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地名的作文第一部分:有趣的地名一个城市,注定应该有他的个性。北京庄严、上海的发达、苏州秀美、广州开放,百年武汉的九省通衢,每一座城市的个性,应该就融化在这一条条纵横百年的街道中吧。你看,一提到户部巷,人们就想到美食;一说起江汉路,就和热闹时尚有关;许多老街都有相关的街名的故事传奇,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汉口胜利街上一溜有趣的地名吧。在汉口的胜利街上,有六条名字非常有特点的道路,这就是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和六合路。这六条路的名字为何如此特别,他们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据说,一元路,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汉口的兴盛得益于一个水字,更因为它直通码头,就由它做这六条街的老大吧。二曜路,取“日月光曜”之意,更是期待着全国抗战胜利。三阳路,取的是“三阳开泰”之意,如今的三阳路果然成为这六条街道中最宽阔的一条,暗合了“三阳开泰”的意义。四唯路,《管子牧民》有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不存。这条街取其深意,固定名为四唯路。五福路,中国民间称“寿、富、康、德、命为五福”,许多城市都有五福路这样的路名。六合路,中国古语有云,“六合同春”、“天地四方为六合”,这条街取这个意思定名六合路,也算是对这六条街道的总结概括。这六条街道,曾经的德国租界,今日的汉口老街,它们曾经见证过这个城市衰落和荣光;光荣与梦想。现在一并回归到市井一脉的平静而悠长的生活中了篇二:有趣的地名1有趣的地名地名的来源有多种:以自然状况取名、有以政治历史命名的、有的以地理形象特征命名的。我们的礼县县城内及其郊区有不少有趣的地名。现在70岁以下的人很少知道这些地名,我今年八十多岁的人如不详细回忆有些地名也记的不太清楚,为使后人知道礼县的不少有趣地名我就我能回忆起的讲述一下:要说礼县城郊的一些地名首先要知道礼县城区原始状况。礼县设定县岗时,县城正四方形,俗说一颗印城、设有四个城门:北大城门和南大城门、小北门、小南门,小北门一直关闭未通,西门是43年王尽任中学校长时为学生防空而开的,东门是44年梁祥父亲商会会长主持开的。北大城门和南大城门设有三道门有越城和望敌楼,楼高两层并有数十间兵住宿舍、南门越城中西有白衣菩萨庙、东四城都讲八卦定门道因四城门外都设有照壁,城门口不直通城外道路,而均都是从左转弯再通大路。东有“泰山神行宫”。穿过三道城门便到了“板桥”下,板桥的来源是:雨水从鹿家街经过刘家街又返过隍庙街流到薛家巷必经板桥。为什么要设板桥?水经过南大街人行道必须要有个过水道、这个水道是用数块木板设置,故取名“板桥下”。“关庙下”从大南街直到十字路间,便到了“关爷庙下”、来源是县百货大楼处正是财神庙地址,再十字街往东走便是“黉学门”北面为“孔夫子大殿”,大门前左侧有一“奎星楼”、楼上塑奎星像:红发、青面、怒目、右手执一只大笔、左手提一大斗。门前立有一块大石碑,碑上刻有大字两行“文官到此下轿,武官下马”。钟鼓楼:“礼县有个钟鼓楼,半截穿到天里头”形容其高,这个楼原始是礼店所的西大门,故有所半边县半边,成立县岗后,扩展西面城,钟鼓楼自然在县中心原始在城门洞上高两层、楼高二十多米、一九四三年伪县专刘剑白增高一层,第三层楼上挂一口大钟,当日本飞机来时便敲响这钟,五里外都能听见钟声,群众便纷纷外避。解放后还住过电工人员。一九五七年被毁掉。