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化惠民工作汇报第一部分:文化惠民工程调研报告关于静海县文化惠民项目的调研报告按照县委要求,静海县文广局对静海县文化惠民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今年,县文广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满足广大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为宗旨,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文化工作呈现出新亮点,实现了新突破。(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提升一是两馆一院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文化馆改造了综合活动室、小剧场以及舞蹈排练厅、声乐活动室、钢琴教室、美术教室等,环境及文化设施得到明显提升,为群众提供免费文化艺术培训200余次;县图书馆免费开放4000平方米,接待读者23万多人次,外借图书10万多册,分编图书1517种3239册,编印科技资料36期4320份,网上解答咨询近万条;县书画院在大力改善内部设施的基础上,举办多期书法、美术培训班,辅导书画爱好者5000人次。同时依托村文化活动室全县400多支基层文化队伍常年开展活动,内容涵盖民间花会、广场舞蹈、小剧团、小乐队、书画大院,丰富了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达到全覆盖,文体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管用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共创建11个乡镇书画创作中心、2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并向社会提供服务。(二)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以建设“美丽静海”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综艺大拜年文艺演出、戏曲专场巡演、文化惠民基层行、电影展映月、京评梆电视戏曲擂台赛、书法绘画摄影展、正月游艺、民间花会展演八项春节文化活动,吸引群众10万人次,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组织举办了静海县第六届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其中“西双塘杯”静海县第五届广场舞蹈大赛、静海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三周年文艺演出、夏季广场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佳荣家居建材杯”静海县全民歌手大赛、“居美家居杯”静海县广场舞蹈大赛等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组织参加了“东丽杯”第二十二届梁斌小说全国文学评奖活动、“飞扬的旋律”京、津、沪、渝四直辖市暨天津市第七届钢琴大赛、天津市第二届“津南杯”京剧票友大赛暨第十二届“和平杯”中国票友邀请赛、天津市少儿歌手大赛、“永安杯”第五届天津市中老年歌舞大赛、京津冀地区评剧电视大赛、天津市第八届农民艺术节“医药集团杯”优秀小戏小品展演、天津市“美好家园”第三届摄影艺术展、“流动的史诗”京津冀地区运河题材摄影大展赛、WTA天津公开赛场外展演、2014年“大田杯”静海县中小学生“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系列活动、第八届“枫叶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法绘画艺术大赛、“大年小戏闹新春”视频节目征集展播、“网络书香〃掠美瞬间”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摄影大赛、第二届“文化共享杯”全国群众摄影艺术作品征集大展、2014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网络答题”等活动。依托图书馆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相继举办了2014年“两会”知识竞赛、“食品与健康”知识竞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图片展、食品安全宣传图片展、“凝聚正能量,实现新跨越”图片展、图书馆科技周等多项活动。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土地法》宣传专场巡回演出150场,宣传人数20万人次。下基层、下乡、进企业送科技、生活等各类图书9786册,送书画3700件,送戏、送文艺节目下乡2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450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三)文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组织举办了“银锄杯”静海国土资源全国漫画大赛,大赛征稿历时四个月,共征集22个省市300余名参赛者的686件作品。大赛评出金奖2件、银奖5件、铜奖10件、优秀作品奖200件、入选作品54件、优秀组织奖4个,并出版了《“银锄杯”静海国土资源全国漫画大赛优秀作品集》,漫画大赛颁奖典礼暨优秀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展览举行,静海银锄漫画社获得优秀组织奖,此次展览有力地彰显了静海群众漫画创作的实力和水平。组织“中国书法之乡”——静海书法提名展,在中国(天津)第四届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展出,展览展示了我县60多位作者的百余幅作品,彰显了静海“中国书法之乡”的品牌影响力。组织参加了天津市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天津市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天津市“护青山绿水建美丽家园”书法展、京津冀“魅力北运河多彩中国梦”北运河艺术节等多项展览,我县作者成绩斐然,彰显了静海“中国书法之乡”的强大实力,进一步提升了静海书法之乡的影响力。组织举办了“古邑墨韵魅力传承”中国书法之乡——静海青少年书法展演活动。活动由天津市各区县百位书法家和400位中小学生现场进行书法表演,活动对发现书法新苗,培养书法人才,推动书法普及教育,繁荣发展书法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功申报陈官屯镇为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加强业务培训,积极响应全国文化市场“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参加各项培训和学习,提升了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坚持打防结合,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截止目前共检查印刷企业188家次,书报刊经营单位58家次,音像店27家次,娱乐场所65家次、网吧102家次,出动人员700余人次,车辆近300车次,查缴盗版出版物500余册,盗版光盘700余张,取缔游商摊贩2个,有效地规范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针对群众关注的网吧和娱乐场所管理问题,组织开展了六期网吧和歌舞娱乐场所经营法人培训班,并与全县33家网吧、18家歌厅签订了《守法安全经营责任书》,要求各场所设立专职安全员,有效提高了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三是组织开展了“拒绝盗版共筑未来”绿书签活动,打击侵权盗版和假冒伪劣专项行动,详细讲解图书及音像制品的防盗版知识,呼吁大家拒绝盗版、支持正版。四是坚持文化市场管理与繁荣并举的方针,共受理行政许可办件47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3件、游艺娱乐场所5件、印刷企业7件、出版物零售单位2件、网吧30件,已办结19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投诉率0。(五)县域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得到加强一是完成了静海县179处文物点文物保护标志牌安装及8处国家级和市级文保单位立牌工作,为我县“三普”期间登记的大量未核定保护级别的文物点进行了立牌。