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能适用于下列哪种生物()A.噬菌体B.酵母菌C.乳酸菌D.肺炎双球菌【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只有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真核生物,其细胞核遗传才遵循遗传定律。【详解】A、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能适用,A错误;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既能进行出芽生殖(无性),也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适用,B正确;C、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适用,C错误;D、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适用,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B.—条染色体上有很多DNA分子C.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D.染色体、DNA、基因都是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A项正确;B、正常情况下—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B项错误;C、基因有的位于线粒体中,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项错误;D、DNA、基因都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项错误。-2-故选A。【点睛】易错点:DNA的载体是染色体和线粒体3.图是基因型为AABb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细胞染色体上有8个DNA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乙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D.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甲细胞含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2个DNA,所以共有8个DNA,A正确;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正确;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由于细胞基因型为AABb,所以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只发生了基因突变,没有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故选:D。【点睛】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等现象,有丝分裂没有。4.下图的曲线变化趋势不能表示的是-3-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C.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D.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理解坐标曲线的含义,考查不同细胞分裂过程中DNA的数量变化规律;细胞中核DNA数量因复制而加倍,因细胞分裂而减半;染色体上DNA数量因复制而加倍,因着丝点分裂分裂而减半【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核DNA随染色体复制加倍一次,细胞分裂完成,细胞中核DNA数量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又恢复到原来水平,A项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同有丝分裂一样,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所以核DNA的数目变化规律相同,B项正确C、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没有复制,核DNA的数目没有变化,C项错误D、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随复制而加倍,随着丝点分裂而减半,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核DNA数量变化符合曲线图变化,D项正确。故选C。【点睛】关键点:在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中加强理解;把握核DNA数量变化的原因5.黄粒(A)高秆(B)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秆占3/8,黄粒矮秆占3/8,白粒高秆占1/8白粒矮秆1/8则双亲基因型是()A.AaBbXAABbB.AaBbXAabb-4-C.AaBbXAaBbD.AaBbXaaBB【答案】B【解析】【详解】A、AaBb×AABb的后代都含A,所以后代应是黄粒高秆:黄粒矮秆=3:1,A错误;B、AaBb×Aabb的后代黄粒高秆:黄粒矮秆:白粒高秆:白粒矮秆=3:3:1:1,B正确;C、AaBb×AaBb的后代黄粒高秆:黄粒矮秆:白粒高秆:白粒矮秆=9:3:3:1,C错误;D、AaBb×aaBB的后代黄粒高秆:白粒高秆=1:1,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某DNA分子有5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鸟嘌呤300个。该DNA进行连续复制,经测定,最后一次复制消耗了周围环境中32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共复制了多少次()A.3次B.4次C.5次D.6次【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意知,一个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对,即100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其中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为300个,那么该DNA分子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1000-300×2)÷2=2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后,根据最后一次复制消耗周围环境中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3200个,可得下列关系式(2n-2n-1)×200=3200,解得n=5,C正确。故选C。7.图为遗传的中心法则图解,a~e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e过程的发生需逆转录酶B.图示各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C.过程b和d可能发生在某一细胞同一细胞器中D.若过程a出现差错,则过程d所得蛋白质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答案】D-5-【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中心法则图解,a表示DNA的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RNA的复制,d表示翻译,e表示逆转录,其中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详解】e是逆转录过程,该过程的发生需逆转录酶,A正确;图示各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过程b和d可能发生在某一细胞同一细胞器中,如线粒体和叶绿体,C正确;若过程a即DNA复制出现差错,但密码子存在简并性,所以过程d所得蛋白质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点睛】注意: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8.图是某家族黑尿症的系谱图。已知控制该对性状基因是A、a,则()①预计Ⅲ6是患病男孩的概率②若Ⅲ6是患病男孩,则Ⅱ4和Ⅱ5又生Ⅲ7预计,是患病男孩的概率A.①1/6,②1/4B.①1/6,②1/6C.①1/3,②1/2D.①1/4,②1/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1和Ⅰ2正常,而Ⅱ3是患者且为女性,则黑尿症属于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Aa,则Ⅱ4号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Ⅱ5号是患者,基因型为aa,据此答题。【详解】①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Aa,则Aa×Aa→1AA、2Aa、1aa,而Ⅱ4号表现型正常,则基因型为1/3AA或2/3Aa;Ⅱ5号是患者,基因型为aa,则Ⅲ6为患病男孩的概率=2/3×1/2×1/2=1/6;②若Ⅲ6是患病男孩,则Ⅱ4的基因型为Aa,则Ⅲ7是患病男孩的概率1/2×1/2=1/4。故选A。-6-9.下图是利用同位素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保温一定时间后,搅拌并离心,获得上清液和沉淀。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B.子代噬菌体不具有放射性C.若搅拌时间过短,则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D.该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中,保温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沉淀中有少量的放射性。【详解】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在上清液,故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A正确;35S标记的蛋白质未进入大肠杆菌体内,子代噬菌体以大肠杆菌体内无放射性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故不具有放射性,B正确;若搅拌时间过短,部分蛋白质外壳未与大肠杆菌分离,则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C正确;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10.人类性染色体XY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Ⅱ1、Ⅱ2片段)。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所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图中Ⅱ2片段的是()A.B.C.D.-7-【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Ⅱ-1片段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遗传可能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的女儿和母亲都是患者,伴X隐性遗传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总是来者母亲,女性正常可能携带致病基因。Ⅱ-2片段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遗传病的特点为传男不传女。【详解】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并且儿子患该病而父亲表现型正常,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A错误;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并且女性也会患病,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B错误;父亲患病儿子也患病,因此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Ⅱ-2片段,C正确;由于女儿患病,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D错误。故选:C。【点睛】无中生有,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现象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伴X隐性遗传病的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伴Y遗传,男传男。11.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B.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D.有害突变不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的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其中外因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内因是DNA复制方式差错或碱基发生改变等。细胞癌变的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而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若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则属于可遗传变异,A正确;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的种类,但不改变基因的数量,B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相对的,不同条件下有害突变可以转变为有利突变,故有害突变也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故选A。-8-12.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将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A.六倍体B.单倍体C.二倍体D.三倍体【答案】B【解析】【分析】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详解】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与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不论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故选B。1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只要没有致病基因,就一定不会患遗传病C.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D.产前诊断一定程度上能预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答案】D【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禁止近亲结婚。-9-【详解】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征,B错误;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家族性疾病也不一定是遗传病,有可能是传染病,C错误;产前诊断能及时发
本文标题: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6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