官事里:是明清时代群众告状审判的常设机构,如同法院一样。民国后期开办了礼县县立中学,解放后仍是县立中学,五十年代中共县委迁至这院,中学迁到原五中所占的后牌庙中。锅盖里:在王府院西面,有一个四周有近直径二十米,深两米的大坑,中间凸出一个两米多的土台,土台中心有一眼水井,水井高出坑两米多,如同一口锅,故起名“锅盖里”。伪政府人员和附近百姓饮用此水,西北两侧有四颗怀抱数围丈的榆树,每当夜幕降临时,此处阴森森很是寂寞。解放后,为了政府安全便利管理,五0年将此井圈在了政府食堂院中。单子院:原衙门进了第一道门便是单子院东侧是土厅祠”有土地神像,每年农历二月二演戏四天。在一九四三年刘剑白县长时毁掉,解放后县大队,公安队所住。西头便是监狱,狱门上画有一头大张口的老虎头,狱中坐西向东有一座“狱神爷”小庙,庙前还有一颗一丈高的槐树。解放初付得胜县长带我和黄清河、段生善几个通讯员检查过狱中,当时狱中空空无有犯人。进入大堂过二堂到五楼,此楼上有一“喜神爷”铜像,在五零年赵国玺和马存善在王府院筹办文化馆时此钢像被搬到了文化馆内。天尽头:鹿家街北头有一巷道有进无出,要出必须倒退出来,故称“天尽头”。孤儿院坑:从县中医院左侧巷道走进到百米处,北边有几十米的大坑,名曰“孤儿院坑”,据说民国初年此处有一所孤儿院。在民国十九年马廷贤屠城时,从此城角下用数棺材炸药炸落炸毁北城墙,进入城内大开杀戒,此地便成为一大土坑。官套口子:出北门向东走,原林业站处便是。明清时代迎接上级官员之处,“官套口子”有四柱的大门坐北向南有一迎宾厅,上级官员来县到此歇息片刻后便迎进县城,送走时也同样在此歇片刻便启程,后来,解放后此处设立林业站。中山林:现在的四中和实验中学,原种子站等地址是中山村所在地,原近千棵杨柳树,每年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这一天各学校师生,机关职工、市民便在这块土地上栽树一天。体育场:在东新北路东边有一片长500米宽200米的广阔场地,每年秋季全县学生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可容纳万人以上的大场,有过辉煌的历史。体育场北面有一个两米多高的大看台,台上建有评判厅五间。解放后五零年在大生产运动中被公安队开耕种地,土改中分给东壕生产队。演武厅与东教场:县政协家属楼便是明清朝代的演武厅和东教场所在地。演武厅建立在中间,其厅前后有五百米长,二十多米宽的赛马跑道、演武厅是弄剑玩辊的比赛台。民国初年便毁于一旦,仅留一条很长的跑马教场。解放后,五一年土改中分配给农民种地。水骑水在南关村南尽头上有一条长年流不断的念渠水一到雨水降来全城四郊以及半个西山水全都流入护城壕中,经过南关村“五龙宫”庙门前直通“水骑水”涵洞,再经暖水河流入西汉水。因上有念水下有城濠水从涵洞穿过故名“水骑水”。廋驴梁:是现在的工商银行左侧有一条不到两米宽的小道,两边是两米多深的坑地,这条带子形的小道长达数百米,直到变电所下端。只能单人行走,形如瘦驴之脊,故名“瘦驴梁”。饮马池:在瘦驴梁尽头,原有一大池塘,名曰:饮马池。明清时代官马早晚一直在此饮水,故曰饮马池。暖水河:西汉水北岸,南关村南头有一小河,名曰暖水河,过了水骑水向南西汉水北岸河干愣底下数十眼泉水,潺潺水流成河,名曰暖水河长约千米之多,从原苗圃南侧经能干村到土山村流入西汉水中。此水夏凉冬暖、清澈见底,酷热三伏天水冰凉;严寒三九天水热腾腾;河两边野草葱葱,野花芬芳热蒸汽上来一片河川雾霖霖,河中鱼虾游不停。西汉水和暖水河中间有一片湿草地,常常有白鹭、水鸭及各种各样的小鸟来此寻食。入冬后,大雁、水鸭成群结队来湿草地食栖,可称得上是一块风景地。还有几句顺口溜:暖水河是个宝,数眼泉水汇成河,酷热三伏水冰凉,三九寒天热气浓,全年草绿花芬芳,鱼虾青蛙水中游,大片绿草荫湿地,白鹭水鸭是他家,大雁黑鹅成群来,真是一处动物场。