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南省浏阳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湖南省浏阳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见周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周代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享有世袭统治的权利,但对周王要担负定期朝贡、军事拱卫的义务。题干中,周幽王点起烽火,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体现了分封制的特征,故选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每院(议会参众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A.总统控制议会B.总统权力大,议会权力小C.总统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没有体现总统对议会的控制,只体现总统受议会限制,故A错误。宪法规定总统受议会制约,无法看出总统与议会权力大小,故B错误。宪法规定议会可以以绝对多数要求总统召集两院开会,这体现了总统受到议会的制约,权力受议会的限制,故C正确。题干内容体现了行政权受立法权牵制,并未体现行政权高于立法权,故D错误。3.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史大夫-2-【答案】D【解析】丞相是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D项正确;太尉负责军事,故A项错误;廷尉负责司法,故B项错误;丞相负责处理全国政事,故C项错误。4.唐朝元和十三年,皇甫鎛为了谄媚皇帝,上书请求减少官员的俸禄以节约朝廷开支。皇帝下诏书批准后却被给事中崔祐驳回,事情无果而终。根据材料来看崔祐是下列哪一机构的官员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户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如遇不可执行的诏令可以驳回,重新交由中书省制定。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崔祐应该是门下省的官员。故选B。尚书省负责执行,其具体执行的机构是下设的六部。因此ACD均不符合题意。。考点:三省六部制点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与此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掌握。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直只说明宋朝各职能部门之间互不干涉,并未体现宰相权利范围的问题,故A错误。专制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由题干知中书省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三司管财政,三个职能部门之间互不干涉,都对皇帝负责,体现了君权对相权的控制,故C项正确。题干中中书省、枢密院、三司都是中央机构,未谈-3-及与地方关系,故D项错误。6.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产生于隋唐时期,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因此题干“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的说法错误,排除A;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过很大的积极作用,而题干中的评价过于片面,因此题干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C项正确;BD两项说法均不够全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的变迁·科举制7.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直只说明宋朝各职能部门之间互不干涉,并未体现宰相权利范围的问题,故A错误。专制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由题干知中书省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三司管财政,三个职能部门之间互不干涉,都对皇帝负责,体现了君权对相权的控制,故C项正确。题干中中书省、枢密院、三司都是中央机构,未谈及与地方关系,故D项错误。8.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②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③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④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4-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雍正帝为办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这样,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所以排除③,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的军机处9.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是建立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基础上的”。得出这种结论的理由包括①只有男性公民享受政治权利②妇女无政治权利③奴隶和外邦人无政治权利④工商业活动者享有公民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只对雅典的公民群体,而且是对成年男性公民开放,把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排除在外。外国移民和他国公民的工商业者还是没有公民权,所以排除④,故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1)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5-(2)主权在民: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的决策,是“主权在民”的集中表现。(3)轮番而治:公民轮流担任公职,负责国家事务。(4)崇尚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雅典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政治原则。(5)权力制约: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互相交错。10.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是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元老院D.民众法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职责是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民众法庭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元老院是一个审议的团体,它在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政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故A符合题意,排除BC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公民大会11.“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材料反映了罗马法A.注重按律判决B.维护贵族利益C.主张轻罪重罚D.主张不告不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它并不保护奴隶的权利,对奴隶的惩罚不可能有法律依据,排除A。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层的利益,古罗马奴隶主阶层主要是贵族,可见罗马法维护贵族利益,B项正确。材料意在突出保护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而非“轻罪重罚”,排除C。材料中并未涉及“不告不理”原则的内容,而是强调罗马法维护贵族利益,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2.关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在平民反对贵族长期斗争中取得的B.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C.它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D.它对于平民的最大好处就是量刑有法可依【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在罗马法的发展中,从形式上看,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6-法到成文法的变迁。其中《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的开端,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斗争的结果,其作用主要是以成文法的形式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了平民利益,因此ABD都属正确表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因此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13.电影《鸦片战争》中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下列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的决议【答案】C【解析】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是国家元首,但是“统而不知”,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故C错误,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均正确,排除。14.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番话的意图是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限制C.美国应该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D.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麦迪逊的意思是人非天使,需要政府进行管理,政府非天使,也需要对政府进行约束控制,这体现了美国分权制衡的思想,对权力进行牵制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政权的出现,故选D;A、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与题干意思相反,排除。15.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其特点是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宰相只对皇帝负责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7-【解析】【详解】国王“统而不治”符合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特征,排除③;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为虚,君主专制为实。德意志皇帝大权独揽,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宰相只对皇帝负责,故①②④正确,故排除ABD,选C。16.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制和英国内阁最根本的区别:当时中国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英国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国家,明朝内阁制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最高权力由皇帝掌握,英国内阁则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行政机构,故D项正确;英国内阁制形成后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只是国家的象征,A错误;明朝最高权力在皇帝手中,而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B错误;明朝的内阁长官称首辅,故C项错误。17.1839年林则徐给当时的英国女王信中写道:“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禀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由此可见,清政府()A.国力强大以世界霸主身份自居B.放弃了闭关锁国实行对外开放C.区别对待鸦片走私与正当贸易D.依法剥夺了洋商在华的贸易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可以看出,林则徐所代表的清政府希望将鸦片走私与正当贸易相区别,而不是剥夺洋商在华的贸易权,也不是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故排除BD,应该选C;A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8-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背景18.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
本文标题:湖南省浏阳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