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1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16页。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合乎要求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下列各项与孟子的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A.上因天时,下尽地财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C.将欲取之,必先予之D.俭节则昌,淫供则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知体现的是孟子主张尊重自然规律,A选项符合题意。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强调的是德政,B选项排除。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指的是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C选2项排除。俭节则昌,淫供则亡强调的是勤俭治国,D选项排除。2.下表所列言论出自《孙子兵法》中的不同篇目。对上述言论相同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实用至上B.人文关怀C.知己知彼D.中庸守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子兵法》代表了先秦的兵家思想,以上理论强调慎重考虑之后才能出战,最好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体现了先秦兵家的慎战思想,强调的是人文关怀,B选项符合题意。实用至上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慎战思想,A选项排除。知己知彼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中庸守正的思想属于孔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3.“他们不能再像战国时期那样自由地兜售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不可能以投奔他国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天子垄断了知识和人才的市场,士人们要么放弃功名欲望,要么在一定程度上放弃或压抑自我的人格尊严,在这两难面前,选择后者的是多数。”促使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因素是A.民间私人讲学兴起B.世卿世禄制的废除C.儒学获得独尊地位D.汉代察举制的推行【答案】D【解析】3【详解】根据材料“天子垄断了知识和人才的市场”可知体现的是选官权掌握在天子手里,结合选项可知,察举制分为察举和征辟,征属于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员,D选项符合题意。民间私人讲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A选项排除。世卿世禄制的废除自商鞅变法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彻底废除,与选官制度无关,B选项排除。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属于思想文化专制,C选项排除。4.《红楼梦》第53回中写道,宁国府在黑山村有“八九个庄子”,荣国府有“八处庄地”。荣、宁两府的土地租给农民,并由庄头定期缴纳农产品以供荣、宁两府的日常需求。下面是黑山村向宁国府缴纳地租的清单。据此推知,当时的清朝A.人身依附关系解除B.封建庄园经济盛行C.实物、货币地租并行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黑山村地租清单: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共折银两千五百两”可知当时清朝的地租分为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并行,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黑山村村民对荣、宁两府的人身依附关系,A选项排除。材料谈及的封建庄园过少,无法得出“盛行”的结论,B选项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显著标志是手工业领域雇佣关系的出现,D选项排除。5.李鸿章在筹办轮船招商局时说:“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赖商为承办,尤赖官为主持。”曾出任轮船招商局帮办的郑观应认为:“第商务之战,既应藉官力以维持,而工艺之兴,尤必藉官权为振作”,并强调“用官以助商力之不逮”。上述两种观点4的分歧主要在于A.政府干预的程度B.企业资金的来源C.学习西方的目的D.抑商政策的存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赖商为承办,尤赖官为主持”可知李鸿章主张由商人经办洋务企业,官府进行监督;根据材料“而工艺之兴,尤必藉官权为振作”可知郑观应主张由政府经办洋务企业,因此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政府干预的程度,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企业资金来源的问题,B选项排除。二者都主张维护清王朝的统治,C选项排除。材料与抑商政策无关,D选项排除。6.陈独秀曾说:“前半期,即五四以前的运动,专在知识分子方面;后半期,乃转向工农劳苦人民方面。盖以大战后,世界革命大势及国内状况所昭示,使予不得不有此转变也。”材料中的“国内状况”主要表现为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立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军阀派系交替控制政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前半期,即五四以前的运动,专在知识分子方面;后半期,乃转向工农劳苦人民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选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A选项排除。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军阀派系交替控制政权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7.某历史小组开展以“月份牌”画为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下列三幅作品。下列口号与这三幅作品所描绘的内容密切相关的是5A.“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艰苦奋斗,勤俭建国”D.“备战、备荒、为人民”【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盛教”、“彭德怀”是朝鲜战争中的著名代表,因此体现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选项符合题意。“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口号,A选项排除。“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C选项排除。“备战、备荒、为人民”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D选项排除。8.