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清北组,含解析)一、单选题(1.5*32=48分)1.春秋以来,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到了战国时,修墓道不用天子批准了,不但中型墓出现墓道,连小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这种现象说明A.诸侯已经取代周天子B.血缘关系被打破C.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D.平民地位的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连小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等级制度被破坏,平民的地位得到提高,故D正确;诸侯并未取代周天子,故A错误;血缘关系一直存在,故B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制无关,故C错误。2.唐初设政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仅有三省长官,是当然宰相。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亦为宰相。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官员的晋升渠道B.强化宰相的行政权力C.提高朝政的决策效率D.加强君主对朝政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皇帝提拔人员入职政事堂并同享宰相地位,是为了加强对朝政的控制,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虽然有利于增加官员的晋升渠道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向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增加宰相人数是为了削弱相权,故B项错误;办事人员增多,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以三省六部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作用的掌握。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有:是我国古代官制的重大创新,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避免了权臣专横,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23.明朝首次科举产生的进士中,有四分之三是南人。朱元璋对这一结果很不满意,将科举制停废数十年。在洪武三十年的殿试中,52名进士全部是南人。朱元璋大怒,处决了两名考官,并重新举行殿试,61名进士都来自北方。据此可以推知,明朝A.南北方开始呈现文化的不平衡B.南方地区在文化上更具优势C.选官政策渗透重北抑南的原则D.形成了北人垄断官场的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朱元璋时期的两次科举考试中,都是南方人考中者居多,这表明南方地区在文化上更具优势,故B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并没体现出政府对科举制度实行重北抑南的原则,C错误;形成了北人垄断官场的局面不符合材料内容,D错误。4.在18、19世纪之交成书的《御制五体清文鉴》,是清朝特地撰修的一部满、藏、蒙、维、汉五种语言对照的分类辞书。清政府撰修辞书A.旨在加强政府政策传达效果B.注意提升各族人民文化素质C.强调各民族文化平等D.便于各民族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满、藏、蒙、维、汉五种语言对照”可知此举推动了五族的文化交流,解决了语言沟通的障碍,故D正确;材料与政策传达无关,故A错误;修书的目是要加强各族文化交流,不是提升各族人民文化素养,故B错误;修书不能体现各民族文化平等,故C错误。5.有两幅版画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3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B【解析】【详解】“五谷丰登”体现出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六畜兴旺”体现出家畜饲养业,故B项正确。家畜养殖只是材料图片反映的一个特点,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精耕细作的特点,C错误;“男耕女织”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合,D错误。6.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说明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发生变化。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只能说明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无法说明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排除;B项,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材料只说明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无法说明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排除。7.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4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两种海上贸易模式”的“开启”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平息倭患”主要与戚继光抗倭相关,此时是16世纪,世界也因新航路的开辟而日益连在一起。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中两种海上贸易模式的开启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事实上闭关锁国政策也没有终结,在鸦片战争前一直存在,排除;B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中的时间“明朝”不符,排除;D项,虽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8.《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让生产者有恒产,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无饥无寒的主张旨在A.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B.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C.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D.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的大意是:圣明的君主管制黎民的生产所得,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君主实行仁政,人民就会追随他。这种思想体现了统治者即“君”对“民”的爱护,是“仁政”思想的反映。故答案为A项。BC项,材料反映的主旨是劝诫君主要实行仁政,而不是人民的利益诉求,也不是要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排除;D项,统治者实行仁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意思,排除。9.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这一思潮A.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5B.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C.是对理学思想的创新D.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其所反映的是对人本身欲望的追求,要求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故D项正确;这一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中并没有涉及到民主的内容与要求,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对理学的批判,而不是对理学的创新,排除C项。10.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这说明A.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B.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C.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D.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答案】B【解析】【详解】国家“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说明昆腔艺术深受社会欢迎,符合社会需求,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昆剧发展是否走上专业化道路,排除A;商品经济发展是戏剧等市民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C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排除D。11.1834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提出,清政府“在思想上极为愚蠢而且在道德上极为堕落,梦想他们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民族,完全不了解国际法的原理和实践,所以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该言论旨在A.为发动对华侵略辩解B.联合欧美列强威胁中国C.向中国要求平等权利D.指责晚清政府保守落后【答案】A6【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律劳卑的这番话是为发动侵华战争做辩解,希望通过战争将中国拉进西方人所认为的文明国家,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联合欧美列强威胁中国,B选项排除。向中国要求平等权利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律劳卑的这番话主要是为发动侵华战争服务,指责清政府保守落后是表面现象,D选项排除。12.1919年5月31日,《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由材料可知A.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B.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满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即社会各界人士都反对北京政府任用内奸、镇压爱国运动的行为,表明了他们对五四运动的支持,故A项正确。B项,材料反映各界对北洋政府对内镇压的批判,未提及对巴黎和会的不满,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共和内容,故排除。1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前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这直接反映出人民政协A.确立中共领导地位B.体现社会主义民主C.通过协商监督民主D.具有广泛民意基础7【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片可知,人民政协由各部分人员组成,具有广泛民意基础,故D项正确。中共领导地位确立,与人民政协无关,A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此前并无社会主义民主,B项错误;人民政协人员的组成无法体现通过协商监督民主,C项错误。14.洋务运动期间,当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时,李鸿章说:“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据此可知,当时A.李鸿章重视保护工匠的利益B.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C.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可知,李鸿章认为减少工人工资会造成工人流散到外商工厂,说明当时洋务企业具有雇佣工人生产的资本主义因素,故C正确;材料说明李鸿章认为减少工人工资会造成工人流散到外商工厂,目的是维护洋务企业的利益,并非保护工匠的利益,排除A;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无法体现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排除BD。15.下表为1867——1894年全国各主要出口商品比重变化表(据《上海对外贸易,1840——1949》第37页表改编,单位:%)。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中国A.出口商品的多样化趋势不断减弱8B.丝茶大宗出口商品比重逐渐上升C.出口贸易的殖民地性质增强D.成为外国列强商品销售市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出口商品的种类由1867年的六种增加到了1894年11种,推知出口商品多样化是增加的趋势,为此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丝和茶的比重由88.2降低至51.1,为此B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棉花等原材料出口增加,这适应了列强掠夺原料的殖民要求故C选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未体现西方商品的输出情况,故D选项无法体现。16.与1940年相比,1944年我国发电量增长2.01倍,生铁产量增长14.28倍,钢产量增长83倍,煤产量增长3.18倍,石油制品产量增长38倍,酒精产量增长3.95倍,酸类产品增长10倍,碱类产品增长18.25倍。1944年这些数据A.表明当时我国经济全面发展B.体现了战时经济的特色C.反映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D.说明民族工业发展阻力减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生产部门情况可知,当时正处于抗战期间,与军事有关的生产部门产量增加,是因为当时战争的需要,体现了战时经济发展特色,故B正确;A项中的“全面发展”与史实不符,故A排除;材料中产量增加的不仅仅是重工业,还有与当时战争有关的重要物资,故C排除;D项与当时日
本文标题: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清北组,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8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