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备考精编金卷(A卷)
1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备考精编金卷(A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单选题(本小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导致人患沙眼的病原体,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可以确定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有细胞壁B.有细胞膜C.没有线粒体D.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细胞学说为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它揭示了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C.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生物界细胞的多样性3.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任何活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氧B.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C.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与食物中的各种成分相同D.在不同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有所差别4.下列关于RNA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RNA和蛋白质分子都含C、H、O、N四种元素B.RNA在细胞核中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C.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RNA和蛋白质完全相同D.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RNA的结构不具有多样性5.A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B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过2程中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蛋白质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B.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C.图中“—”代表的化学键是在高尔基体中形成的D.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6866.已发现人体有20余种必需的无机盐,其中人体需要较多而在饮食中又容易供给不足的有钙、磷、铁。下面关于无机盐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人体对铁的摄入量不足,影响到血红蛋白的合成B.人体血液中Ca2+的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C.镁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镁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D.细胞中无机盐的功能主要用于合成各种化合物7.将蛋清溶液作如下两种方式的处理,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③过程有水分子的产生,④过程有水分子的消耗B.③、④过程的处理,都能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遭到破坏C.①、②过程的处理,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D.甲、乙两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甲溶液变紫色,乙溶液不会变紫色8.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膜是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均相同C.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D.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9.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B.中心体和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3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D.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10.红苋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若将红苋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其原因是A.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B.水温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C.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加热使叶肉细胞的生物膜被破坏11.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值在5.0左右(正常情况下细胞内液pH值在7.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的蛋白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溶酶体是对其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器之一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1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C.细胞核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D.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13.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脂溶性物质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借助转运蛋白,但不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细菌吸收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14.假如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溶质的浓度均比细胞液溶质的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甲乙两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只有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都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415.研究者将大蒜的根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4h后测定得到图所示的磷吸收速率曲线。对本实验现象作出的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磷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大蒜根尖细胞B.磷吸收速率受到膜上载体数量制约C.磷吸收一定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D.磷的吸收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6.植物细胞中水和矿质元素离子会表现出某些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细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土壤溶液中B.矿质元素离子在细胞内积累可引起外界溶液中的水进入细胞C.根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能够以离子的形式贮存在液泡中D.叶肉细胞中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水分子属于结合水17.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酶都是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发生改变C.低温使酶分子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D.酶与无机催化剂降低的活化能不同18.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19.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不能直接利用光能B.红光照射时,胡萝卜素吸收的光能可传递给叶绿素a5C.光反应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需要有ADP的参与D.红光照射时,叶绿素b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合作用20.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A.C3和C5都迅速减少B.C3和C5都迅速增加C.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D.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21.某同学将新鲜金鱼藻置于盛有NaHCO3溶液的烧杯中,改变灯泡与烧杯的距离,测定得到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目的是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B.15~45cm之间,气泡产生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C.小于60cm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D.60cm时,光线太弱导致光合作用完全停止22.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23.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6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24.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25.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可使生物体细胞的种类数增加B.衰老的细胞内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向内折叠C.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增大D.细胞癌变后,细胞膜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蛋白减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6.(10分)某种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可以作为药物来使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下图为该脑啡肽的结构式。请回答问题:(1)组成氨基酸的四种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氨基酸分子之间连接的化学键叫___________。7(2)构成一个脑啡肽的氨基酸数目是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种氨基酸参与了脱水缩合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目是___________。(3)如果上图中的氨基酸顺序发生了改变它______(是或否)还会具有脑啡肽的功能。为什么?________。27.(10分)下图1为细胞合成与分泌淀粉酶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请回答问题:(1)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控制该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于[4]_____中。(2)图1中,淀粉酶先在___________合成,再经[2]___________运输到[1]___________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均需[3]___________提供能量。(3)图2中,糖类分子可形成图中[5]___________,或可形成糖脂,这些糖类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帮助某些离子进入细胞的是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28.(10分)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生质体体积A→B段的变化说明:在该段时间内水从原生质体___________,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2)在60s后,处于2mol·L−1蔗糖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溶质浓度将_____,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____溶液。要使该细胞快速复原,应将其置于______中。8(3)在120s后,处于2mol·L−1乙二醇溶液中细胞的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溶质浓度___________。(4)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活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___________等结构。29.(10分)为研究草本植物骆驼刺在灌木层下方荫蔽环境中不易生长的原因,科研人员利用黑网遮光进行实验,测定得到下表所示结果。实验条件叶绿素a含量(mg·g−1)叶绿素b含量(mg·g−1)呼吸速率(μmolCO2·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荫蔽1.530.682.0919.02自然光1.240.673.4317.67(1)骆驼刺叶肉细胞的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_____膜上。测定光合色素含量时,将骆驼刺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适量_________进行充分研磨,获得色素提取液,测定不同种类色素的含量。(2)由实验结果可知,荫蔽条件下叶肉细胞中的_____含量明显增加,推测这一变化有利于叶片吸收和利用光能,促进_____阶段的能量转换。(3)与自然光下的结果相比较,骆驼刺叶片在荫蔽条件下真(总)光合速率的变化是_____,据表中数据分析,其原因是。(4)虽然荫蔽条件下骆驼刺发生这样的适应性变化,但进一步实验表明荫蔽条件下骆驼刺死亡率远高于自然光照组。科研人员推测骆驼刺在隐蔽环境所出现的适应性特征可能导致其蒸腾作用失水过度而死亡。为验证此推测,可初步对自然光和荫蔽条件下骆驼刺叶片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测定、比较,可比较的形态特征有。30.(10分)下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与个体生命活动的关系,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真核生物的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正
本文标题: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备考精编金卷(A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6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