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学业达标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1~2题。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C.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D.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2.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①劳动密集型产业②资源密集型产业③技术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图城市化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工业化水平在1940-1975年呈现下降趋势,因此A项错误;初期该国工业化对城市化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到后期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下降的趋势符合城市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故B项错误,D项正确。该国城市化水平在1975年达到74%,处于城市化后期,属于发达国家,故C项错误。第2题,阶段Ⅲ该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答案:1.D2.C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图,完成3~5题。-2-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二、第三产业都有波动上升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持续上升D.第一、第三产业上升4.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特征是()A.处于快速发展阶段B.工业结构得到优化C.工业部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D.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5.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解析:第3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波动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均波动上升。第4题,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工业总产值较低,说明这一时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发展迅速。第5题,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A、B、C三个选项表现的均属环境污染问题,D为生态破坏。答案:3.A4.D5.D(2019·全国卷Ⅰ节选)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价合作形成(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6~7题。6.“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7.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3-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6题,“村村冒烟”现象指的是每一个村都发展自己的村办企业,体现出当时该县村办企业的空间上布局较为分散,故选项B正确。第7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在“村村冒烟”的发展模式下,农村地区宝贵的耕地资源被占用,将消耗大量的补贴资金;实施“抱团飞地”的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状况,②正确;实施“抱团飞地”的发展模式,可以使村办企业在空间上趋于集聚,有利于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共享利用,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壮大集体经济实力,④正确;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答案:6.B7.D8.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2)图B所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诸多困境,原因有哪些?(4)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解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存在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在产业基础、技术、腹地等方面存在劣势,所以产业升级面临诸多困境。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答案:(1)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2)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3)受南岭阻隔,经济腹地小;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人才队伍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均处于劣势。(4)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能力提升图示为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企业两种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4-1.图中产业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A.加工制造、原材料采购、设计、研发B.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研发、设计C.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D.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原材料采购2.途径Ⅱ中最可能承接④环节的地区是()A.长三角地区B.粤北地区C.台湾地区D.辽中南地区解析:第1题,仔细审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企业”。由于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从事的是加工贸易,那么在产业链中所占附加值最低的应该是加工制造,对应的产业链环节应该是④,故选项C正确。第2题,在途径Ⅱ中该产业发生转移,转到其他地区;由于④环节是加工制造,那么承接④环节的地区劳动力应该丰富且廉价;在四个选项中,长三角地区、台湾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不可能承接;辽中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而且距珠三角地区较远,不适合承接;粤北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有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故选项B正确。答案:1.C2.B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完成3~4题。工业化阶段人均GDP/美元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三产业比重初期200020%80%中期200020%80%~90%后期400010%90%长江流域33509.71%90.29%-5-3.目前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行政区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A.湖南、安徽、重庆B.四川、云南、江西C.上海、浙江、江苏D.广西、湖北、云南4.下列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沪、苏、浙三省市的第二、三产业比重已超过90%,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说明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第4题,图中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工业化程度差异很大,特别是西部地区工业化比重较低,而西部这些省级行政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要优化经济布局,促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答案:3.C4.D5.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关系。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D.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城市聚集效应减弱解析:注意纵坐标中临界点以下与以上的含义,从图中可看出,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后,城市聚集效应减弱。答案:D6.下图为我国某区域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区域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等。(2)关于图中区域产业转移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不定项选择)。A.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B.转入地区的经济更发达,资源更丰富C.转出的多为重工业D.多靠近交通发达的沿海、铁路沿线附近(3)河北省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要做好的工作是________(不定项选择)。A.建设产业转移基地B.降低劳动力价格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D.快速推动城市化(4)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指出解决该地区工业用水紧张的主要措施。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为京津冀地区,该区域从图示信息看,工业发展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有:矿产资源丰富;铁路交织密集,交通发达;靠近京津地带,地理位置优越。(2)图中区域产业转移的方向,应该是由京津地区转移到周边中小城市,且转出产业大部分为在原有地区优势降低或不符合发展方向的产业,以重工业为主,如首钢迁往曹妃甸等,迁出产业多为制造类产业,其原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捷的交通,因此迁出产业大多靠近交通发达的沿海、铁路沿线附近,选ACD。(3)河北省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要做好的工作是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4)解决该地区工业用水紧张的主要措施要从开源和节流两大方面考虑。其中,开源方面包含: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海水淡化。节流方面包含:节约用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工业。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任答两点)(2)ACD(3)AC(4)开源: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海水淡化。节流:节约用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工业。
本文标题:2019秋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练习(含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2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