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5分,32题,共48分。答案请涂于答题卡上。)1.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A.力图保持欧洲大陆大国之间的势力均衡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D.实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答案】A【解析】“故意选择的孤立”反映了英国保持欧陆大国的势力均衡是刻意的,故A正确;“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主要针对欧洲大陆,不是世界,故B错误;“光荣孤立”与美国无关,故C错误;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势力并未衰落,故D错误。故选A。2.下刊亊件収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三国同盟正弅形成②英俄签订协约③英法签订协约④萨拉热窝亊件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在1882年,英俄签订协约在1907年,英法签订协约在190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1914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是①③②④,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点睛】英法签订协约和英俄签订协约的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2约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而“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3.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一战初期,日本参战,其主要目的是趁机占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他们殖民地的经济渗透,扩充自己的实力。材料中日本的声明和演说只是为了其掩盖参战意图。所以本题选B。C、D项是日本方面为了掩盖参战意图的说法,所以排除。A项只是对表象的描述,没有看到历史事件的实质。【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4.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发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答案】D【解析】【详解】一战的爆发使当时国人对西方政治制度深感失望,资本主义贪婪的本性最终冲破自由、民主的外衣暴露于世人面前,因此才会出现国人“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故答案为D项;1920年并未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一战后经济危机爆发于20世纪20年代末,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战争,因此,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并不能体现材料中“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与题意不符,排除B3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协约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旧式的政治组织没有被打破,反而有所加强,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点睛】结合上述相关知识,当时国人对西方政治制度感到失望,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器物和制度的局限性,因此当时出现了要求彻底进行社会革命的呼声。5.下刊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有利的是:A.《国联盟约》B.《四国条约》C.《五国条约》D.《九国公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利的是《五国海军条约》,《五国海军条约》是美国外交的胜利,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对英国打击最大,故答案为C项;《国联盟约》对德国打击最大,应排除A项;《四国条约》对日本打击最大,应排除B项;《九国公约》对中国打击最大,应排除D项。【点睛】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需要掌握《五国海军条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五国海军条约》影响和选项中其他条约影响的理解。6.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和法国外长白里安共同获得1926年诺贝尔和平奖,与之相关的条约是:A.国联盟约B.《拉巴洛条约》C.《洛迦诺公约》D.《非战公约》【答案】C【解析】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签署《洛迦诺公约》,这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同德国的关系,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斯特莱斯曼时任德国外长,白里安时任法国外长,两者共同获得1926年诺贝尔和平奖,故4C正确;国联盟约与两者无关,故A错误;《拉巴洛条约》是1922年由德国魏玛政府与苏俄在意大利利古里亚省拉巴洛签署的条约,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非战公约》是1927年由法国外长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倡议,1928年8月签署,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7.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B.召开华盛顿会议C.签订凡尔赛和约D.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史实体现这一愿望的是“十四点原则”。故选D。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十四点原则8.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缓和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的破坏,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导致国际关系恶化。故答案为A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是在1935年10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纳粹党1933年在德国上台执政,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二二六”兵变发生于193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59.“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A.九一八事变爆发B.全面抗战开始C.太平洋战争爆发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有两个关键的信息:一是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材料中的这句话表明了这份公告发表的时间是1941年。二是日本……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联系教材知识,这主要指的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导火线而引发的太平洋战争。把这两个信息综合在一起,答案选C。【考点定位】抗日战争10.二战期间,从开罗会议到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欧洲战场的局势是:①英美盟军登陆西西里岛②盟军开辟第二战场③法国光复④易北河会师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④③【答案】C【解析】【详解】开罗会议会期为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雅尔塔会议会期为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①美英军队登陆西西里岛是1943年7月,排除;②盟军开辟第二战场是1944年6月,保留;③盟军进入巴黎使法国光复是1944年8月,保留;④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是1945年4月,排除;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不符合要求,排除;611.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他所指的是A.遏制理论的提出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希腊内战”、“反共战争”等可知是杜鲁门主义,1947年杜鲁门总统要求国会向希腊、土耳其政府提供援助,杜鲁门主义认为“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故B项正确。遏制理论是乔治·凯南提出的,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政策、行为动机和做法以及美国应当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建议,与材料不符,排除A。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对抗苏联,与材料不符,排除C。1949年北约建立,在军事上加强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与材料不符,排除D。12.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②美国从越南撤军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④中日邦交正常化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的时间最早,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是在6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70年代,而美国从越南撤军时间是最晚的。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重大国际关系事件13.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7能是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一道最佳选项题,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只有C项最为贴切,且范围最广,最不易引发争议。故选C。【考点定位】必修一: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选修三: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4.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答案】D【解析】题中材料指出选官标准中片面注重言辞刀笔(语言、文章)的而不注重品行(道德)的弊端是害已害民,即D项所述。15.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年代福建莆田直隶宝坻湖北川汗康熙十五年(1676)192丁0丁康熙二十五年(1686)88丁22丁24丁8康熙三十年(1691)58丁10丁14丁A.三藩之乱B.准噶尔叛乱C.郑氏割据D.大兴文字狱【答案】A【解析】1676年正值三藩之乱之时,当时福建处在叛军控制之下。16.康熙“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漠北蒙古),使之防备朔方(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以下能体现上述材料观点的有①组织雅克萨之战②崇尚儒家文化、恢复科举③尊重喇嘛教④多伦会盟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施恩于喀尔喀”、“防备朔方”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清初康熙帝时期的巩固边疆的举措。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①②两项与“边疆政策”无关,排除。进一步可知,③④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帝王·康熙帝及其边疆政策17.亚里士多德认为,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9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C.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知历史事物,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
本文标题: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1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