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时说:“试想,(教皇)保罗二世今天宣布上帝不存在,明天的基督教世界将是什么模样?”他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宣告苏联解体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B.信仰可以不同,但绝对不能怀疑C.必须坚持西方基督文明才能拯救这个世界D.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才导致解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对马克思主义存在怀疑。所以答案选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2.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由长官和书手站在正中,众人分别站立两旁,诵赞美诗;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太平天国是基督教化的运动B.传播基督教是太平天国重要内容C.宗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外衣D.传教士为太平天国制造舆论声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研究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宏大的农民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借着传播拜上帝教的名义而发动起来的。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特点23.如图是l857年至l905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数量增长示意图。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国内市场狭小阻碍了德国生产与资本的集中B.国家统一是德国卡特尔数量增长的直接原因C.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德国大企业时代到来D.半专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德国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857年至1905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数量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或者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复杂,或者由于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只有大批量生产才能赢利,所以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垄断组织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出现的。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的表述与题干中l857年至l905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不符;B选项错误,德国是1871年才完成统一的;D选项错误,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中共二大已经确立了民主革命的目标和纲领,所以A不正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已经逐渐克服教条主义,都是在井冈山的斗争时期,材料无从体现,所3以C、D不正确;依据材料“从莫斯科回来的同志轻视理论”,以及1928年在苏联境内召开的中共六大,主要是为了总结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可以得出大革命深受共产国际影响这一结论,所以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5.列宁认为:革命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因此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上述材料反映出①当时俄国已经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②当时苏维埃内部存在派系斗争③当时俄国存在和平夺权的可能性④列宁主张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可以判断这个是《四月提纲》,①是在十月革命后,故排除含有①的A、B、D三项,故本题选C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进程6.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A.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4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C.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1930年,《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结合八七会议和工农武装割据史实可知,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故C项正确。当时还中共已经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故A项错误。李立三的主张属于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学生需全面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当时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7.科学一旦发挥作用,就会使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化。19世纪下半叶,引发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科学成果是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B.达尔文进化论C.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D.爱因斯坦相对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科学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尤其是题干给出了时间提示:19世纪下半叶,牛顿经典力学产生于17世纪末,达尔文进化论虽然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但它是一部生物学著作,没有引发生产力革命性变化,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于20世纪初,只有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提出后,19世纪下半叶,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答案为C。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5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各个选项所涉及史实的掌握和对其影响的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8.2011年4月上海华联等超市销售“染色馒头”事件一经曝光,上海市长韩正要求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这件事情彻底查处。韩正在批示中提出:“每个环节都必须查实,依法严惩,严肃问责,及时向社会公布。”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始终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染色馒头”是关注民众饮食健康问题,韩正批示进行严查正是“三个代表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D项正确。先进文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先进生产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社会发展方向不符合材料人民利益主旨,故C项错误。9.据网络统计,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次。进入21世纪后,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大量频繁的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A.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B.加入WTO,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差距C.全球化日益加深人们对世界认识趋于理性D.发展中国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正不断深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次,是因为中国在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挑战居多,国人有种民族情绪高于融入全球化的现象,后来这类词汇很少使用,变得容易接受,这也是符合历史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在国人逐渐接受和融入全球化过程6中,变得更为理智,认识也更深入,故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影响10.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所述“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应该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允许把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应该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所以符合题意的应该是A项,当时的苏俄、中国都实行了开放政策。在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期间,美国对苏俄是敌视的态度,故B项错误;苏俄和中国引进外资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考点定位】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影响。11.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答案】A【解析】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1979年,以中美建交为标志;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答案为A。712.造成下表现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中国关税收入总额及在中央政府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情况收入比重1913年1697万元21%1928年17914万元41%1929年27554万元51%A.中国基本实现关税自主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图表信息可知,从1913到1929年,关税总额及收入比重增加,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相关所学可知,此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33年国民政府施行新税则,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C选项错误,此时期中国综合国力并未大幅提升;D选项错误,关税总额及收入比重增加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无关,此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未不断提高。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一个王朝都比较重视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和监督,这一点在《唐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各种贪赃受贿犯罪行为的概念、具体内容、定罪和量刑都作了详细规定。在多数情况下,官员与一般百姓犯同样的罪,对官员的处罚要比百姓重,主管官员与一般官员犯同样的罪,对前8者的处罚要重于后者。同时,唐代统治者在伦理道德上强调贯磐儒家纲常礼教原则,作为官吏为百从政的标准;在政治上限制官吏滥用特权;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俸禄,严格禁止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在法律上将惩罚、监察、考核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预防。——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隋唐卷》材料二从l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出现了一个公共官员最严重的腐败时期。大量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官员都想得到用权力来交换填满钱袋的机会,强大的私人利益集团能够轻而易举地收买公共官员。这些大公司的老板不惜重金贿赂官员、收买政客,将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间。更为不利的是,公众对这些腐败现象并不特别地反感。历史学家莫里森说:“对于许多人来说,正派似乎离开了公共生活。”1883年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使美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以“能力与功绩”作为录用与衡量官员标准的法律依据。l913年宪法第l7条修正案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国会参议员由各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过去国会
本文标题: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2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