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课时达标(三十六)一、选择题读2010年我国主要省内荒漠化动态变化图,完成1~2题。1.内蒙古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冻融作用D.内力作用2.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A.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严重B.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环境C.防护林以及其他生物工程的实施D.全球变暖,该地区降水增加1.B2.C解析第1题,内蒙古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B正确。我国大致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以西、以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以东、以南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冻融作用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大山脉的山顶地区。内力作用对荒漠化形成的作用不明显。第2题,读图可知,内蒙古荒漠化动态变化面积大概为-4600km2,即荒漠化面积减少,生态好转。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全球变暖都会导致荒漠化面积变大,与题意不符,故A、B、D错误。由于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和其他生物工程的实施,内蒙古地区荒漠化防治效果明显,荒漠化面积减少最多,C正确。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所截获。下图为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3~4题。23.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A.增加湿度和径流B.减小风速和沙尘C.阻止冰川和固沙D.拦截径流和泥沙4.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华南地区3.D4.A解析第3题,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减缓径流流速,拦截径流和泥沙,保护坡地,A错误,D正确;由图示信息不能得出其具有减小风速和沙尘、阻止冰川和固沙的作用,B、C错误。故选D。第4题,该地区植被以灌丛为主,说明位于干旱区,因此最有可能位于西北地区。故选A。绿洲是干旱、沙漠化地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下图为某区域绿洲生态系统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发源区、流通区、形成区、外围区,其中戈壁对应的地区可能是()A.发源区B.流通区C.形成区D.外围区6.如果图示区域大量开采煤炭,可能导致()A.森林、草场萎缩B.地下径流增加C.沙漠面积扩大D.湖水盐度下降5.B6.C解析第5题,图示高山冰川是绿洲水的来源,则高山冰川是发源地;森林、草场、冲积扇、戈壁等是融水进入绿洲的必经区域,则属于流通区;绿洲外围沙漠是外围区。第6题,大量开采煤炭,会使冲积扇区及戈壁的地下水水位下降,从而流入绿洲、盐湖的水量减少,则沙漠面积扩大、湖水盐度上升。3(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7~9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7.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8.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7.B8.B9.D解析第7题,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A、C错误;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其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会减少河水含沙量、调节河流径流量,B正确,D错误。第8题,第5次降水前的4次降水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加,这次降水下渗应该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易出现洪峰,③正确;由降水历时天数和降水量可知,第5次降水强度大,易出现洪峰,②正确,选B。比较6次降水可知,第5次降水历时不长,①错误;植被截流量每次降水差别不大,④错误。第9题,水土流失的多少主要与降水强度、坡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有关。因河床、沟谷面积小,其对洪水含沙量影响极小,排除A、B;由材料可知,该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前4次降水都没有形成明显洪峰,故该地裸露坡面应较少,可以排除C;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多,到第5次降水时,地下水已经饱和,已经很难下渗,故形成了洪峰;到第6次降水时,虽然雨量不大,但洪峰较大,说明形成的坡面径流较大,坡面径流对地表侵蚀加重,加之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从而造成泥沙俱下的情形,即使是有植被覆盖的坡面也无法幸免,故D正确。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下,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示意图(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蚀作用越显著)。据此完成10~11题。410.如果水分条件相同,土壤、岩石最容易被溶蚀的是()A.无植被耕地B.人工草地C.柏树林D.天然草坡11.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是()A.沙化B.盐碱化C.石漠化D.滑坡10.B11.C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蚀作用越显著。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水分条件相同时,人工草地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则人工草地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故B正确。第11题,云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形崎岖,土层较薄。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则土壤易被侵蚀,导致表层土壤流失,形成石漠化。故C正确。二、综合题12.读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该河所在流域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地区,简述该河流域沙漠面积广大的原因。(2)简述近年来该河流域荒漠化现象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3)简述该地区防治荒漠化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该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再加上四周高山环绕,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第(2)题,干旱地区荒漠化现象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不合理5的生产活动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两方面分析。第(3)题,针对上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即可。答案(1)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对水汽的阻隔,导致该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区。(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3)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向塔里木河流域输水;发展节水农业;营造防护林等,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土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解析第(1)题,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以确定该黑土分布区夏季雨热同期,适合植被生长,冬季寒冷干燥,易形成大量枯枝落叶,因气温较低,枯枝落叶分解慢,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形成黑土。第(2)题,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可以从区域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滴灌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滴灌可以减轻过度灌溉导致的水土流失。第(4)题,土壤侵蚀减轻会使土壤湿润,减少扬尘数量,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从而改善水质;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2)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初夏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因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防止过度灌溉6造成水土流失。(4)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本文标题:(优质课堂)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课时达标36 荒漠化的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0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