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铁人中学2018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48分。)1.地方政权的建立,实现了周王对所占土地的有效统治,这在中国上古社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周王加强对所占领土的有效统治是通过:A.分封制B.宗法制C.内外服制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周王对所占土地的有效统治”实行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是通过宗法制实行,D正确。A和B只是一个方面,不能全面概括西周政治制度,排除;内外服制是商朝政治制度特点,C错误。【点睛】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还是井田制内容链接点政治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宗法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之上,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宗法制也随之崩溃经济井田制、青铜时代集体耕作文化礼乐制度2.《通志略》中记载:春秋时,列国相灭,多以其地为县;县大而郡小,故传云“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至于战国,则郡大而县小矣;故甘茂谓秦武王曰“宜阳大县,名曰县,其实郡也”。这体现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2-B.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C.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郡县制的形成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说明立战功可以授予郡县,说明郡县制形成与发展,D正确。郡国并行制是西汉时期实行,A错误。先秦时期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B错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秦朝,C错误。3.据《新唐书》卷46《百官志》记载: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主要有“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其实质是A.提高三省的行政效率B.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便于皇帝控制宰相职权【答案】D【解析】【详解】“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主要是防止宰相专权,便于皇帝控制宰相权力,实现君主集权,D正确。材料目的不是提高行政效率,A错误。材料中是加强君主权力,B错误。C属于丞相的职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宋会要辑稿职官》卷47载:“通判,州各一人,与长史均理州府之政,无不统治。藩府或置两员,广南小州有试秩充通判兼知州者。”又云:“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二。”这种政治制度革新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封建君主专制B.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C.革除郡县制的弊端D.开始建立官僚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北宋时期设立通判主要目的是监督地方官员,通判的职权仅次于知州,说明该措施主要是加强对于地方制度控制,B正确。材料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A错误。北宋并不是割除-3-郡县制,C错误。官僚政治体制在秦朝已经实施,D错误。5.《韩非子亡征》中指出:“种类不寿,主数即世,婴儿为君,大臣专制,树羁旅以为党,数割地以待交者,可亡也”“出军命将太重,边地任守太尊,专制擅命,径为而无所请者,可亡也”。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秦始皇确立了:A.君主专制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贵族寡头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官员专制,地方权力较大,为此秦始皇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C正确。郡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属于C项内容,排除。贵族寡头制度属于先秦时期政治制度,D错误。6.“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A.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B.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C.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D.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王嘉在地方任职,同时还兼任散骑郎,这使其具有了中正官的资格,再结合从材料中“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可知中正官主要从地方官员中选拔兼任,所以答案选C,A属于科举范畴,B项与材料含义相违,D项材料并无直接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7.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这种做法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4-A.人人平等B.民主监督C.法律至上D.轮番而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表明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为了保证公平、公正,采取抽签的方式,不能体现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民主监督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法律至上,故C项错误;抽签选举的方式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轮流坐庄也就是轮番而治,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雅典民主制•特点8.马克斯说道:“在罗马,氏族社会变成了闭关自守的贵族,贵族的四周则是人数众多的、站在这一社会之外的没有权力只有义务的平民;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了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贵族和平民完全溶化在国家中”开始于:A.习惯法的废除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公民法的颁布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订【答案】B【解析】【详解】《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故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含有习惯法内容,不是废除,B错误;公民法属于适用范围分类,C错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订属于罗马法的汇总,D错误。【点睛】《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解决的是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维护奴隶的利益。9.“此时(《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大臣们只对国王负责,而且以个人的身份接受国王领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此时英国:A.国王仍然拥有绝对权力-5-B.国王“统而不治”C.国王拥有部分行政大权D.国王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国王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说明此时国王仍有部分行政大权,C正确。A中绝对领导权说法绝对,排除。国王“统而不治”是责任内阁制后,B错误。此时是君主立宪制,D错误。【点睛】10.张立平在《美国政党与选举政治》中说:“自南北战争以来,共和党和民主党通过竞选的方式轮流控制着国家政权,间或有些小党所谓“第三党”也曾参与过国家政权的角逐,但从未对两大政党构成真正的威胁。”这反映出美国共和政体的特色是:A.保持两个党派不动摇B.两党垄断,实际利益一致C.两党对垒,交替执政D.实行资产阶级的一党专政【答案】C【解析】【详解】“共和党和民主党通过竞选的方式轮流控制着国家政权”说明美国实行两党制竞争,交替执政,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保持两个党派不动摇,A错误。两个党派的实际利益不一致,B错误。美国不是一党专制,D错误。-6-11.“当会议桌上发生争执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当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这表明近代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A.专制主义色彩浓厚B.与英国的政体极其相似C.军国主义色彩浓厚D.议会代表都是军人【答案】C【解析】【详解】“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体现出德意志代议制特点是军国主义色彩浓厚,C正确。专制主义色彩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德意志属于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与英国不同,B错误。议会代表并不都是军人,D错误。12.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曾经一度实行松散的邦联体制,该体制不足以应对国内外危机,为此美国逐渐建立了联邦制,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也保留了地方部分自治权利,缓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材料所述即为此,所以选B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13.“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促成战争的爆发。”该叙述:A.正确探究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表明鸦片战争是一场正义之战C.是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单方面表述D.表明鸦片战争本质是贸易战争-7-【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明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禁烟运动,显然是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单方面表述,C正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需要,A错误。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B错误。鸦片战争本质是侵略战争,D错误。14.19世纪40—60年代,英国先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下列关于这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A.虎门销烟B.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C.为了扭转贸易逆差D.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两次鸦片战争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促使列强打开中国市场的需要,D正确。A和B是英国发动战争借口,排除。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是直接目的,C错误。15.袁伟时说:这个纲领要求对经济政策做根本性的调整,核心是要否定《天朝田亩制度》冀图在落后的自然经济上消灭私有制和贫富差别的空想,把发展经济的立足点转移到支持和依靠私人资本主义上来,由此可以判断该纲领指的是:A.《南京条约》B.《资政新篇》C.《定国是诏》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B【解析】【详解】《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B正确。A是不平等条约,不符合材料主旨,《定国是诏》是维新变法施政纲领,C错误。D是限制袁世凯权力法律文献,排除。16.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具有资本主义色彩-8-B.都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C.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D.都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答案】D【解析】【详解】《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都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D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不具有发展资本主义色彩,A错误。《资政新篇》没有违背历史发展趋势,B错误。《资政新篇》可以实现,但限于战争环境,无法实施,C错误。17.1895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第六款第四条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这一规定: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C.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地途径【答案】D【解析】【详解】“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体现出列强输出资本的侵略方式,D正确。A是甲午战争失败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B是开辟通商口岸的影响。C是《辛丑条约》的影响。【点睛】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18.“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堪称中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下列不属于两者共同点的是:A.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9-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C.都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都是本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都受到法国启蒙运动民主平等等思想的影响,在政体上都采用了三权分立体制,也都是本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所以BCD是二者的共同点。在美国没有出现过专制制度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1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