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运用对比手法的古诗第一部分:古诗词比较鉴赏练习古诗对比鉴赏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解析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4分)(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4分)答案(1)①都是托物言忠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已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彳荐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2)心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冲地表现厂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1).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2)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1)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山映”三句:傍晚,夕阳映照在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着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先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表达出乡思离情。“风柔日薄春犹早”: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使人心情愉悦。抒发了欣喜之情。(2)两首词的主题相同,都抒发了乡思离情。但范词的抒情比较直接,(赏析:[范词:“黯乡魂”二句,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李词:早春又是乍暖还寒时节,小睡起来,微寒侵肤,刚才插到鬓上的梅花也已枯凋。词人不说心情的转变,只用天气的轻寒和梅花的凋残,暗示其意识流程。词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醉梦中,只说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炉灭香消,而词人还宿酲未解。而醉醒时乡思的凄苦,尽于言外可见。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观书有感朱熹昨夜河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⑴这两首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2)这两首哲理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答案⑴朱诗说明大战船自在航行,有其自身的规律,离不开必要的条件,硬是用人力“推移”,即使发挥了冲天干劲,也无济于事。苏诗说明,只有好的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还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效果。⑵朱诗有鲜明的形象,由形象本身来体现理趣。苏诗用两个假设、两个提问表现理趣。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兰竹诗郑板桥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2)上面两首诗歌的主旨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答案(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2)两首诗都通过对“不改清阴”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凋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问题。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梦江南皇甫松兰烬[注]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注]:兰烬,香油灯结的灯花。(1)两首词从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2)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答案(1)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借景抒情。白居易《忆江南》描写江南风景色彩鲜明,格调高爽,直抒自己怀想江南希望重游江南的感情。皇甫松的《梦江南》把自己的情感全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索玩味,全篇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2)白词好:意境更开阔。作者在词中特意写杭州之秋,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使我们读后恍如身临其境。“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一动一静,写出作者悠然自得的愉悦,流露出对杭州的难忘难舍之情。皇甫词好:描写更细腻。全词借梦中所闻动人境界,描绘了江南水乡梅雨季节的风光,寄托了作者思念故乡的缱绻之情。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角到听觉,构思极其概括而富于层次。堪称为清新隽永,颇富诗情画意的佳作。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问题。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山中与元九书注元稹白居易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注〕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1)用一句话解释元诗的标题。(2)白居易读了元稹的诗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结合元、白诗意,推断白居易内心“恻恻”的原因。(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两诗画线句。答案(1)(我)听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缺少对象或被贬不给分)(2)为好友感同身受的真挚友情;为好友因自己被贬而生的悲愤;为自己与好友同是“笼鸟槛猿”(或同处被贬的境遇);为自己给病中的好友带来的悲愤(或伤痛)。(3)元诗末句融情于景,将对好友被贬的悲愤和病中凄苦的心情融于凄清景象的描写中,言有尽而情无限;白诗末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出与好友被贬相隔不能相见的凄楚与无奈,感染力强。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试作简要分析。答案(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的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的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机女叹[宋]叶茵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月夜闻纺织声[清]陈文述茅檐辛苦倦难支,绣阁娇憨定不知。多少吴姬厌罗觳,绿窗一样夜眠迟。(1)请概括这两首诗蕴涵的相同情感。(2)陈文述的《月夜闻纺织声》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答案(1)①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之气(或对富人富贵骄人的不满);表达了对织女深深的同情(或表达织女哀叹自己辛苦劳作的辛酸和无奈之情)。②“织”(或劳作情景)和“售”;织女机声不停,通宵劳作,费尽辛苦,才织得沙绢;织女们将精心制作的织物送到大户人家去出售,结果换来的却是富人的不屑与嫌弃。(2)①对比。②前两句将茅檐舍下纺织女的辛苦疲倦、体力不支,与锦绣屋阁中富家女的娇憨悠闲作对比,(以不眠与酣眠对比),后二句将“厌罗縠”的“吴姬”和贫寒的“织女”进行对比,同是不眠,人生却迥然不同。突出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与同情。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近试上张水部酬朱庆馀朱庆馀张籍洞房昨夜停红烛,越女新妆出镜心,待晓堂前拜舅姑。自知明艳更沉吟。篇二:运用比较阅读解读古诗词龙源期刊网.cn运用比较阅读解读古诗词作者:阳敏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4年第04期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璀璨的一页,学会赏析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增强国人文学欣赏水平的关键。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法是其中之一。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从诗词的内容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对比归纳,全面把握诗词特点,更加深入地领会诗词意蕴,提高诗词鉴赏水平。古诗词教学大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阅读:一.同种题材的对比阅读古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大致可以分为:咏史怀古类、咏物言志类、羁旅思乡类、赠友送别类、边塞征战类、山水田园类、爱情闺怨类等七类。同一题材的诗词往往在情感主旨、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上有许多异同。我们以赠友送别诗为例,在唐人赠别诗篇中,多以凄清缠绵、低徊留连见长,但也不乏慷慨激昂、乐观向上、出自肺腑的诗作。我们把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与高适的《别董大》、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组诗放在一起赏析,就很容易体会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异同,从而对赠友送别诗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二.同一主题的对比阅读不同题材的诗词往往表现特定的思想内容,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诗词的题材,大致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但即使表现同一主题的许多诗词,也各具特色,给欣赏者不同的体验感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采用比较法。2010年湖北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1)就是很好的例子,要求把范成大《鹊桥仙·七夕》中“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句,与秦观《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句作比较,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通过比较,可见两词同是抒写爱情
本文标题:运用对比手法的古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6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