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八)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含解析)鲁教版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课时跟踪检测(八)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2019·西安模拟)岩浆热场指的是很短时间内一个局部区域出现的岩浆活动使该区域地热梯度明显上升,形成局部区域的瞬间热场。它往往伴有流体的活动,是流体循环、上升、汲取地壳中某些元素的场所,往往有矿产形成。读图,完成1~2题。1.岩石乙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作用为()A.冷却凝固B.侵蚀搬运C.高温变质D.沉积固结2.图中矿产可能为()A.煤炭B.金矿C.天然气D.石油解析:1.C2.B第1题,岩石乙靠近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可判定岩石乙应该是花岗岩受到高温岩浆影响而形成的变质岩,主要地质作用为高温变质作用,故选C。第2题,岩浆活动往往会促进一些金属元素的集聚,进而形成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存在于沉积岩中。故选B。(2019·青岛五校联考)华山由花岗岩构成,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读华山和渭河平原地质示意图,回答3~4题。3.图示地区主要地质构造是()A.背斜B.向斜C.断层D.塌陷4.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岩浆入侵—流水沉积—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岩浆入侵C.地壳下陷—流水沉积—岩浆入侵D.岩浆入侵—断裂抬升—流水侵蚀解析:3.C4.D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图中华山岩体相对上升,两侧岩体相对下降,2满足断层断裂和错位的两个特征,故选C。第4题,由材料可知,华山由花岗岩构成,而花岗岩为侵入岩,因此首先应该是岩浆入侵,然后是断裂使地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最后是外力(流水、风力等)对山地进行侵蚀,故选D。(2018·全国卷Ⅰ·节选)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5~6题。5.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6.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解析:5.A6.A第5题,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A对。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沉积,B、C、D错。第6题,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选A。(2019·太原名校检测)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地层界线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图示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分别是()A.背斜山地外力作用B.背斜谷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C.向斜谷地内力作用D.向斜山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8.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3A.甲处陡崖的高差可能有1190mB.乙处地层中可能找到化石C.丙处可能发育河流D.丁处为天然大理石最佳开采点解析:7.D8.A第7题,由图可知,该地区地层年代中间新两翼老,因而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区地貌类型为向斜山地。向斜山地是岩层发生褶皱后,向斜构造的两翼被侵蚀形成的,所以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第8题,由图可知甲处为陡崖,有3条等高线重叠,且等高距为300m,根据陡崖高差计算公式可得出甲处陡崖垂直高度范围为600~1200m,A对。由图可知乙处为花岗岩,不可能存在化石,B错。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应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C错。丁处为大理岩分布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开采大理岩难度大且易引起崩塌等地质灾害,D错。(2019·湖南三校联考)如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9~11题。9.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①面积不断增大②坡度逐渐减缓③向东南方向扩展④增速先慢后快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0.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11.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A.三角洲面积缩小B.河口盐碱化加剧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D.生物多样性增加解析:9.C10.B11.B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向东南方向扩展;从里海水平面的变化情况看,水平面1900~1978年呈下降趋势,所以三角洲坡度总体趋向陡峭;三角洲面积增速先快后慢。第10题,从里海水平面图可以看出,2000年水平面高度与1940年相似,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沿位置可能位于乙处。第11题,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泥沙来源变少,但是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A错;入湖水量减少,河口盐碱化加剧,B对;水库具有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变小,C错;湖水的盐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小,D错。4二、非选择题12.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下图中“”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图中画出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用符号表示岩层名称;先用铅笔作图再用黑色水笔描黑。)(2)从地形形态看,年轻的褶皱地区,向斜往往形成________,背斜往往形成________。(3)从地表形态看,甲处为________。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________。(4)简析甲处地表形态的成因。解析:第(1)题,首先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海拔和与A、B的位置关系画出地形剖面图;然后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岩层分界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位置及相连两交点之间的岩层类型画出岩层的分布。第(2)题,年轻的褶皱地区,受外力作用小,因而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第(3)题,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因而为山脊;甲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因而为向斜。第(4)题,甲处地貌为向斜山,主要与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有关。答案:(1)(2)谷地或盆地山岭(3)山脊向斜(4)向斜槽部的岩石受到挤压,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形成凸起的山地。13.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5(1)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异。(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分布特征。(3)分析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并简述盐碱化的季节差异。(4)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同时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第(2)题,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随着流速的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黄河自西向东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沉积厚度逐渐变小。第(3)题,黄淮海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气温高,蒸发旺盛;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埋藏浅;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季节差异的影响因素是降水,春季和秋季盐碱化严重,夏季降水多,为淋盐季节,盐碱化有所缓解。第(4)题,冲积扇的成因是泥沙堆积,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答案:(1)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2)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或者说由多变少)。(3)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埋藏浅,高于临界水位);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季节差异:春季和秋季盐碱化严重,夏季为淋盐季节,盐碱化有所缓解。(4)形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在出山口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6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八)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含解析)鲁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8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