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西南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试题(含解析)
-1-西南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周时期,人们以地域关系来辨别夷夏;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华夏与夷狄地缘关系被打破,礼义文化成了区分夷夏的标准。这一变化反映了A.夷夏观是儒学核心思想B.中原文化的优越感增强C.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D.夷夏观的标准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夷夏之辨指古时候中国人对于华夏和夷族的区分,本质而言,是中国的文化认同问题。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以地域关系来辨别夷夏,以中原地区为中国,而以周边的少数民族为四夷。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华夏与夷狄地缘关系被打破,礼仪文化则成了区分夷夏的标准,人们认为中国先进于礼乐,而四夷后进于礼乐,因此这一变化反映了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故C选项正确;儒学思想以“仁”和“礼”作为核心思想,而不是夷夏观为核心思想,故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区分夷夏标准的变化,无法得出中原文化的优越感增强,故B选项错误;区分夷夏的标准发生变化,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故D选项错误。2.北魏孝文帝雄才大略,提倡汉化,发展教育,洛阳再度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心,一种介于汉晋隶书和唐楷书间的独特风格的新书体―魏碑体产生。这表明A.艺术繁荣推动政治改革B.艺术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C.魏晋书法艺术达到高峰D.魏碑是种综合性强的书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碑体,又称为龙门体、伊阙宗等,因为魏碑书法的代表作是龙门石窟一千方左右的北魏造像题记。北魏平城时期是指公元4世纪90年代末至5世纪90-2-年代前期。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定都平城,从此开始了北魏在平城的历史。北魏皇帝重用汉族士族知识分子,自觉推动了与汉族文化的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书体。北魏孝文帝提倡汉化,发展教育,自觉推动了与汉族文化的融合是为了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政治措施,因此魏碑体的产生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碑体的产生表明政治改革推动了艺术的繁荣,而不是艺术繁荣推动政治改革,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提倡汉化,主动学习汉文化的结果产生了魏碑体,无法得出魏晋书法艺术达到高峰,故C选项错误;北魏时期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主要时期,北魏时期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楷书,被人称之为“魏碑体”,材料无法得出魏碑是种综合性强的书体,故D选项错误。3.柳宗元的政论诗《行路难》描述:虞衡(管理山林的官)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群材未成质已夭,突兀硣豁(高峻的样子)空岩峦。……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柳诗意在说明A.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B.作者重视环境保护C.安史之乱加速唐朝灭亡D.唐朝后期政治腐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中诗的含义为,林官率领伐木的队伍搜寻千山,奉命采伐营建宫室的栋梁,众多的珍稀树种未等成材就被摧残,兀自屹立的山峦变得空空荡荡……人们呵,你可曾知当今国家良材已日益稀少,有谁把栽培爱惜人才的事提到议事日程之上。一方面他是实写,因为历经安史之乱、建中之乱后,宫廷、城廓、衙门、官府毁坏不少,因此,在战事平息,世道重归安宁的时候,大兴土木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材料中的“南山栋梁益稀少”直指国家人才缺失与溃乏现状;同时,对朋党间的倾扎与颠覆,致使大量学子不但未能得到必要的提携关照和保护,反而连遭贬谪放逐之苦和夭折厄运,使得国本日趋衰弱表示了极大的愤恨与不满,因此柳诗意在说明唐朝后期政治腐败的现象,故D选项正确;材料中的“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跃然纸上,让人产生无穷的叹慨与思索,而没有体现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诗意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叹慨,不是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落,安史之乱加速了唐朝的灭亡,但材料没有体现安史之乱加速唐朝灭亡的问题,故C-3-选项错误。4.明朝末年,为抗击东北女真族,需要增加军费。为解决财政开支,崇祯拟向东南沿海收工商税,内阁不支持向东南沿海收工商税,后这事不了了之。这A.符合明朝政治运作原则B.体现明朝内阁权力膨胀C.表明明朝皇权日益衰落D.说明中枢机构相互牵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大臣的建议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叫做“票拟”,这只是起到顾问的作用。到宣宗时期,因为宣宗精力有限,所有的奏章先发内阁,让阁臣参阅,拟好处理意见,这项工作称作“条旨”或“票拟”,也成为内阁最重要的职责。内阁的意见一定程度上影响皇帝的决策,但不是决策机构,因此材料中的“内阁不支持向东南沿海收工商税,后这事不了了之”这符合明朝政治运作原则,故A选项正确;明朝时期的内阁意见一定程度上影响皇帝的决策,但这不能体现内阁权力膨胀,故B选项错误;中国古代皇帝权力不断加强,材料内容无法得出明朝皇权日益衰落,故C选项错误;材料“崇祯拟向东南沿海收工商税,内阁不支持向东南沿海收工商税,后这事不了了之”说明内阁的建议一定程度上影响皇帝的决策,无法得出中枢机构相互牵制,故D选项错误。5.下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情况(单位:%),据此可知——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A.中国形成比较合理经济结构B.中国的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化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所发展D.西方加大了对中国经济侵略【答案】B-4-【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表格数据表明,中国在这时期出口的生产资料中的农林渔牧、半制品中的手工生产和制成品中的手工生产的比重很大,说明这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化比较缓慢而且在中外贸易上中国的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化,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地位,故B选项正确;从材料数据得知,农林渔牧及手工生产的比重很大,而机器开采和机器生产的比重小,说明中国这时期在对外出口上处于劣势,没有形成比较合理经济结构,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1873-1903之间的中国出口货物情况,无法得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在这时期对外出口货物的情况,无法得出西方加大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故D选项错误。