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70分):1.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可能记载A.夏后出猎B.商王祭祀C.周王征伐D.东周迁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殷墟甲骨文是商王朝占卜和祭祀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故B项正确;夏王朝早于商王朝,故A项排除;CD项是周王朝,排除。【点睛】“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解题的关键。2.历史学家吕思勉在1936年出版的《中国制度史》一书中,将古代中国史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下列反映“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B.皇帝制与郡县制C.分封制与郡县制D.皇帝制与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时代指的是封邦建国时代,而封邦建国就是分封制,因此“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故A项正确;皇帝制度、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是“郡县时代”的政治制度,故BCD项排除。【点睛】首先明确“封建时代”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3.“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种等级序列的形成是根据周代贵族A.实力的强弱B.血缘的亲疏-2-C.封国的大小D.军功的高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序列,故B项正确;周代形成的等级秩序与实力强弱、封国大小和军功高低无关,故ACD项排除。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求其宁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讨伐六国B.攻打匈奴C.推行郡县制D.修筑长城【答案】C【解析】材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反映了秦始皇认识到分封制造成了割据争霸的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实行废分封,行郡县制,故C正确;讨伐六国是在军事上实现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攻打匈奴和修筑长城是为了维护北方边境安宁,故BD错误。5.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公元前221年”属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世纪,指计算年代的单位。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因为公元没有0年,直接从公元1年为原点,所以公元1-100年就是公元1世纪。公元的年代越小,离我们越远,越大离我们今天越近。但公元前就不同了,因为从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年是公元前1世纪。而公元前的年代数字越大,离我们越远,数字越小,离我们越近。所以公元前1年就是公元前1世纪末,也是这个世纪的最后一年。而公元1年却是1世纪的第一年。-3-所以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晚期,正确答案是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全国6.“贡举之法,三代未尝有之,而汉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之士,亲策问董仲舒而始焉。唐宋科举之法盖仿于此矣。”材料中的“贡举之法”是指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时间上来看,材料中的“贡举之法”是出现在汉武帝时期的,而军功爵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在时间上显然是不符合题意的,而察举制在时间上是符合题意的,另外,察举制也是诏举贤良之士,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故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7.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中书门下相当于宰相府,其长官是同平章事,枢密院是主管全国军事的机构,长官是枢密使,三司是主管全国财政的机构,长官是三司使。根据所学可知,这是北宋时期建立的二府三司制,故选C。8.汉代主父偃建议汉武帝采纳某项措施时谈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4-必稍自销弱矣。”这项措施是A.三公九卿B.推恩令C.郡国并行D.三省六部【答案】B【解析】由“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销弱矣。”可知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巩固了统治,故选B;三公九卿、三省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设置,与“实分其国”无关,排除AD;汉初即已推行郡国并行,与“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无关,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销弱矣。”的准确解读,结合“汉代主父偃建议汉武帝”联系推恩令的史实分析解答即可。9.北宋设三司使,直接对皇帝负责,“举四海之大,而一毫之用必会与三司”。这样做的目的是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提高政府财政收入D.解决行政效率低下弊端【答案】A【解析】根据“北宋设三司使,直接对皇帝负责”,结合所学,北宋设立三司使、枢密使和参知政事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皇权,故A正确;北宋设立三司使、枢密使和参知政事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皇权,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排除B;北宋设三司使掌管财政,与提高政府财政收入无关,排除C;北宋设三司使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不是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北宋设三司使,直接对皇帝负责”,联系北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分析解答。10.明朝初年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殿阁大学士,其结果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B.扩大了统治基础-5-C.加强了君主权力D.避免了宦官专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明朝初年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殿阁大学士加强了君主权力,强化了专制主义,故C项正确。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属于科举制的历史作用,故A,B项错误。明朝末年,宦官专权严重,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内阁制11.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哪项表述符合材料表达的含义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可以看出,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原则、平衡观念也非常适合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D正确;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法律体系,A项表述错误;BC两项是罗马法的特点和作用,但不能体现“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排除。12.清代军机大臣曹振庸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深得历代君主欢心。其秘诀是“多磕头,少说话”。这反应A.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内阁要参与机要事务D.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答案】B【解析】根据“多磕头,少说话”,表明清朝君主专制加强,官员人浮于事、惟命是从、循规蹈矩,故B正确;清代军机处没有决策权,A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问题,不属于中央集权问题,排除D。-6-13.某机构不设考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A.军机处B.内阁C.参议院D.中朝【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反映清代的军机处只是跪受笔录,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该机构是军机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该机构是军机处而非内阁,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古代没有参议院,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该机构是军机处而非中朝,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正统思想•军机处14.雅典民主可以被看作是一次直接民主制度的实验——因为选民并非选举民意代表而是直接参加对立法和行政议案的投票。”近代西方国家与之不同的则是普遍实行A.代议制B.内阁制C.共和制D.联邦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实行代议制,这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度,故A项正确;B项是指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的内阁在议会的基础上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故排除;共和制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制度,故C项排除;联邦制是由几个成员国联合组成统一国家的政治体制,故D项排除。15.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该法A.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B.是贵族对平民的彻底胜利C.没有给平民带来任何好处-7-D.否定了以往罗马的习惯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故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平民的要求,故B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故D项错误。16.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的是A.保护私有财产B.限制贵族权力C.维护平民利益D.扩大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材料“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故选A;《十二铜表法》从根本上保护贵族利益,排除B;C不能体现,排除;废除债务奴隶制扩大统治基础,排除D。17.下图中的③代表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发生在此处的历史事件是A.嬴政创立皇帝制度B.唐太宗改革三省六部C.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答案】D【解析】图中的①代表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是北京,所以在此处发生的历史事件应该是清朝设置军机-8-处,故选D;明太祖的时候,都城在南京,故排除C;唐太宗时,都城在长安,故排除B;嬴政创立皇帝制度是在陕西咸阳,故排除A。点睛:古代重要王朝的都城需要考生记住:商朝的都城在殷,西周和东周的都城在镐京和洛邑,秦朝的都城是咸阳,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长安和洛阳,唐朝的都城是长安,北宋和南宋的都城是开封和杭州,元明清三朝的都城都是北京。考生不仅要知道都城在哪里,还应该知道具体的地理位置。18.在古希腊戏剧《伊昂》中,伊昂祈祷他的母亲是个雅典人,这样,依据雅典关于公民权的法令,他就可以从母亲那里获得自由演说的权利,“因为一个陌生人在这个城邦里必须让他的嘴象奴隶一样紧闭着,不能自由表达他的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没有公民权B.伊昂有公民权C.戏剧作品往往脱离社会现实D.妇女可以在公民大会上自由演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伊昂不会有公民权的,因为“伊昂祈祷他的母亲是个雅典人”说明了他母亲并不是雅典人。戏剧作品往往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妇女不可以在公民大会上自由演说的,按照教材奴隶的确是没有公民权的,所以“奴隶没有公民权”才是正确的说法。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奴隶没有公民权【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19.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本城邦成年男子的民主。这从本质上体现了古代雅典A.男性地位普遍高于女性B.男女在社会中的分工不同C.男性具备从政的便利条件D.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答案】D-9-【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对少数男性公民群体而言的,而广大的非公民,如外邦居民、奴隶、和其他居民,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所以D正确;选项A.B.C只是表面现象,暗影的本质问题。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20.全国政府与各构成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2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