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广东省揭西县河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
-1-广东省揭西县河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Ⅰ: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绝对服从周王B.周王实际控制全国土地C.周王权力高度集中D.体现周王天下共主地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诸侯相对服从周王,并不实际控制全国土地,更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因此ABC三项均不选,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西汉贾谊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后来发展为汉武帝时期的A.郡国并行制B.郡县制C.刺史制度D.推恩令【答案】D【解析】“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的是多封诸侯而削弱其实力,即后来的推恩令,故D项正确;汉武帝时解决了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故A项错误;郡县制秦朝时得到推广,故B项错误;刺史制度是监察地方的制度,故C项错误。3.英国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A.罗马共和国-2-B.罗马帝国C.古代中国D.雅典【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制度是西方现代民主的源头,故D项正确;古代罗马的主要贡献是法律,故AB错误;古代中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4.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的《十二铜表法》缘于A.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B.农民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C.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D.外邦人反对罗马贵族的斗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十二铜表法》的立法是由下及上的,在《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即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贵族于公元前449年迫于压力成立十人委员会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此,《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故A项错误;C项正确。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处在奴隶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与外邦人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5.法美两国都是民主共和国,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最大区别是A.总统是国家元首B.总统是军队总司令C.总统对议会负责D.总统任免政府官员【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法国的总统对议会部分负责,美国的总统与国会分立制衡,故D项正确;法国和美国的总统都是国家元首,故A项排除;两国的总统都是军队最高统帅,故B项排除;-3-政府官员属于行政系统,是总统任免的范围,故D项排除。6.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C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故选B项。7.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C.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D.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涉及到国家主权,清政府对这些的轻看表明清朝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淡薄,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没有体现出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8.胡适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树墩”是指封建正统思想B.“可以萌发”指民主共和观念的滋长-4-C.“树断了”是指推翻了封建制度D.“树墩”是指资本主义经济【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把大树砍断了指的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而“树墩”还在,这指的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封建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D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的君主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封建制度,故C项错误;“树墩”萌发指的是封建专制思想的滋长,故B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A.总统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责任内阁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五四运动爆发、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这三者而言,最重要的条件是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C.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答案】B【解析】三者比较共同点,五四运动首先是学生为主力军,后来发展到无产阶级为主力军;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由资产阶级开始逐渐转变为无产阶级,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故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思想条件,五四运动并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造成的,故A项错误;民族危机的-5-进一步加深是背景,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共产党的成立等,但不是最重要的条件,故D项错误。点睛: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在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的基础上成立的。1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B.中共三大的召开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D.北伐战争的开始【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历时三年半,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故C项正确;中共一大召开是在1921年,故A项错误;中共三大是1923年,故B项错误;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形成后开展的,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记忆教材基础知识就能作答,根据教材说明可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2.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简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A.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B.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本题须知时间轴上的两个主要事实,-6-即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及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据此可知,依次经历了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年巴黎公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故选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概况及意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概况及意义;13.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时间“1986年”“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可知,这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属于直接选举,只有C选项符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建国初期确立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选举,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所以都不能选。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4.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7-【详解】依据材料中“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可以看出主张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故A项正确;大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故B项说法错误;“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峡两岸的交流会达成的一种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C项与材料无关;“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初提出的,1984年的六届二中全会获得通过,故D项说法错误。15.从1950年到1951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D.“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还同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的结果,故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故B项错误;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C项错误;“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故D项错误。16.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6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C.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觉醒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三个时期所发生的的历史事件可以得出,五四运动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赢得独立;1979年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8-设与祖国统一·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17.二战后,美苏关系从盟友走向对抗的根源是A.二战中消灭德意日法西斯的总目标的实现B.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C.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D.互相抢夺势力范围和控制区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正是由于国家间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使得美苏之间由战时的盟友关系转向对抗,故B项正确;消灭德意日法西斯、实力对比变化、抢夺势力范围等均非根源,故ACD
本文标题:广东省揭西县河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2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