6.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美国捐款建清华学堂的主要目的是A.获取中国人好感到美国留学B.培育亲美精英影响中国政局C.推动中国的教育发展D.为构建正义国际形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1904年美国表示所得赔款“原属过多”,可用于“退款办学”。经中美双方多次商谈,于1908年确定退款办学相关事宜。美国捐款建立清华学堂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中国的教育的发展,故C选项正确;美国捐款建立清华学堂的目的不是获取中国人好感到美国留学,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美国捐款建立中国的清华学堂的目的是推动中国的教育发展,不是培育亲美精英影响中国政局,故B选项错误;构建正义国际形象不是美国捐款建立清华学堂的主要目的,故D选项错误。7.下图是《申报》的一则头版头条,这反映了-5-A.人民对民族战争胜利的期待心理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定性作用C.抗战胜利实现了社会性质的变迁D.报纸报道的新闻和时政密切相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日降书今晨签字”等字样可知这是当时人民对民族战争胜利的期待心里,故A选项正确;材料中“日降书今晨签字”等信息更多体现的是当时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期待心理,无法得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定性作用,故B选项错误;抗战胜利没有实现社会性质的变迁,故C选项与史实不符;根据当时申报的内容“日降书今晨签字”可知这更多体现的是人民对战争胜利的期待心理。报纸报道的新闻和时政密切相关,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故D选项错误。8.从1957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取政治性赠送的方式进行“熊猫外交”,先后有苏联、朝鲜、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等九个国家接受过中国赠予的24只大熊猫。“熊猫外交”A.有利于中国重塑外交策略B.说明发达国家是外交重点C.体现中国的积极务实外交D.改变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答案】C-6-【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熊猫外交”,以政府和人民的名义将大熊猫作为国礼赠与那些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和中国希望与之建立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先后有苏联、朝鲜、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及墨西哥9个国家接受过来自中国的23只熊猫。其中,以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获赠熊猫,使“熊猫外交”达到高峰。“熊猫外交”是中国行使软实力的一种方式,熊猫其实已经逐渐成为西方媒体比喻中国的动物。而中国人自己,也把熊猫和这种隐喻当成了文化、价值观的重要输出。大熊猫作为亲善大使,它走遍全世界,起到了人类的外交使节起不到的作用。极大的改善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从这意义上说“熊猫外交”体现的是中国积极务实的外交,故C选项正确;“熊猫外交”是中国行使软实力的一种方式,熊猫其实已经逐渐成为西方媒体比喻中国的动物,也是文化、价值观的重要输出,材料无法得出有利于中国重塑外交策略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赠与熊猫的国家不仅仅是发达国家,故不能说明发达国家是外交重点,故B选项错误;“熊猫外交”是改善和维护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关系的一种外交策略,不能改变“一边倒”政策,故D选项错误。9.公元前7世纪中后期,雅典在战场上的成功主要依赖每个战士娴熟地在方阵中坚守自己的位置,一边向敌人投掷标枪,同时还要用盾牌保护身旁的战友。个体战士对英雄业绩的追求转换为对城邦集体声誉和光荣的追求。材料旨在说明A.城邦民主政治的优越性B.人文精神觉醒C.强调公民战斗的积极性D.城邦利益至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雅典在战场上的成功主要依赖每个战士娴熟地在方阵中坚守自己的位置”“个体战士对英雄业绩的追求转换为对城邦集体声誉和光荣的追求”可知,希腊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各城邦公民往往将自己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希腊公民的集体荣誉感和城邦利益至上的追求,材料没有体现城邦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故A选项错误;“个体战士对英雄业绩的追求转换为对城邦集体声誉和光荣的追求”体现了希腊公民往往将自己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没有体现人文精神觉醒,人文精神是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材料没有强调个人的价值,故B选项错误;“个体战士对英雄业绩的-7-追求转换为对城邦集体声誉和光荣的追求”体现的是城邦利益至上的追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民战斗的积极性,但这不是材料所体现的最主要的问题,材料主要体现了各城邦视城邦利益为至上的精神,故C选项错误。10.1883年卡尔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189。年哥德利普建立起戴姆勒汽车公司。后为了生存,合并成立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简称奔驰公司),铸就了名扬世界的品牌―梅赛德斯一奔驰。这反映了A.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B.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发展C.汽车工业成为主导产业D.生产集中会改变企业命运【答案】B【解析】【详解】根所学知识可知,1885和1886年,卡尔与哥德利普构造出了各自的第一辆汽车,1883年卡尔先起炉灶,在曼海姆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1890年哥德利普紧随其后在斯图加特建立起戴姆勒汽车公司。1894年和1896年,两公司分别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汽油机公共汽车和第一辆汽油机载重汽车,经过了初期的竞争与发展和一战后的经济衰退、国外同行业产品的冲击,为了生存两家公司联手御敌,于1926年合并正式成立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简称奔驰公司),从此诞生了德国汽车成长与发展的摇篮,这说明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发展,故B选项正确;“后为了生存,合并成立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简称奔驰公司),铸就了名扬世界的品牌―梅赛德斯一奔驰”体现了生产垄断组织的形成,与企业组织形式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汽
本文标题:西南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03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