二是完成了静海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统计收藏文物2595件,统计数据已上报天津市文物局,并验收合格。三是组织天津市唯一代表项目“大六分登杆圣会”参加了在河南举办的中国淮阳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展演获得成功。对我县七处第四批市级保护单位统一安装了由市文物局下发的新版文物保护标志牌。对“文庙遗址”进行勘探,勘探总面积1700平方米,共勘探出房屋8间,古井、窑址各一处。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篇二:坚持群众路线推进文化惠民坚持群众路线推进文化惠民何杏仁推进文化惠民,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反映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增进群众感情,努力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凝心聚力,增强文化惠民的引导力。推进文化惠民,首要的是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动员,引导群众知晓自身利益所在,为之奋斗。一是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激励追梦圆梦。我们设计了主题宣讲六进工程、“中国梦·我的梦”微型党课大赛等载体,开展“梦在心中、路在脚下”主题教育和点亮美好梦想、描绘美好梦想、共追美好梦想、引导美好梦想、激扬美好梦想、成就美好梦想等六大活动,在全市进一步形成同筑中国梦、同心促赶超的“大合唱”。二是开展“善美金华”主题宣传,弘扬最美精神。我们以“最美精神”宣传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组织策划了“善美金华”主题宣传活动,多视角、全方位开展“一城四人感动中国”系列宣传,引领风尚,凝聚人心,传递正能量。三是开展“百镇千村奔两富”创建活动,激发发展动力。面向基层,增强文化惠民的渗透力。推进文化惠民,对象是群众,工作主体在基层。我们坚持眼光向下、重心下移,让宣传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普通百姓倾斜。一是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除相继建成市体育中心、中国婺剧院、市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高档次文化设施,还集中力量抓好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舞台、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工程。二是注重精神文化产品有效供给。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力度。三是着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继续组织文化下乡,进一步深化“种文化”、“文化走亲”和“欢乐新农村”等活动,推进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改革创新,增强文化惠民的生命力。推进文化惠民,必须适应形势变化和顺应群众期盼,不断探索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形式、新途径,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树立“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元化”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等理念。同时,充分尊重民意,确保基层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做到“三个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能普遍参与,培育品牌文化活动能自觉参与,文化活动设施建设能主动参与。二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公共文化需求表达和决策机制,形成基层文化需求表达、意见搜集和公共文化决策参与机制。发展产业,增强文化惠民的支撑力。文化产业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强文化惠民的支撑力、影响力,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根据我市实际,一是大力发展网络经济。金华作为浙江省第二大信息传输交换枢纽,成立了国内首个“网络经济发展局”,把网络经济作为“一号产业”强势推进,使之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力量。二是加快推进东阳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通过整合文化产业资源,东阳市初步形成了以影视产业为龙头、木雕产业为基础、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2012年,东阳文化产业对经济贡献率达49.3%。三是大力推进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注重特色,增强文化惠民的吸引力。金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推进文化惠民,必须注重挖掘资源和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增强文化活动的亲和力、吸引力。一要打响历史文化名人品牌。组织开展了金华历史文化名人遴选普查工作,着手筹办黄宾虹艺术奖、艾青诗歌奖、施光南音乐奖等重大赛事。二要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重点挖掘非遗资源的独特技艺和经济价值,培育非遗经典旅游景区和非遗产业基地。三要合理利用历史文物古迹。要统筹规划,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保护利用、综合开发,让群众在改善环境、感受文化的同时,增加致富新途径,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改进作风,增强文化惠民的保障力。推进文化惠民,队伍建设是关键。要以深化作风建设为契机,以“强素质、树形象、创一流”为目标,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通过深化“正风提效促赶超”和“走、转、改”活动,强化用人导向激励机制,加强宣传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惠民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篇三:文化工作情况汇报桂东县文化工作情况汇报桂东县文化系统现有文化局局机关与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社文站、艺术团、影剧院等6个文化事业单位,18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全系统在编干部职工72人,其中专职文化专干8名。全县共有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经营单位65家,目前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有桂城叮当动漫科技园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纪念地红色文化开发项目等。近年来,我县文化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同时也面临一些尚待解决的困难。本着客观具体原则,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文化工作开展情况文化局紧密围绕文化优县战略目标,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各项工作整体推进。我局先后被评为全市“文化产业工作先进单位”、“扫黄打非工作先进单位”、“文化市场管理与
本文标题:文化惠民工作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4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