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昆明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下列关于“这场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①运动中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②毛泽东是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③“这个丢失的省份”指山东省④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始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据材料“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五四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故①正确;毛泽东不是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故②错误;材料中“这个丢失的省份”指山东省,山东省被让给日本,故③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始终,故④正确。故①③④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故选C。2.蒋介石命令郑州绥靖公署:“决以有力一部扼守高城、枣阳地区,主力索共军主力,包围于桐柏、大洪山地区子以歼灭。”自6月26日起,国民党军队向黄安以西、经扶以东、孝2感以北的中原解放军阵地大举进攻。这反映了A.三大战役的序幕已经揭开B.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C.解放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D.国共展开了战略决战【答案】B【解析】从材料“自6月26日起,国民党军队向黄安以西、经扶以东、孝感以北的中原解放军阵地大举进攻。”可以看出这与解放战争有关,联系所学可知1946年6月底,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故B项正确。三大战役的序幕揭开是在1948年9月,故A项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国共展开战略决战是在1948年秋,故D项排除。3.2015年9月,中俄双方将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国还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B.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C.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D.美国出兵中国东北,牵制了日本绝大多数兵力【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并且它们也没有牵制日本绝大多数兵力,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4.1940年7月22日朱德、彭德怀等发布命令说:“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击正太路。”按照上述命令发动的战役应是3A.太原会战B.武汉会战C.百团大战D.徐州会战【答案】C【解析】本题须抓住时空限定“1940年”“华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共的百团大战。太原会战、发生于1937年,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徐州会战发生于1937年,ABD都不符合题目要求。因此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1940年7月22日”“彭德怀”“华北战场”结合百团大战的的相关史实可以选出。5.“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茅盾在《林家铺子》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林小姐的一双手在那堆衣服里抓捞了一会儿,就呆呆地站在床前出神。……她爱这些东洋货,她又恨那些东洋人;好好儿的发兵打东三省干吗呢?不然,穿了东洋货有谁来笑骂。”小说刻画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辛亥革命D.九一八事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她爱这些东洋货,她又恨那些东洋人;好好儿的发兵打东三省干吗呢?不然,穿了东洋货有谁来笑骂”可以知道该事件与东北三省和日本有关,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与东北三省和日本都无关,故A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虽然与日本有关,但是不涉及东北,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主民族运动,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46.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A.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C.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D.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答案】B【解析】“城市中心论”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的道路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B项正确;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是作战方略,并非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7.在综艺节目“见字如画”中,朗诵者朗读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它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这份公告应发布于()A.南昌起义时B.秋收起义中C.九一八事变前D.七七事变后【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30年代的国难应是指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故D项正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是国共之间的斗争,且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九一八事变前与材料中“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的信息不符,排除C。8.2005年4月29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握手,这是事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再次历史性握手。60年前握手的两党领导人和地点分别是:()A.孙中山陈独秀北平B.蒋介石毛泽东重庆5C.周恩来张治中北平D.李宗仁毛泽东重庆【答案】B【解析】据材料“2005年……60年前握手的两党领导人和地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握手,故B项正确;1945年孙中山早已逝世,故A项错误;1945年周恩来与张治中没有在北平会谈,故C项错误;李宗仁与毛泽东也没有在重庆会谈,故D项错误。故选B。9.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下列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乙、他率军参加枣宜会战,为国捐躯。丙、他率领致远号英勇抗敌,壮烈牺牲。丁、他指挥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A.林则徐、刘永福、邓世昌、彭德怀B.徐骧、张自忠、邓世昌、彭德怀C.刘永福、谢晋元、邓世昌、朱德D.徐骧、李宗仁、林永升、彭德怀【答案】B【解析】从材料“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可知,甲是徐骧;从材料“参加枣宜会战,为国捐躯”可知,乙是张自忠;从材料“率领致远号英勇抗敌”可知,丙是邓世昌;从材料“指挥百团大战”可知,丁是彭德怀。所以答案选B。10.2012年6月11日,风展红旗如画·2012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主题活动——“红色漫游·星火燎原”动漫网络传递活动登陆遵义。如果按照当时的行军路线,下一地点会是A.南昌B.瑞金6C.井冈山D.吴起镇【答案】D【解析】遵义会议发生在1935年1月,下一站应该发生在其后的历史事件,吴起镇会师是1935年10月,故选D。南昌起义是1927年,瑞金苏维埃成立于1931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开始于1927年,排除A、B、C三项。答案D1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B.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C.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D.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答案】B【解析】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进行北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对立,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第二次合作,八七会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太原会战是抗战时期,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顺序不符合题意。【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7(3)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12.周恩来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段话中的“起义”指的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答案】A【解析】据材料“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27年南昌起义的爆发,中国共产党创立自己的革命武装,故A项正确;秋收起义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黄花岗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武装起义,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武昌起义也属于辛亥革命,故D项错误。故选A。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精神”属于1919年五四运动,延安精神属于抗日战争时期,井冈山精神属于1927年到1934年,长征精神属于1934年到1936年,故①③④②组合正确,故A项正确;BCD项都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事件的时间、性质、特点等相关知识,学生再结合题干要求,对选项进行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814.“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五四传单)。你不能从材料中获得的信息是A.表达了当时爱国同胞的强烈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性质C.把中国人民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D.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反映的是希望工商各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斗争,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表达了当时爱国青年的强烈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说明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的和约上签字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5.著名歌曲《大刀进行曲》歌词中写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表达了中国军民团结一致、英勇抗战的心声。该歌曲最有可能创作于A.19世纪40年代B.20世纪初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50年代【答案】C【解析】从《大刀进行曲》歌词中的“鬼子”、“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抗战”等字眼可以获知其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即20世纪30年代,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91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A.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口号B.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C.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答案】D【解析】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革命领导权归属问题,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故D项正确;其他均不符合题意。17.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B.俄国帮助的进步性C.领导阶级先进性D.革命成果的丰富性【答案】A【解析】1924年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席卷中国大地,这场革命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故A正确,B、C、D与国民革命被称为“大革命”无关,排除。点睛: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由于参与阶层广泛,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故又称“大革命”。18.中国某事件发生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过的具有西方观念
本文标题: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2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