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10月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10月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水与生命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发生癌变其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B.正在萌发的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C.在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有水生成D.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答案】A【解析】【分析】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代谢加快;反之,代谢减慢。【详解】癌变的细胞代谢加快,故自由水含量相对较高,A错误;正在萌发的种子代谢加快,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下降,B正确;线粒体中进行的呼吸作用产生水,叶绿体中如大分子的合成,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等,均有水生成,C正确;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故选A。2.下列哪项不是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具有的功能A.降低血糖浓度B.维持血浆渗透压C.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D.运输氧气【答案】D【解析】胰岛素成分是蛋白质,可分布于血浆中,其功能是降低血糖浓度,A不符合题意;血浆蛋白能维持血浆渗透压,B不符合题意;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在血浆中发挥免疫作用,能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C不符合题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但血红蛋白不是血浆中的蛋白质,D符合题意。【考点定位】血浆蛋白及其功能【名师点睛】“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2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孔数量越多的细胞其代谢越旺盛,核仁越大B.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功能更复杂C.酶和抗体都在核糖体上合成D.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断接受和分泌囊泡,利于膜成分的更新【答案】C【解析】【分析】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但酶不都是蛋白质,所以酶不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详解】A、核孔是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细胞的核孔数目与代谢强度正相关,代谢旺盛的细胞合成的蛋白质较多,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故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仁与核孔的数目越多,核仁的体积越大,A正确;B、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内膜上含有有氧呼吸酶,其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内膜的功能也更复杂,B正确;C、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但还有少数酶的本质是RNA,RNA的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C错误;D、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断接受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将囊泡中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并分泌囊泡,囊泡运往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囊泡内的抗体分泌出去,该过程有利于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故选C。3【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选项应用措施目的A种子储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强度B乳酸菌制作酸奶先通气,后密封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C水果保鲜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D栽种农作物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无机盐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1、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呼吸作用加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的温度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使种子的品质变坏。2、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3、农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详解】A、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B、乳酸菌为厌氧菌,制作酸奶时应密封,B错误;C、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最好的方法,可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但温度不能太低,否则会冻坏水果,C正确;D、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故选B。4【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属于中档题。5.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葡萄为材料所做的几组实验(假设该植物在24h内呼吸速率不变),结果记录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一实验结果显示栽培农作物时,加大种植密度有利于产量提升B.经检测,葡萄植株一昼夜的CO2净吸收量为250mg,图二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CO2吸收量应小于250mgC.图二曲线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区段是A~BD.图二曲线DC段与EB段上升的原因不相同,前者是因为CO2供应不足,后者是因为光照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分析】图一表示种植密度与单株光合速率的关系,由图可知,在一定的种植密度内,单株光合速率较高,所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产量,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叶片之间会遮挡,从而导致单株的光合速率下降,此时产量会降低。图二中当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植物释放二氧化碳,当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植物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A和B点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详解】A、图一实验结果显示栽培农作物时,在一定范围内加大种植密度有利于产量提升,种植密度过大,单株光合速率下降,不利于提高产量,A错误;B、经检测,葡萄植株一昼夜的CO2净吸收量为250mg,图二中阴影部分表示白天CO2净吸收量,白天CO2净吸收量-夜晚呼吸消耗量=一昼夜的CO2净吸收量,因此图二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CO2吸收量应大于250mg,B错误;C、A点之前曲线已经开始下降,表示已经进行光合作用,B点之后曲线才停止增加,表示才停止光合作用,所以不能用A~B表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区段,C错误;5D、图二曲线DC段与EB段上升的原因不相同,前者是因为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后者是因为光照逐渐减弱,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光合作用的应用以及识图能力。6.如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实验均需进行“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B.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C.两实验中只有恩格尔曼的实验设置了对照D.两实验均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答案】B【解析】【详解】两实验均需进行“黑暗”处理,但萨克斯的实验是为了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而恩格尔曼的实验是为了用极细的光束照射,A错误;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B正确;两实验中均设置了对照实验,萨克斯的实验中照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形成对照,C错误;恩格尔曼的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萨克斯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D错误。7.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__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和_______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和_______溶液。(2)用_____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3)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答案】(1).双缩脲试剂(2).)稀蛋清(3).淀粉酶(4).葡萄糖(5).淀粉(6).斐林(7).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详解】(1)由于稀蛋清和淀粉酶溶液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而葡萄糖和淀粉不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所以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将4种溶液分为两组;(2)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淀粉不能,所以可用斐林试剂将淀粉与葡萄糖分开;(3)淀粉可被淀粉酶分解形成还原糖,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稀蛋清无这一特性,所以可以用淀粉将稀蛋清和淀粉酶区分开。即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8.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图乙为细胞膜的流动模式图,图丙、图丁反映了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7(1)图乙中a分布于细胞膜的___(填“内”或“外”)表面,该物质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图乙所示的物质d对应的是图甲中的_________。(3)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填图乙中的字母),从化学成分上看,它易于让________通过。(4)图丙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与图甲中_____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5)影响图丁代表的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答案】(1).外(2).识别作用(3).保护和润滑作用(4).K+(5).c(6).脂质(7).CO2(8).温度(9).氧气浓度【解析】【分析】1、据图甲分析,Na+离子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K+离子是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胰岛素存在于细胞外,二氧化碳是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2、根据乙图分析,糖蛋白能进行细胞识别,分布在细胞膜外;图乙所示物质运输方向是从膜外运输到膜内,特点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且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3、根据图丙分析,细胞外的浓度越大,物质运输速率越快,表示自由扩散。4、根据图丁分析,物质可以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代表主动运输。【详解】(1)图乙中a表示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识别作用,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2)K+离子是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属于逆浓度运输,符合乙图中的主动运输方式。(3)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c磷脂双分子层。从化学成分上看,欧文顿的实验发现脂溶类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表明膜中含有脂质。8(4)根据图丙分析,物质运输速率与外界溶液浓度呈正相关,表示自由扩散,与图甲中CO2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5)根据图丁分析,当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时,细胞仍能吸收物质使细胞内的浓度继续增大,故可代表主动运输,影响运输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温度(影响分子运动和酶的活性)、氧气浓度(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能量供应)。【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物质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实例的理解与应用是解题的关键。9.下表为某探究实验的步骤,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ABCabc1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1mL1mL1mL2保温5min37℃80℃0℃37℃80℃0℃3将a液加入到A试管中,b液加入到B试管中,c液加入到C试管中,摇匀4保温5min37℃80℃0℃5滴入碘液,摇匀2滴2滴2滴6观察现象并记录(1)此探究实验的课题名称是__________。(2)在此实验中,因变量是用______检测的。A、B、C三支试管中,_____试管中酶的活性最高。(3)实验结束后,将B试管所处温度降到唾液淀粉酶的适宜温度,现象是___________。(4)有人建议用
本文标题: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10月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1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