可惜,这块近百亩的草湿地和暖水河在1973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向河要地填成农田。“祭故塔”:地址是现在的新监狱。“祭故塔”建于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二年。此塔的来因是一九三零年(民国十九年)间,马廷贤屠城后,乱杀无辜,当时白骨堆山,城内一些知名之士孙文等人筹集资金建造而成,塔高20多米,底方形周围十多米宽,塔建成后将城里尸骨收置于塔中,塔顶八卦,有风铃八个,一有风,铃叮当作响。塔身背靠西山面向东方,设有五间祭亡殿。此塔建成后回民多次反对,其因是:屠城者马廷贤回族,再者其塔中磐石上有不逊之言,如回贼,回回等不利于民族团结之字语。解放后回民曾多次向省上反映,省民委人员曾来过几次礼县研究处理此事。但县民委召开多次,民主人士研究后一致反对毁塔之事。当地民主人士意见是:此塔是为了祭奠亡灵而设置,也是一个政治历史的见证,故一直没有处理。文化大革命中,破旧立新运动中被毁掉。万万坟:其地址是现在的建筑社外地的死人,原五中学校死亡师生,以及本地无亲无故的孤寡老人,乞丐,还有未成年人,死后本家无坟地或不能进坟者,全都埋在这里,有数千座坟墓,重重叠叠,故名“万万坟”。燕子河:其河发源于湫山双燕,故名燕子河。河长六十多公里,流到县城郊旧城汇入西汉水。燕子河是礼县的福利河,其河流经过的地方有水磨、油坊百十座,特别是其河流域中有水浇地一千余亩,培育了十多种蔬菜,除供应本县外外销西和,甘谷,洛门直至陇西。特别是所产的水稻,米呈淡淡的粉红色,香甜可口。可惜此宝河水自罗篇三:寻找最美地名故事寻找最美地名故事宜昌市金东方初级中学卢志豪地域是文化的载体,是邻里间生活的地方。她,承接了太多太多的文化内涵。地名,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她,不仅仅是人们口头上对一个地方的称号,更有着绵长的历史韵味。万寿桥,这个承载着无限文化底蕴的老地方,承载着无穷历史内涵的老地方,究竟有着多少美丽的地名故事值得我们去深挖呢?万寿桥原为明代夷陵知州童世彦所修,名叫童公桥。1596年,童世彦时任明朝夷陵(今宜昌城区)知县,在任职五年里修废举坠,建桥利涉,在如今万寿桥处修建起第一座石拱桥为居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宜昌人铭记童世彦的功德,故名曰童公桥。时至1688年,张忠孝任宜昌夷陵总镇时,童公桥早已“老朽”,桥面因失修而损坏,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张总兵便拿出自己的工资重修童公桥,使原本不堪入目的桥面又焕然一新。为缅怀张忠孝的功绩,宜昌人称修复后的桥为太平桥,又称此溪为太平桥溪。1713年,清朝夷陵州(今宜昌城区)的县太守宗思圣,在任期五年内重修太平桥并取名为万善桥,老百姓们感恩戴德,尊称他为父母官。后由市政府拨款废除木桥,建造了一座长22.5米、宽9.1米的连合基础U型桥台和单孔石拱桥,1953年1月竣工,市政府决定将万善桥改名为万寿桥,取吉祥长久之意,有希冀各老百姓能在此地永续安宁之意。以上的四次兴建、重修、翻新体现的,不外乎就是两个字——爱民。正有了这些爱民的知县,才会有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日子。
本文标题:关于地名的作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6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