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毕业班联考试题(二)(含解析)
1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毕业班联考试题(二)(含解析)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部分为历史试卷,共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考生一律用黑笔作答。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卷Ⅰ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历史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A.民本思想的盛行B.儒墨法思想融合C.诸侯争霸的需要D.小农经济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儒家的“藏富于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对民力的重视,体现了诸侯争霸环境下发展小农生产对取得兼并战争胜利、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性,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反映了民本思想,但不符合富民“根本”,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儒墨思想的融合,排除。C项,富民思想不仅服务于争霸战争,排除。2.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反映出汉武帝时期2A.民间资本发展较快B.工商业环境宽松C.国家强化经济控制D.农工商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盐铁官营,限制私营工商业发展,故出现题干中民营工商业向农业转移的现象,故C项符合题意,B项排除。A项,题干信息反映民间资本受到压制,排除。D项,题干无法体现农工商协调发展,排除。3.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基层治理C.确立儒学权威D.强化重农抑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可知,“乡约”制度旨在加强地方基层教化,稳定基层统治秩序,故B项符合题意。A项,“乡约”制度旨在加强对基层的管理,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乡约”制度践行了儒家伦理思想,而非确立儒学权威,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重农抑商思想,排除。4.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材料中这些话说明古代雅典A.制度自信B.法律确保人人平等3C.直接民主D.民主政体开始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可知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与法治具有异于别人的优越性,体现了对城邦民主政治的自我肯定,故A项符合题意。B项,雅典实行公民民主,并非人人平等,排除。C项,题干未强调雅典的民主形式,排除。D项,雅典梭伦改革使民主政体开始确立,排除。5.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还执掌国防、外交事务,拥有任命文武官员权力。但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可见,当时法国实际上A.建立了三权分立体制B.照搬了美国政治制度C.共和制君主制交替局面结束D.解决了各政治派别之间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法国总统拥有一定的权力,但受到议会权力的制约,法国1875年宪法标志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法国政体混乱交替局面结束,故C项正确。A项,法国未照搬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体制,排除。B项,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拥有行政实权,排除。D项,虽然法国共和政体确立,但共和政体尚不稳固,专制与共和的矛盾长期存在,故排除。6.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段材料突出的表现了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4C.近代教育促进了科学发展D.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物理学更新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理性观念的发展,进而使人们用理性主义思想认识人类社会,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学生群体不能说明启蒙运动具有广泛基础,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教育与科学发展的联系,排除。7.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给予国民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解除之前强加民族工业的各种限制;设立实业部,并通电各省都督设立实业公司。这些举措的积极意义主要是A.改善了经济的发展环境B.促进民族工业持续发展C.保护了个人的经济权利D.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制定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律政策,设立经济管理部门,有利于加强对经济的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故A项正确。B项,题干措施不仅仅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排除。C项,题干并非强调对个人权利的维护,排除。D项,实业救国思潮在甲午战后已经兴起,排除。8.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该材料反映了5A.中国开始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B.为民主革命转变奠定思想基础C.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D.马克思主义传播面向工农群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说明了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说明中国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说明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C项正确。A项,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排除。B项,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为民主革命转变奠定思想基础,排除。D项,题干未提及农民阶级参与其中,排除。9.毛泽东:“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材料中这段话的背景是A.土地革命的开展B.秋收起义中受挫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答案】B【解析】6【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党中央决定放弃城市革命道路,确立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革命胜利的方针,故B项符合题意。ACD均为题干材料现象的结果,并非背景,排除。10.下图中划线的城市在新时期被开辟为沿海开放城市,推动它们开放的有利因素是A.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设立B.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D.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根据邓小平的创议在设立深圳、厦门、汕头、珠海经济特区后,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诞生,故A项正确。B项,1984年,中国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排除。C项,1985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D项,1990年4月,中央决定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排除。11.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聚会,会后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灭亡。同时,也是人类打破画地为牢的陋习、消除意识形态差距、共同承担起道义和责任的先例。这一“历史性的聚会”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7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会后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灭亡“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5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的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第二战场,故B项正确。A项,1943年11月27日开罗会议提出“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排除。C项,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在于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排除。D项,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的召开在于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排除。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本卷共3小题,共56分。12.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政治文明的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两处图文各反映了什么政治局面,分析它们对秦朝、唐朝政治制度的影响。8材料二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2)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二中“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内涵,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材料三二点即乘车赴中南海怀仁堂,开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次大会。最要者为通过《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及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全体委员……及全体代表由车运至天安门外之广场上,为过去反抗帝国主义、封建魔王而殉难之志士以及解放军之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1949年9月30日)——节选自《竺可桢日记》(3)材料三中记载的会议体现了哪些精神?评价这次会议的影响。材料四三点至怀仁堂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日通过国家大宪章,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所以外国记者亦特多……票写好后分为八组,十个票箱投票。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周总理主席,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1954年9月20日)——节选自《竺可桢日记》(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治的发展,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答案】(1)局面:统一;分裂(或答藩镇割据)影响: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创造条件;破坏了唐朝的中央集权制度(2)内涵: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原因:日本侵华;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或答国共第二次合作);民族意识增强。(3)精神:政治协商、民主平等、爱国主义影响:为新中国的建立做了准备;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4)发展:五四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或答民族平等)原因: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或答一五计划)【解析】【详解】(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秦朝的统一局面,图二反映唐朝后期藩镇割9据现象;二问结合对中央集权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材料二“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可知“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内涵在于取得抗日胜利及民族独立;二问结合所学从日本入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及民族意识进行分析。(3)根据材料三“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为过去反抗帝国主义、封建
本文标题: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毕业班联考试题(二)(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76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