从1973年起,中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举重联合会、国际赛艇联合会等,中国体育重新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表明A.邓小平全面整顿成效显著B.国民素质大幅度提升C.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结束D.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1973年起,中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举重联合会、国际赛艇联合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在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D选项符合题意。邓小平全面整顿是针对文革对经济破坏现象而进行的整顿,A选项排除。国民素质大幅度提升与20世纪70年代中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无必然的关系,B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6结束的结论,C选项排除。9.“陶片放逐法”首次使用是在公元前487年。雅典人非常后悔在公元前417年放逐了煽动家希帕布罗斯,使这位无名鼠辈遭受和最杰出人士相同的命运,违背了“陶片放逐法”的立法初衷,此后雅典再未动用过此法。这里的“立法初衷”是A.反对社会精英治国B.倡导公民自由平等C.确立主权在民原则D.防止僭主制度复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是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力工具,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僭主制度的复辟,D选项符合题意。雅典民主政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主权在民和轮番而治,因此雅典民主政治不属于精英治国的政治,A选项排除。材料“这位无名鼠辈遭受和最杰出人士相同的命运,违背了“陶片放逐法”的立法初衷”强调的是多数人的暴政,与公民自由平等无关,B选项排除。最早把主权在民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法国,C选项排除。10.法国大革命之初,英国时任首相小皮特公开宣称:法国人“将享受到的那种自由正是我所崇敬的”。后来,小皮特政府以“无政府主义的危险威胁着英国”为由,操纵议会于1794、1798年两度终止实施《人身保护法》。小皮特政府的政策转向A.由法国革命的进程所决定B.旨在顺应工业革命潮流C.反映出英国政治趋于保守D.说明议会监督职能弱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小皮特由羡慕法国大革命式的自由到用法律来抵制法国大革命式的自由,这说明小皮特认识到革命造成巨大的社会破坏,也间接说明了英国政治趋于保守,C选项符合题意。法国革命的进程所决定是导致小皮特政策转向的一个因素,但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政治趋向保守,A选项排除。顺应工业革命潮流主要体现在英国的议会改革和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上,B选项排除。材料与议会监督职能无关,D选项排除。711.鉴于美国最高法院曾数次裁定新政的相关法令“违宪”而造成新政的推行阻力重重,罗斯福总统在1937年3月关于司法机构重组的“炉边谈话”中指出,最高法院在当时不是以一个“立法机构”而是以一个“决策机构”的形象出现的。罗斯福意在A.塑造美国总统的亲民形象B.批评法院干涉影响政府效能C.改变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充分肯定立法机构尽职履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鉴于美国最高法院曾数次裁定新政的相关法令“违宪”而造成新政的推行阻力重重……最高法院在当时不是以一个“立法机构”而是以一个“决策机构”的形象出现的”可知罗斯福在强调法院于涉影响政府效能,B选项符合题意。塑造美国总统的亲民形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改变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罗斯福主要是批判法院对政府职能行使过多的干预,并非肯定,D选项排除。12.1970年9月,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指出:“其他国家对不结盟国家内部事务的干涉已经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上的差距不断扩大”“目前被富国所垄断的技术革命,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进步的主要机会”。这反映出,不结盟运动的关注点转变为A.发展经济的政治意义B.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C.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向D.美攻苏守的争霸态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他国家对不结盟国家内部事务的干涉已经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上的差距不断扩大”可知体现的是不结盟运动的关注点是发展经济的政治意义,A选项符合题意。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向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C选项排除。美攻苏守的争霸态势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8非选择题共12小题(含选考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不仅关乎城市本身的发展更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材料一刘邦称帝,初定都洛阳。多数大臣认为:“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洛阳东有咸皋,西有毅、渑、倍河,乡伊、洛,其阖亦足恃也。”留侯张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毅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于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摘编自柳华《从西汉定都长安看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问题》材料二两京制始于西周。西周都镐京,同时经营洛邑;西汉都长安,实以洛阳为陪都;东汉都洛阳,又以长安为西京;唐都长安,洛阳居于陪都地位,武则天曾一度迁都洛阳;北宋都汴梁,以洛阳为西京。——摘编自王明德《南京与北京:中国古代都城的两极发展与空间互动》材料三为了更接近东南方经济重心获取资源以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草原民族的势必然也随之由西向东转移。“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因而不仅辽朝,而且金朝择都时都看中了北京,“燕盖京都之首选也”。此外,隋代以后大运河的兴修使得南北大规模物资运输成为可
本文标题: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2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