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十一单元大单元通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2、3、4、5、6、7、8、18、19、23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9、10、11、12、13、14、15、16、17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0、21、22、24、25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我国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且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下降。1980年以来,甲湖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频发。据此回答1~3题:1.甲湖西部蓝藻多于东部,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湖泊西部水量大B.湖泊西部河流和城市多C.湖泊西部水温高D.湖泊东部有出水口,水体更新快2.在农业社会时期,甲湖蓝藻易发生在()A.丰水年份夏季B.枯水年份冬季C.丰水年份冬季D.枯水年份夏季3.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C.水质恶化D.湖口水闸建设解析:1.B2.A3.D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甲湖西部河流和城市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2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B正确;同一湖泊水量、水温和更新速度差别不大。第2题,由材料“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可知,该流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根据材料“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可推测出,丰水年夏季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含磷地表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A正确。第3题,修建湖口水闸后,甲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导致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D正确。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4~6题:4.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5.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6.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4.C5.B6.B第4题,图中甲处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大于丁处,结合丁处位于德干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少,以及甲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量大等知识,可判断答案。第5题,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与侵蚀强度、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关,图中乙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甲,大于丙、丁;但乙位于恒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区是印度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故乙处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第6题,甲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为山地地形,降水量大,故可采取②③两项措施防3治土壤侵蚀。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7.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A.焚烧开荒B.连续耕作C.森林再生D.耕地废弃8.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说明了()A.雨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旺盛B.雨林群落生产力高C.雨林生态的淋溶作用强D.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解析:7.A8.C第7题,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采用刀耕火种(焚烧开荒),使土壤肥力在A阶段开始升高,至B点达到最高;连续耕作导致土壤肥力逐渐降低,后期阶段耕地废弃,森林再生。第8题,土壤肥力由最高的B点持续下降到C点,说明雨林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把土壤中有机质快速淋失掉。产能即生产能力,它可以反映行业或企业的生产规模。去产能,即化解产能过剩。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的目标。据此回答9~11题:9.我国实施煤炭去产能的最主要原因是()A.燃煤污染日益严重B.煤炭产能供过于求C.煤炭产业层次偏低D.煤炭行业管理混乱10.经济发展受煤炭去产能影响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A.黑龙江省B.陕西省C.山西省D.贵州省11.该省级行政单位煤炭去产能将有利于()A.提高煤炭价格B.安置就业人口C.煤炭工业集聚D.加快经济转型4解析:9.B10.C11.D第9题,由材料可知,产能即生产能力,它可以反映行业或企业的生产规模。去产能,即化解产能过剩。我国实施煤炭去产能主要原因为煤炭产能供过于求。第10题,山西省是我国产煤大省,其工业结构以煤炭为支柱产业,受煤炭去产能冲击最大。第11题,煤炭去产能对于山西省这样的以煤炭为支柱的省区来讲,会减少就业机会,对于煤炭价格的提高没有影响,不会导致煤炭工业的集聚,可以加快经济转型,实现产业升级。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读图,回答12~13题:12.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高技术工业D.农产品加工工业13.近年来在经历“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如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获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②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③加强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④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12.B13.D第12题,由材料知,榆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开发初期,最适合发展采掘工业和高耗能工业。第13题,由发展模式图可知,煤炭有发电、焦化、化工等多种模式,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延长了产业链;同时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弃物和废气被回收利用,对废水进行处理,既减少了污染,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获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514.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A.加剧水土流失B.造成土壤盐碱化C.破坏地表植被D.减轻环境污染15.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有()A.大力提高煤炭产量B.将涉煤企业外迁C.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D.加强煤炭资源的加工转换解析:14.C15.D第14题,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分布在大兴安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主;煤炭资源分布在地下,煤炭资源开采直接破坏地表植被,C项对;加剧水土流失是植被破坏后的结果,A项错;开采资源与土壤盐碱化无关,B项错;不能减轻环境污染,可能会加重污染,D项错。第15题,煤是不可再生资源,大力提高煤炭产量,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A项错;将涉煤企业外迁,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B项错;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会加快资源枯竭,C项错;加强煤炭资源的加工转换,可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项对。读“鲁尔区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示意图”,回答16~17题:16.图示内容最能直接反映鲁尔区振兴的综合整治措施是()A.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B.发展科技,繁荣经济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D.调整产业结构617.下列经济活动能促进鲁尔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的是()A.将废弃矿点改建成工业博物馆、休闲公园B.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C.兴建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厂D.扩大市郊养殖场规模,满足城市的需求解析:16.D17.A第16题,从图中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变化判断,图示内容直接反映出鲁尔区调整了产业结构。第17题,A项为第三产业活动;B、C两项为第二产业,D项为第一产业。下图为我国50°N附近某牧区的土地利用图。该区域最高海拔1480米,区内最大高差小于300米。读图,回答18~19题:18.近年来,该区域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是()①土地荒漠化扩大②水环境恶化③洪涝灾害频发④水土流失增加⑤地面大幅沉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19.该区域的干流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A.河道弯曲,冻土广布B.地势较低,降水量多C.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D.山地阳坡,水分蒸发解析:18.B19.A第18题,从题干提供的纬度和海拔来看,图示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北部,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等)破坏植被,由此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进而河流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和农耕中的化肥、农药带来的水污染,使水环境恶化。因地处高原,且位于半干旱区,不会导致洪涝灾害。第19题,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是由于河谷内为沼泽地,不利于树木生长。沼泽地多的自然原因是纬度高,蒸发弱;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冻土广布,水不易下渗等。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7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20~22题:20.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21.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B.交通便捷C.市场需求量大D.运营成本低22.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20.B21.C22.B第20题,读图可知,兰郑长管道从西部的甘肃兰州经中部河南到湖南长沙,该管线主要跨越了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第21题,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这是由于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城市,市场需求大。第22题,该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的局势,而且相对安全、高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二、非选择题(共56分)23.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8(1)比较M、N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4分)(2)分析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原因。(6分)(3)提出治理M地土地荒漠化的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8分)解析:本题以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1月等温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等知识。第(1)题,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地形、洋流、大气运动、海陆位置等。根据M、N中间区域的等温线弯曲情况可推断,影响该区域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地形,M、N两地分别处于山地的背风坡和迎风坡。第(2)题,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短期内的变化应重点考虑人为原因。第(3)题,治理措施应根据原因提出,特别是人为原因。而理由的阐述应考虑该措施的作用。答案:(1)M地降水量小,N地降水量大。原因:M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4分)(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农垦活动等。(6分)(3)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理由:良好的植被覆盖率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治土地荒漠化;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可持续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8分)24.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2013年我国首次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并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下表),明确了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成长型资源保障潜力大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足成熟型资源保障能力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衰退型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9再生型摆脱资源依赖经济社会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材料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分布图(如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单元通关检测(含解析)鲁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3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