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课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二)及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随堂检测]知识点一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大小是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变化的曲线是()解析:选A。由题中“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大小是AA=Aa>aa”可知,自然选择的结果是A基因频率将增加,a基因频率将减小,由于Aa个体生存能力较强,a基因不会被完全淘汰。2.下列关于进化中“选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若没有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不可能发生改变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育种中通过人工选择,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频率逐渐变大,从而使生物进化答案:D3.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解析:选C。根据题意和图形分析可知,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最低,其次是Ee,说明在选择过程中,EE和Ee的个体会越来越少,而ee的个体会越来越多,因此,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图C所示。2知识点二现代综合进化论4.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池塘内所有生物构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进化的原材料只能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C.二倍体草莓与四倍体草莓存在生殖隔离D.若种群中显隐性个体的数量保持不变,则没有发生进化解析:选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为种群,而一个池塘内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二倍体草莓和四倍体草莓交配后产生的三倍体草莓不可育,因此二倍体草莓和四倍体草莓不属于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发生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是否发生变化,跟显隐性个体的数量没有关系,D错误。5.下图A、B、C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A和B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C作为食物来源。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太清楚A和B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A和B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他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B.A和B间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它们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若A和B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D.A和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了它们朝着一定方向进化解析:选D。生殖隔离包括不能自由交配、胚胎致死、产生后代不育等,能进行自由交配,不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A描述错误;新物种的形成一般先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后产生生殖隔离,但经过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所以B描述错误;基因库是对种群而言的,A、B属于两个种群,因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库,所以C描述错误。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D描述正确。6.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上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3(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连趾(趾间有蹼)基因。下图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_加剧。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连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上图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解析:(1)生物进化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为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4)由于过度繁殖,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性状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当环境缺少食物时,连趾个体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更适应环境。环境对生物性状的选择从分子水平看是对有利基因的选择,从而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1)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②连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岛上食物短缺时,连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③基因频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B.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代代相传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D.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解析:选C。依题意“雄性蓝孔雀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可知,大尾屏的基因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即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A项正确;雄性蓝孔雀个体会衰老、死亡,也会通过生殖产生后代,即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代代相传,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项错误;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的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会导致后代大尾屏的基因频率增加,小尾屏的基因频率减少,因此雌孔雀对配偶4的选择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项正确。2.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B.从变异角度看,这种蜣螂后腿卷曲的出现是因为突变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解析:选A。根据题中信息,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还是同种生物,说明它们之间没有出现生殖隔离,故A错误;由于突变的存在,蜣螂种群中存在普通蜣螂和生活品位提高的蜣螂,由于自然选择的定向选择,使生活品位提高的蜣螂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B、C、D正确。3.随机交配的棕色小鼠种群出现了一只黑色个体,实验证明这是常染色体上一个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经随机交配多代后,调查显示36%的小鼠体色为黑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黑色基因的频率为20%B.种群中杂合子占16%C.突变基因决定了小鼠的进化方向D.黑色基因的频率会逐渐增大解析:选A。36%的小鼠为黑色,说明隐性纯合子是64%,说明隐性基因频率是80%,黑色基因频率是20%,故A正确。种群中杂合子概率为2×80%×20%=32%,故B错误。突变只能给小鼠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进化方向,故C错误。黑色基因频率在随机交配情况下会不变,故D错误。4.某一个自由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等位基因A对a完全显性,但A纯合致死,种群中显性个体占总数的36%,则()A.该种群中隐性基因的频率小于显性基因的频率B.该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频率不变C.该种群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A的频率逐渐增大D.若该种群个体自交,则后代基因频率将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进化了解析:选D。A纯合致死,故该种群基因型只有Aa和aa,已知种群中显性(Aa)个体占总数的36%,aa个体占64%,A错误;该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频率改变,B错误;该种群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A的频率逐渐减小,C错误;后代基因频率将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进化了,D正确。5.下列关于种群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5②物种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③一个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④物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A。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故①正确。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故②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种群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故③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故④错误。6.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①发生了隔离②发生了基因突变③发生了自然选择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④⑤解析:选D。由题意知,这是一个种群连续自交,没有发生隔离,①错误;子代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由连续自交引起的,没有发生基因突变,②错误;Aa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1/2,自交4代后,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A的基因频率为15/32+(1/2)×(1/16)=1/2,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该种群没有发生自然选择,也没有发生生物进化,③错误、⑤正确;最初Aa=1,AA=aa=0,连续自交四代后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④正确。7.“超级细菌”因具有NDM基因,耐药性极强,现存抗生素均不能有效将其杀灭。如图是超级细菌进化的基本过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病原菌的基因突变可产生不同性状B.抗生素的滥用导致NDM基因出现C.隔离不是超级细菌进化的必要条件D.a表示抗生素的定向选择作用,使NDM基因频率增加答案:B8.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6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解析:选C。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故A错误。b表示生殖隔离,标志新物种的形成,故B错误。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C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但形成新物种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故D错误。9.现代综合进化论与中性学说的区别在于()A.现代综合进化论没有从根本上揭示生物进化的实质B.中性学说与现代综合进化论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它否定了自然选择C.中性学说认为通过随机固定由生物个体决定保留和淘汰D.中性学说侧重于微观水平,现代综合进化论侧重于宏观水平解析:选D。中性学说与现代综合进化论只是侧重点不一样,一个侧重于分子,一个侧重于个体、群体。10.如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解析:选C。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从图可看出a的基因频率在逐渐增大,说明了a基因控制的性状有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B正确;1970年该种群不一定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不一定是18%,C错误;自然选择是选择生物的表现型,D正确。1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A、B、C、D表示不同的物种,下面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7A.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是为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B.由图可看出C物种没有继续进化C.B物种和D物种存在地理隔离,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99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