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考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含解析)
1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考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C.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D.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答案】C【解析】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表明对宗法的遵从,故A项错误;“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没有涉及到礼乐制度,故B项错误;“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有利于形成对华夏祖先的认同,故C项正确;“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没有涉及王权与族权的分离和冲突,故D项错误。2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2.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答案】D【解析】【详解】综合表格信息可知,政府对贫贱庶人变卖永业田及富豪大商、寺观和王公百官等占田行为无力管控,这体现了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听卖永业田”、“比置田庄,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可知唐代土地买卖并未得到法律保障;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只有《全唐文》提到了租佃经营,其他文献无法得出此信息,因此无法得出唐代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宋度宗(1240-1274年)时,有臣僚谏言:“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这表现了当时士大夫3A.对君权合法性的质疑B.挑战君权至上的传统C.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D.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答案】C【解析】根据“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可知,巨僚主张政事应通过中书省,不能皇帝一人私自决策,体现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事决策应通过中书省,没有涉及君权合法性、挑战君权至上,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限制君主权力,无法体现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排除D。4.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A.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C.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答案】D【解析】根据“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表明商人和官僚把他们的财富主要用来购买土地,而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这造成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本,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绅衿商贾拥有大量田产,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排除B;鸦片战争后,我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判断得出商人和官僚把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上,使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本积累。5.下表为中国某时段银钱比价4表格数据反映了该时段A.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中国货币贬值B.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冲击了中国的金融秩序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占优势地位D.西方大规模经济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变化来看,当时中国出现银贵钱贱的现象,这是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导致大量白银外流的结果,故选B;白银大量流入导致的结果应当是银贱钱贵,排除A;大量白银外流,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逆差,不能反映中国处于优势地位,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形态的变化,排除D。6.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虑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民国以来,政府大力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显著,排除A;材料中“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说明存在对缠足习俗面临挑战,说明妇女缠足习俗的社会基础正在动摇,排除B;由材料中对放足存在不同的态度,说明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故选C;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而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大变革,排除D。57.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A.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B.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D.呈现了抗战中不同力量的历史贡献【答案】D【解析】【详解】后者的邮票不仅体现出国民党抗战,还体现出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以及华侨华人的贡献,这些邮票呈现出不同阶层的抗战地位,故D正确;前者主要是中共抗战,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美苏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故B错误;后者只是提到国民党抗战,还有其他方面的抗战史实,故C错误。8.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A.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答案】B【解析】所谓的“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材料中给出的解释是“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冷战时期中国利用地缘政治开展对话的有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出“冷战”的特点;C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没有体现出与苏美的关系问题。点睛:解答本题关键点是要对这段话真实内涵有所理解。其中基辛格是一个突破口,可以联6系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其次就是内容上面突出“冷战”,再次验证了我们选择的正确性,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9.“公益捐助制度”是古典时代雅典让富人出钱为城邦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起初出于对政治回报的预期,富人自愿踊跃捐助。公元前5世纪末,由于富人的不满和频繁逃避,捐助成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这种变化反映了A.捐助制度促进社会平等B.法律保障公益活动进行C.城邦政治影响捐助制度D.雅典民主政治开始衰弱【答案】C【解析】材料中由自愿的“公益捐助制度”变为法律义务,捐助成为城邦政治的一项内容,表明城邦政治影响捐助制度,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未体现捐助制度促进社会平等的内容,排除A项;由于法律规定公益捐助制度,出现“频繁出现逃避”捐助现象,说明法制未能起到确保公益活动的进行,排除B项;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10.伏尔泰说:“中国的皇帝、蒙古的大汗、土耳其的苏丹都不能对地位最低微的人说‘我禁止你消化、上厕所和思维’。”伏尔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B.法律面前人人都应平等C.君主专制破坏平等关系D.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消化、上厕所和思维”反映了人人都有平等的生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权利,实质上说明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的现象,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个人在法律面前的地位,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君主专制破7坏平等关系,而是强调自然权利平等,故C排除。11.一份对1842年英国曼彻斯特的调查报告提到:“手织工……每天干14小时活,挣的钱还不够吃两顿饭”。1844年对全英国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织袜工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只有6先令,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这两份调查所揭示的社会现实A.说明工业革命未提高工人生活质量B.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C.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成熟D.反映了英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只说明当时英国纺织工人的生活状况,不能说明工业革命未提高工人生活质量,故A项错误;这两份调查所揭示的社会现实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人阶级被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实,说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尖锐,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成熟,需要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英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故D项错误。12.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C.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模式D.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主旨是讲经济危机有一定8的内在调整规律,政府不能反映过度,不能一遇到经济危机就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西方处于经济滞涨时期,美国国内有些经济学家主张反对凯恩斯主义中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也就是要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反对国家的过度干预,主张减少计划杠杆的调节作用,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调整产业结构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模式”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反对国家过度干预经济,反对过度福利国家制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第1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一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一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摘自黄庭坚家族《黄氏家规》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摘自《朱子家训》睦宗族,和乡邻。禁凌暴,守法纪。戒争讼,莫为非。宣圣谕,敦族义。圣谕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节选自《中国古代家规族约》材料二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认为“中国自强之本在立机器局,开翻译馆,造地球仪,皆是也。”李鸿章在《谕玉侄》中说“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
本文标题: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考历史适应性练习试题(一)(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57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