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四次统练试题(含解析)
12020届高三年级第四次统练历史试卷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谥号的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问,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判断“曹操墓真伪”的基本依据应该是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C.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情况相结合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史文献资料记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单凭文献记载来判断真伪,选项A排除;实地考古发掘资料可真实反映历史,但是资料较少,必须依靠文献资料梳理方能求得历史真相,因此选项B排除,选项C正确;历史研究应建立在真实的史料研究基础之上,而非历史学家主观判断,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明白历史研究的方法是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相结合。2.《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B.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C.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D.亟需确立皇权的专制【答案】B【解析】2【详解】材料“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体现的是孟子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与礼崩乐坏无关。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不是材料的主旨。战国时期没有皇权的专制,也不符合儒家的主张。排除ACD。3.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概念理解A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盐铁官营官府对盐和铁的销售实行垄断C实业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D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A.AB.BC.CD.D【答案】C【解析】A项中“重农抑商”是指发展农耕经济,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不是“禁止商业活动”,排除;B项中“盐铁官营”是政府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而不是单指“销售”,排除;D项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性质”排除。故答案选C。4.1919年5月上旬,北京爆发学生运动的消息传到天津,天津各界纷纷成立了救国十人团,其规章中规定:“提倡国货,宁死不买仇人的货物”。抵制日货成为学生演讲的主要内容,其后天津总商会也参与了抵制日货运动。这段材料反映出A.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引发天津斗争3B.天津斗争是以学生为主体C.北京天津成为五四运动两个中心D.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目可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天津各界成立救国十人团,天津总商会的参与抵制日货,可见五四运动得到各界支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项正确。北京学生运动的消息传到天津是引发天津斗争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学生只是参与演讲,并不是天津斗争的主体,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北京和上海是五四运动的两个中心,故C项错误。所以选D。5.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B.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7年到1939年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增加至25.78亿元,并且着重强调扶持工矿业,联系所学可知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可知增加对民营工矿业的支持力度是为了满足战争对工业的需要,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对民族工商业的贷款从14.71亿元增长至25.78亿元,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增加,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材料体现的是1937年以后的贷款扶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体现不出对轻工业的扶持,完整的工业体系无从谈起,故D项错误。6.下图阴影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统辖区。据此判断,在这一局势下召开了4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地图来看,斜线部分是处于中国的北方东北、京津地区等,据此可判定是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故D项正确;中共一大时期,中共力量主要是在南方,故排除A项;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过程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力量还没有转移至北方,故B项错误;中共七大是抗战胜利的前夕,在京津、东北的力量分布与题干图片不同,故C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七届二中全会7.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也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B.“冷战”思维仍然主导者当前国际关系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答案】D【解析】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中国新时期外交的特点不结盟政策,而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不结盟政策最典型的体现,所以把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明显是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故D正确;ABC不是对上海合作组织5的准确认识。【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原则,一直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8.《原则与妥协》一书的作者认为: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作者认为1787年宪法A.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B.代表南部蓄奴州的利益C.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D.符合美国国家整体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得出这部宪法符合美国国家整体利益,D项正确;ABC三项都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9.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答案】A【解析】【详解】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家只是提供了基本的养老金,要求企业和职工交一部分,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当时英国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福利国家的规模,体现的是国家减少干预政策的特点;B.材料的措施不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推6行的是养老金制度,没有缓解社会失业压力;C.材料可以看出国家还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说明没有放弃社会保障的责任;D.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缩减福利国家的规模,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没有体现出扩大政府职能的表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还要搞清楚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经济改革的特征。10.关于下图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由美国人提出B.是冷战的产物C.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单纯的经济计划D.对欧洲是把双刃剑【答案】C【解析】【详解】图片反映的是欧洲的联系,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因此选项A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欧洲联合很大程度上是应对美国和苏联对自己造成的威胁,因此选项B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欧洲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而非计划经济,选项C排除,符合题意,正确;欧洲联合对欧洲地区实力上升意义重大,提升了西欧世界影响力,选项D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11.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两个理论分别与下列哪部著作有关A.《法兰西内战》和《资本论》7B.《资本论》和《神圣家族》C.《德法年鉴》和《资本论》D.《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人物马克思。由所学知识可知,唯物史观主要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的,剩余价值论是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故选D。第Ⅱ卷(本卷共3题,共56分)12.社会变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秦孝公曰:“善!”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前汉书食货志》(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商鞅怎样思想?(不能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的影响。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措施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颁布的措施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禁止蓄辫、缠足、赌博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26年,颁布了以瑞士民法为蓝本的《民法》1925年,通过法令,号召全国采用礼帽和便帽1928年,规定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和凯末尔改革的特点。指出二人改革的共同的政治前提。8材料三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到,“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式: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邓小平在改革五年后总结到:“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1922年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允许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同力图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千百万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竞赛。”邓小平在1979年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可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改革开放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异同》(3)依据材料三,指出列宁和邓小平的共识。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改革成功的因素。【答案】(1)依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拘泥传统)。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军队战斗力旺盛,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2)改革广泛性、向西方学习、保留传统文化、加强立法。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新政权。(3)重视农业问题(从农村入手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具有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依靠政权的力量;改革措施符合国情或社会发展规律;善于吸取、借鉴其他文明的经验等等。【解析】【详解】(1)思想: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知商鞅主张依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拘泥传统)。影响:根据材料“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知商鞅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使得秦国军队战斗力旺盛,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2)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人改革领域涉及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改革广泛性,而且从改革内容来看,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保留传统文化、加强立法,如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凯末尔颁布了《民法》。政治前提:孙中山改革前进行辛亥革命,凯末尔在土耳其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因此两者改革的政治前提是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新政权。(3)共识:在农业方面:根据材料列宁“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邓小平认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可见两者在重视农业问题(从农村入手解决社9会经济问题);在经济体制方面,列宁“允许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同力图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千百万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竞赛”,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可可以搞市场经济”,两者都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因素:结合三则材料五位改革家木刻可知改革若想成功,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具有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改革需要依靠政权的力量;列宁和邓小平的改革说明改革措施符合国情或社会发展规律,同
本文标题: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四次统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8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