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2.在Ⅰ期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C.人口增长停滞D.人口平均寿命较短【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由图中可以直接看出Ⅲ期出生率急剧下降,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老龄人口比重缓慢增加。【2题详解】Ⅰ阶段为原始型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这一时期人口平均寿命较低。3.2010年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某市普查后发现该市自1990年以来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下图为该市某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题。-2-1990~2008期间该市人口变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不断减少B.近年出生人口呈现下降趋势C.人口增长缓慢D.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答案】D【解析】【详解】一个区域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包括自然增长及机械增长。读图可知,该市出生率大部分时间小于死亡率,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也就是说,该市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为外来人口迁入,由材料,该市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所以外来人口不断增加,近年来,从2004年开始人口出生率上升,即近年出生人口呈现上升趋势,故选D。读下图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4.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欧洲迁往非洲B.从北美迁往拉美C.从亚洲迁往拉美D.从非洲迁往西亚5.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北流向四川B.从湖南流向广东C.从山东流向甘肃D.从新疆流向内地-3-【答案】4.D5.B【解析】【4题详解】二战后,世界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西亚由于石油开发吸引了大批外籍劳工,D正确,A、B、C都错。【5题详解】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由内地到沿海,由乡村到城市,湖南距离广东较近,且经济发展水平比广东落后,所以人口由湖南向广东流动,B正确。【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家庭)、生态环境变化(工程建设、自然灾害)、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20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了2018春节“空城”指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春节期间,造成许多大城市出现“空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7.图示十大“空城”城市吸引大量外地人口迁入,主要是因为①就业机会多②环境质量好③工资水平④公共设施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答案】6.D7.C【解析】【6题详解】每年春节,大城市都会上演一场人口大迁徙,数以亿计的人从大城市奔回县城和乡村过年,因此,造成许多大城市出现“空城”现象主要原因属于社会文化因素,D正确。【7题详解】我国人口迁入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公共设施齐全,C正确。【点睛】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现代社会影响人口迁移的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要作用。8.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A.自然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灾害因素【答案】B【解析】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往往起主导作用的是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差异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故选B。9.影响我国西部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A.土地资源B.淡水资源C.热量资源D.能源资源【答案】B【解析】【详解】影响一个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而根据短板效应,其容量大小-5-是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的,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是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故选B。10.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承载力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答案】A【解析】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是指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其含义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A正确;环境承载力指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11.下图是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关于这两种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B.乙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水平高C.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家D.乙城市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答案】B【解析】【详解】读图可知,甲城市化进程较快,起步较晚,应为发展中国家,乙城市化水平发展缓慢,部分时段发生了逆城市化现象,应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乙城市所在国家的人口移动趋于稳定,城市化水平也趋于稳定,甲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小于于乙城市所在国家,故选B。-6-12.城市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速度变化可用倒U型曲线来表示。依据城市化速度曲线图可以推断A.M点、N点城市化水平相同B.MP阶段城市化问题突出C.PN阶段,城市化水平逐渐下降D.N点后城乡差距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读图可知,图中M城市化速度慢,处于起步阶段,其水平低,P为加速发展阶段,当城市化水平达到较高水平后,速度减慢,NM城市化水平不同,N城市化水平高于M的城市化水平,A错。MP段城市化速度快,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住房拥堵等环境问题,B对。PN城市化水平高,只是城市化速度放慢了,C错。N点以后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则说明城乡差距变小了,D错。故选B。下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3.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A.甲、丁B.乙、丁C.乙、丙D.甲、丙14.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3.D14.A【解析】-7-本题考查城市化。【13题详解】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本世纪以来,从图可知甲城市人口比重最高,而丙自2000年后上升趋势最明显。【14题详解】四条曲线只有甲出现城市人口比重的下降。墨西哥城人口近2000万,预计到2050年人口达3000万,为世界第一大城市,该城环境污染严重,城内有13万家工厂和150万辆汽车,每天墨西哥笼罩在黄色烟雾之中。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市区人口超过1300万,近20年来,上海改善了交通状况,人均居住面积和绿地面积均有大幅度提高,目前城市环境问题正日益好转。完成下列各题。15.墨西哥大气主要污染源是①汽车尾气②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③氮氧化物④固体废弃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墨西哥城的城市问题的治理,可以借鉴上海的经验是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扩大城市规模③边污染边治理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5.A16.D【解析】【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墨西哥城人口近2000万,预计到2050年人口达3000万,为世界第一大城市,该城环境污染严重,城内有13万家工厂和150万辆汽车”,其大气主要污染源是汽车尾气和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故选A。-8-【16题详解】根据题干提示:近20年来,上海改善了交通状况,人均居住面积和绿地面积均有大幅度提高,目前城市环境问题正日益好转。说明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有利于改善交通状况,有利于增加人均居住面积,扩大绿地面积,从而有利于治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故选D。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至今仍然对哥本哈根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读手指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7.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A.交通B.地形C.市场D.水源18.“手指规划”示意图中“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A.工业区,因为地价低廉B.别墅区,因为环境优美C.商业区,方便居民购物D.绿化区,优化城市环境【答案】17.A18.D【解析】试题分析:【17题详解】丹麦首都哥本哈所在地以平原为主,城市的延伸方向主要受交通线的影响,而水源并不是“手指”状水系,市场往往不是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本身就是市场。故选A。【18题详解】-9-“手指规划”方案的宗旨就是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布局在“手指”部位,为了防止城市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所以在“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绿化区,以优化城市环境。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合理分布示意图(图Ⅰ),甲、乙、丙、丁表示主要功能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图Ⅰ中左图能反映右图中A到B沿公路地租变化的曲线是()A.Ⅰ曲线B.Ⅱ曲线C.Ⅲ曲线D.Ⅳ曲线20.图Ⅱ为该城市不同时间段进出某功能区地铁平均客流量统计图。该功能区最有可能为图Ⅰ中的()A.甲B.乙C.丙D.丁【答案】19.A20.C【解析】试题分析:【19题详解】根据甲乙丙丁各功能区的分布位置及面积大小,可判断出甲是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且占地面积最小),地租最高;乙是居住区(在城市中面积最大),地租低于商业区,但高于其他功-10-能用地;丙地为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面积较大);在A点与甲地中间位置,有三条公路交汇,在道路交汇处,往往会形成地租次高峰,故选A。【20题详解】从客流量统计图来看,进入该区的客流量主要集中在早晨上班时间,离开本区的客流量主要集中在下午下班时间,该功能区应该是工业区,即图中的丙。考点:该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21.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说明这里适合作物生长的生长期短,热量充足,①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宁夏平原位于半干旱区,降水少,水稻种植发展主要是黄河提供的灌溉水源,所以②的主导因素是水源;新疆位于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果品质优良,③的主导因素是光照;乳畜业发展主要是市场和饲料两个区位条件。上海市经济发达,对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大,④的主导因素是市场。故A选项正确。22.下图表示“四个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关于四个农业类型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11-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四个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可知:A.甲地区,商品率低,粮食作物不仅仅是水稻,还有小麦和玉米,要看在南方还是北方。故A错。B.乙地区商品率高,且以粮食作物为主,故农业地域类型应该为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故B对。C.丙地区商品率高,畜牧业与种植业并重,应为发达国家的混合农业。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较高。故C错。D.丁应该是发达国家的大牧场放牧业,主要产品不仅有鲜奶及乳产品,还有肉类产品。故D错。考点:本题组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调运能力。点评:本题组结合示意图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与特点,难度较大,可用排除法,或带入法。如图所示,北方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
本文标题: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3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