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了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D.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答案】B【解析】周朝分封诸侯的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且周朝时期的等级制度森严,乙同学作为商朝末年的平民,被分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故B项正确。甲同学虽然抵抗过周部落,但是作为先代帝王的后代,仍然有可能被分封,故D错误。丙同学为周朝立下汗马功劳,是周朝的功臣,因此他很有可能被封为诸侯王,故A错误。丁同学是西周王族成员,他很有可能被封为诸侯,故C错误。2.有学者认为,秦国与匈奴战争期间,每消耗192石粮食才有1石供应到军队,完全以说“运输决定战争”。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在征服南越的战事中,秦修建了A.郑国渠B.都江堰C.直道D.灵渠【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攻打南越,为了军事战争运输物资的需要,开凿了灵渠,故D项正确。A是关中地区水利工程。B位于四川地区。C属于驰道,从咸阳到九原郡,排除。3.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原因的记述。对此理解准确的是-2-记述出处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史记·吴王濞王列传》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前汉书》卷14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后汉书·百官制》A.《史记》为当世史籍,可信度最高B.综合多种史籍记述可确认真实原因C.记述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不可采信D.记述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参考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表格,结合所学可知,《史记》、《前汉书》、《后汉书》都属于第二手史料,记述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参考价值,故D正确;《史记》虽然为当世史籍,但是不能说可信度最高,可信度最高的应该是实物史料,故A错误;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和史籍的综合才能确认真实原因,故B错误;二手史料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对史料的认知,即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和史籍史料必须互相印证才能证明历史,其他史料不一定准确,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A.荐举制B.封邦建国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史实为人民优秀分子提供参政机会的制度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使有真才实学的庶族地主参与到政治管理,故此题应选择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3-5.宋太祖曾颁布诏书,特奏贡士中的科考落第者106人各赐进士出身。由此,“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制”成了宋朝的国策,“进士入官十倍旧数,多至二十倍”。宋代的“特奏制”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B.消除世家大族的势力C.扼杀重学风气D.提升官员素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特奏贡士中的科考落第者106人各赐进士出身”,可以“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消除世家大族的势力。故答案为B项。此项措施有可能增加国家财政负担,A项说法错误,排除;此项措施鼓励重学风气,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科举制本身就具有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消除世家大族的势力的作用,宋代的“特奏制”只能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作用和影响。6.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A.官员世袭利于国家管理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C.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官僚政治【答案】C【解析】“布衣为卿相”的出现等字眼足以证明材料强调的是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官员世袭不利于国家管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古代并未向法治转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7.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A.加强了皇权-4-B.限制了皇权C.被雍正帝废除D.权力在六部之下【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清朝初年的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情,皇帝也难以更改。所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皇权,A错误,B正确。议政王大臣会议在乾隆时期被废除,C错误。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在六部至上,D错误。8.军机处的设立,推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关于这一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始于清朝雍正年间,初名军需房B.地处内廷,有官无吏,决策高效封闭C.是当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D.军机大臣由科举考试选拔,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军机处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初名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军机处地处内廷,机构简单;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有官无吏,品级不高;其职能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诏令。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9.以下文字摘自张琳同学关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的课堂笔记。因一时理解不清出了差错,请判断笔记中有几处错误-5-A.1处B.2处C.3处D.4处【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天子是大宗,诸侯在分封的国家内是大宗,故①正确;汉武帝之前的西汉基本继承秦朝制度,这体现了“汉承秦制”,故②正确;汉武帝没有废除御史大夫,而是设外朝牵制中朝,故③错误;宋代三司使掌握财政权,故④正确;元朝山东地区没有设行省,而是由中书省直接管辖,故⑤错误;明朝设立内阁的是明成祖,不是朱元璋,故⑥错误。故错误之处有3处,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故选C。10.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下表中历史叙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AB.B-6-C.CD.D【答案】B【解析】B项从礼对于上下尊卑等角度阐述作用,属于历史解释,本题选择B符合题意;A和D属于史料呈现;C属于历史评价,不符合题意。11.公元前705年,周桓王伐郑,大败,被射中肩膊,郑庄公未乘胜追击并遣使慰劳桓王。公元前554年,晋师侵齐,半路听说齐侯死,闻丧而还。这表明当时A.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B.周王室权威尚未受到冲击C.礼制仍影响贵族政治生活D.争霸战争服从于政治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郑庄公未乘胜追击并遣使慰劳桓王”“半路听说齐侯死,闻丧而还”说明,当时诸侯国对周王仍有尊崇之意,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生活仍受到礼乐制度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此时没有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不会影响统治者决策,排除;B项,材料中“晋师侵齐”说明诸侯国之间存在征伐,反映了分封制为代表的等级制度遭到极大破坏,周王室的权威受到极大冲击,排除;D项,争霸战争服从于政治需要的表述本身正确,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点睛】礼乐制度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借以维护统治秩序的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以此倡导和固化人们的等级观念。礼乐制度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礼乐制度本身就是等级制度,具有维护分封制、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和加强统治的作用。12.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据此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的主要原因是()-7-A.促进地方自主性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图表展示的是从秦汉到明清是地方行政不断发展嬗变,这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结果,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表述错误;B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是财政问题,和题意无关。13.据《凤凰网》2012年10月11日报道,原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因滥用职权等严重错误被开除党职、公职,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和依法治国的理念。回顾历史,明清时期不断强化君主专制,造成了中国在政治制度建设上逐渐落后于西方,并造成了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中国丞相一职已被废除B.明清时期英国已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明清时期中国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D.清朝的军机处既是一个行政执行机构,又是一个决策机构,它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宰相被明朝朱元璋废除,英国已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清朝时期,明清时期实行“文字狱”、八股文压制了中国民主思想和行动。清朝的军机处不是行政执行机构,是一个决策机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A.异姓贵族B.同姓贵族C.功臣D.先代贵族-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从材料中数字的比例可以得出结论。15.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由此可见,唐朝宰相人数变化原因在于A.皇帝刻意加强宰相职权B.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C.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D.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汉至唐,宰相数量增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发展中存在君权与相权之争,君权通过对相权的分割实现集权。因此B项正确;A项是现象,不是原因。因此错误;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但是不是宰相增多的原因,因此C项错误;世家大族垄断高管职衔与宰相数量增多并无必然关系,所以D项错误。16.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C.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D.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根据题意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材料讲述古代政治制度的共同规律是“统治性政权”,即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故A、B、D项均不正确。故选C。-9-17.“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据此判断“他们”是A.内朝成员B.三省长官C.通判D.参知政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指的是汉武帝设内朝分割外朝权力,故A项正确;三省长官出现于魏晋以后,故B项错误;通判是北宋监察地方的官员,故C项错误;参知政事是北宋的副宰相,故D项错误。18.《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材料表达的中心含义是A.古代中国很注重礼乐B.礼乐刑政综合为治C.礼治是核心D.古代中国很注重刑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礼仪是用来诱导人心的,音乐是用来调和人的情感的,政令是用来统一人的行为的,刑罚是用来防止邪恶行为的。礼仪、音乐、刑罚和政令,它们的最终目的相同,都是用来统一民心,实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故选B。A项是措施之
本文标题: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7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