪法国画家杜米埃的代表作《三等车厢》,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疾苦之情。该作品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属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注意作品反映的主旨“劳苦大众的疾苦”,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普遍建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三等车厢》-3-就是其典型的代表。故选C。A项是描绘宫廷生活等内容的作品;B项关注的是未来;D项则反映的是二战后人们的精神的空虚迷茫状况。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现实主义文学5.有一幅画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出来,创造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本来喧闹非凡的广场上空无一人,广场的醒目位置横卧着一个石膏人,标志着19世纪新技术的大钟与火车,却与久远的古典建筑物连在一起。这是一种形而上的整体性意念关系的生动描绘,表现的是奇怪、忧伤、恐惧、隔绝之感,并暗示画家思念故乡之情。该画的风格应该属于哪一流派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出来,创造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奇怪、忧伤、恐惧、隔绝之感”体现出艺术家的主观感受,表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故D项正确;浪漫主义美术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色彩鲜明,笔法奔放,强调画面的整体感,与题干的特点不符,排除A;现实主义画派取材于下层民众的生活现状,体现真实,批判社会现实,与材料中的特点不符,排除B;印象画派注重捕捉色彩光线变化的“华丽”瞬间,与材料中的特点不符,排除C。6.“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中朱熹认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实质是A.天理B.儒家的伦理道德C.宇宙D.人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材料中朱熹强调的是“理”是万物的根本,“理”构成了儒家社会道德关系,即三纲五常,朱熹提出了“理”-4-是三纲五常形成的哲学基础。所以B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7.14世纪从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反映了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A.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要求B.摆脱封建神学束缚的要求C.建立新的宗教教派的要求D.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要求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于是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B项正确。A项属于工业革命的内容,故错误。C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故错误。D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故错误。8.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主要经过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其中对应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战略是A.科技为政治服务的战略B.以“大科技”发展为主的战略C.调整和重建中发展的战略D.科技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战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改革开放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经济并且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故D项符合题意;科技为政治服务的“战略”是1966—1976年的战略,故A项排除;以大科技发展为主的战略是1956—1966年的战略,故B项排除;调整和重建中发展的时期是1949—1955年的战略,故C项排除。【点睛】关键时间信息是“改革开放时期”。9.孙中山以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为此,孙中山A.反对学习欧美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5-C.主张平均地权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信息“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可知孙中山认为欧美国家虽然整体实力比较强大,但其实内部人民的生活比较困苦,社会革命一触即发,因此他强调要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也就是民生主义,故选C项。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0.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教合一”,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正在辩经论道”不符,故排除;D项的表述与自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以来,儒学一直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儒、道、佛“三教合一”,故排除C项,选择A项。11.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6-近的是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陶渊明的诗歌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属于田园风格类,在风格上唐代王维诗风与其极为相近,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和语文文学知识即可找到正确答案;陈子昂的诗风质朴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与陶渊明的田园悠闲截然不同;岑参的诗属于军旅派,豪放悲壮的风格,李白豪迈奔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考点: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中国古代史·隋唐·隋唐时期的的文化12.子曰:“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最能体现该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过犹不及”D.“弱者道之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下有道”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材料的核心,即孔子强调“道”(礼制)的作用,即体现孔子“以礼(德)治国”的思想主张。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CD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13.下列是四位同学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内涵的理解,你认为最准确的是A.甲:反对神权和神学世界观B.乙: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C.丙: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发展D.丁: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制【答案】C【解析】-7-试题解析:此题考查文艺复兴,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或对历史事实正确的表述。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只能借助宗教外衣进行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故AB错误;D符合启蒙运动,排除。资本主义的发展,显示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所以文艺复兴运动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发展,故选C14.一位唐朝的书生乃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有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诗经》中的,在唐之前,排除;B项是《离骚》中的,在唐之前,排除;C项唐诗,排除;D项宋词,在唐之后,符合题意。15.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C.《向日葵》D.《格尔尼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应为浪漫主义美术作品,该流派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用纯粹的颜色”不符,应排除;B项应为现实主义美术作品,该流派主张深刻展现社会现实,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是反映现实”不符,应排除;C项为印象主义作品,该流派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用纯粹的颜色”不符,应排除;D项为现代主义美术流派,根据所学可知,该流派的特点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D项。-8-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主义【名师点睛】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现代”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现代主义文学总的倾向是反传统、反理性,反映分崩离析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畸形的异化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绝望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实质上反映了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反映了西方精神生活中的问题。16.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D.推翻清朝政府,复兴汉族政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可以判断B项不符合要求;从“早期”可以判断CD两项不符合,早期的孙中山还对清政府存在幻想,首先选择上书李鸿章,这说明早期的孙中山还没有推翻满清政府的想法,而反对外来压迫是孙中山晚年在新三民主义中提出的。故选A。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背景17.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在
本文标题: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份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2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