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
-1-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22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1.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量的大部分输送到地球上B.太阳辐射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C.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一般来说,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2.当北京时间为10日上午8:00时,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为A.9日19时B.10日19时C.9日18时D.10日下午8时【答案】1.C2.A【解析】【1题详解】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到达地球上,故A项错误;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与太阳辐射无关,故B项错误;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是一样多,故D项错误。【2题详解】考查区时的计算。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美国为西五区,两地相差13个时区,且北京位于美国的东部地区,时间比美国早13个小时,故当北京时间为10日上午8:00时,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为9日19时,A项正确。3.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的横剖面图,根据河床形态判断该河流的流向是-2-A.自北向南流B.自南向北流C.自东向西流D.自西向东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如图是北半球某河流的横剖面图,西岸受流水侵蚀,东岸受流水堆积作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该河流的流向应是自北向南流,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小题。4.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5.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答案】4.D5.B【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3-【4题详解】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图中只有丁地昼长大于12小时,昼长夜短,丁地属于南半球,D正确。【5题详解】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赤道上昼夜平分,纬度越低昼长越接12小时,纬度越高昼长与12小时差距越大,可判断出四地纬度从高到低顺序为甲、乙、丁、丙,B正确。【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半球,北(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回归线,北(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北(南)移动,北(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节气,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的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7.当太阳光线为②时,该日浙江A.正处梅雨季节B.全省冰雪覆盖C.盛行东南信风D.各地昼夜等长【答案】6.D7.D【解析】【6题详解】该地位于北温带,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棚内照射太阳光线面积最小。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正午时太阳光线照射车位的范围最大,D对,B错。二分日时照射面积居中,A、C错。【7题详解】图中①代表夏至,②代表二分日,③代表冬至日太阳光线,当太阳光线为②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A、C错,D对。浙江位于亚热带,该日气温大于0℃,不会冰雪覆盖全省,B错。-4-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A.①B.②C.③D.④9.深秋时节,用烟熏防御霜冻,主要是因为烟雾可增强A.①B.②C.③D.④【答案】8.C9.B【解析】试题分析:【8题详解】对流层主要靠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来升温,而地面辐射的成分为红外线。所以,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图中的③表示地面辐射。【9题详解】烟雾中的颗粒和二氧化碳会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图中的②表示大气逆辐射。考点:对流层大气的热力作用。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海陆表面气温变化和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0.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5-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11.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A.6时~8时B.18时~次日6时C.8时~16时D.16时~次日8时【答案】10.B11.C【解析】试题分析:【10题详解】①、②两条曲线表示海陆表面气温变化,因为海洋的气温变化小,陆地变化大,所以①表示的是陆地气温变化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变化曲线,陆地与海洋气温差异大,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不是因为昼夜长短和纬度,故选B.【11题详解】结合两幅图可知,此时的风是海洋吹向陆地,说明此时海洋气压要比陆地气压高,也就是海洋的气温要比陆地低,结合上题,从甲图可以看出,大约8时-16时,陆地气温比海洋更高,说明此时陆地气压要比海洋更低,才会出现海风,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省海陆热力性质的有关知识.如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该日,北半球正处于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3.关于①、③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上升,冷湿B.①带介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C.③带为西风带,盛行西北风D.某地如果常年受③带控制,气候寒冷干燥【答案】12.D13.C-6-【解析】试题分析:【12题详解】读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气压带或风带,根据分布位置判断,①是赤道低压带,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是西风带。该日,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正处于冬季,D对。春季、秋季赤道穿过①气压带中部,A、C错。夏季①气压带位于赤道北侧,B错。【13题详解】结合前面分析,①是赤道低压带,③是西风带,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上升,暖湿,A错。①带位于赤道附近,B错。③带为西风带,南半球风向为西北,C对。某地如果常年受③带控制,气候温和湿润,D错。【考点定位】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特征、季节移动规律。【名师点睛】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注意三条重要纬线与气压带的位置关系。在二分日时,赤道位于赤道低气压带的中部,回归线与副高的纬度较低的一侧相邻,极圈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纬度较高的一侧相邻。记住这一主要纬线的位置,方便判断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风带要特别注意相同风带,在南北半球的方向不同。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一时刻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中,能形成暖锋的是A.甲B.乙C.丙D.丁15.当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沙尘暴B.干旱C.吹东南风D.暴雪【答案】14.D15.C【解析】【14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两个位置为高压脊,高压脊的位置不会产生锋面天气系统,AB错误;-7-丙丁的位置为低压槽,冷、暖空气容易相遇从而产生锋面天气系统,丙低位于低压中心的左侧,易产生冷风天气系统,C错误;丁位于低压中心的右侧,已形成暖锋天气系统,D正确。故答案选D项。【15题详解】图示高压中心气压值为1035hPa,当它影响我国时可知该气压中心只能是亚洲高压,出现在亚洲大陆的冬季。在亚洲高压的前缘有一个冷锋,在它的影响下,我国北方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有时会有降水,所以,此时我国北方可能出现沙尘暴、雨雪等天气,不可能出现泥石流。故答案选C项。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6.甲地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17.下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6.C17.C【解析】【16题详解】图中甲地位于30°-40°之间大陆西岸,结合世界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可知,该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17题详解】结合图中四地位置可知,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乙地全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季节分配较为均匀;丙地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稀少;丁地夏季受夏季风控制,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乙地和丁地年降水总量接近,但丁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四地中夏季降水量最多的是丁地。-8-下图为某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A.蒸发、下渗、雨水直接利用、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B.下渗、雨水直接利用、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蒸发C.蒸发、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下渗、雨水直接利用D.下渗、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蒸发、雨水直接利用19.图中①⑤⑥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D.人工水循环20.此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意义是①补充了部分城市地下水②有效地利用了地下水③增加了海陆间水循环量④减轻了城市洪涝灾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18.A19.C20.D【解析】【18题详解】图中①蒸发,②为下渗,④为下水道收集的生活污水和部分下渗的雨水,经净化处理后再利用,③为雨水直接用于冲厕、绿化等。故答案选A。【19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①为蒸发,⑥为植物的蒸腾作用,⑤为大气降水,主要发生在陆地内部,属于陆地内循环,故答案选C项。【20题详解】此集雨设施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减轻城市洪水压力,减少城市内涝,补充部分城市地下水,不会加重城市土壤盐渍化,海陆间水循环总量不会改变,因此①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9-【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如下:(1)从时间角度分析。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2)从空间角度分析。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读甲、乙两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21.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海域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B.乙海域有利于渔场形成,甲海域没有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D.甲位于大洋西岸,乙位于大洋东岸22.从洋流的性质看,图中数码表示的洋流分别是A.都是寒流B.都是暖流C.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D.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23.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通过,关于该风海流流经的位置及其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途经a处,流向自东向西②途经b处,流向自西向东③途经c处,流向自东向西④途经d处,流向自西向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21.B22.C23.D【解析】-10-【21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甲海域是位于南北半球中低纬海域的大洋环流的一部分,位于大洋环流的东部,大陆的西岸、大洋的东岸。由于①②均为补偿流,它们的交汇处不会形成大渔场。乙海域是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和中高纬大洋环流的一部分,位于大洋的西岸、大陆的东岸。其中,③为寒流,④为暖流,所以乙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形成世界级的大渔场。选B。【22题详解】有上题分析可知,图甲中a、b在赤道附近,两处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①、②为寒流;图乙中等温线南高北低,③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寒流经过,④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为暖流经过。故答案选C项。【23题详解】图甲中a、b在赤道附近,两处的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本文标题: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37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