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次统练试题(含解析)
1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统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4分,共44分)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指的是A.焚书坑儒代替百家争鸣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D.察举制度代替世袭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可知题目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变迁,而焚书坑儒属于思想文化领域,故A错误;题目省略号前阐述的是西周分封制,省略号后阐述的是秦中央集权制度,本题等同于回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B正确;土地私有代替井田制是指土地制度的变化,而材料反映的是政治体制的变迁,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治体制的变迁,但察举制代替世袭制度则是选官制度的变化,故D错误。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2【答案】A【解析】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没有体现“权利牵制”,清朝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没有引文所述特点,所以③④不对,排除。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分立,互相牵制,而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且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①②对,答案为A。3.钱穆认为,这种选拔方式骤看极合情理,然而切实施行中却存在毛病……读书求学,便有诸多限制,读书机会很不易得。但对于一个读书家庭来说却是极为简单的。因此,当时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而同时便是有钱有势的家庭。“这种选拔方式”是指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B【解析】世官制与读书无关,仅与血缘关系有关,故A错误;察举制看似与读书无关,但是其注重才能,并且最终强调该制度导致的结果是“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而同时便是有钱有势的家庭”所以该制度应该是察举制,故B正确;九品中正制主要与门第有关,与读书关系甚小,故C错误;科举制与读书有关,主要依靠才学来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员的垄断,故D错误。4.下列四幅图反映了北京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名称的变化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3B.③④②①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答案】B【解析】【详解】从①图中的“京师”“直隶”可以看出是清朝时期,从②图中的“大都”“中书省”可以看出是元朝时期,从③图中的“燕”可以看出是西周时期,从④图中的“节度使”可以看出是唐朝时期。因此正确排列顺序是③④②①,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A、C、D项。【点睛】本题属于排序选择题。此类试题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首尾结合法,即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其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5.下图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享受民主的主体范围逐渐扩大B.逐步重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C.监督保障机制逐渐完善D.对公民权的限制逐渐松弛【答案】C【解析】从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对议事会的制约、陶片放逐法对危害民主的人的威慑以及实行“公薪制”,说明雅典的监督保障机制逐渐进步完善。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D项。46.孟德斯鸠从掌握最高权力范围的角度区分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即“全体人民握有最高权力时,就是民主政治;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时,就是贵族政治。”按此标准,英国制度革新中从贵族政治转向民主政治的关键是A.1215年《大宪章》B.1688年“光荣革命”C.1689年《权利法案》D.1832年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是英国制度革新中从贵族政治转向民主政治的关键。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属于“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时”,排除A、B、C项。7.“他们认为,1776年的口号已过去了,美国需要的是一体化,而不是州权。”材料中的“他们”A.要求实现中央集权政治B.主张实行联邦体制C.确立了国会的最高权力D.极力推行共和主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1776年的口号已过去了,美国需要的是一体化,而不是州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的口号,即实现美利坚民族的独立,但独立初的美国实行联邦体制,地方的权力大,不利于美国总体发展。后来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实现了从邦联制到联邦制的转变,故选B。A项“中央集权”说法错误;美国权力之间相互制衡,排除C;D项“共和主义”没有体现。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1)分权制衡原则: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三权分立,5互相制约。(2)民主(主权在民)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管理国家,以代议制为基础;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实行任期制;1789年增加10条修正案,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也体现了民主精神。(3)联邦制原则:美国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同时各州也有处理本州范围内部事务的权力。(4)共和制原则:宪法废除贵族头衔和世袭职务,规定所有的公职向人民开放,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民选的;国家和政府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不为个人谋利益。8.《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注意题干中要求选择的是错误的,从革命史观角度是说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但客观上却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逐渐的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接受到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两种文明形态开始碰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B、C项说法均正确,D项错误,从社会史观上说,主要指鸦片战争引起人们生活及习俗的变化,而不是民族工业兴起,民族工业兴起应该是从现代化史观说的。9.“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举国争言洋务”、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署,民族危机严重,很多人思想观念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南京条约》刚刚触及国人天朝上国的架子,很多人仍没有清醒过来;B项和C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署,此后掀起洋务运动,但是当时顽固派势力仍然很强大,很多人仍然认为中国是好的,不用向西方学习。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0.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C.具有明显的妥协性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见,武昌起义后,担任各省最高军政长官的背景中,封建地主官僚投机革命,占了很大比例。这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选C。依据所学知识,A、D两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革命性质信息,故排除B。11.“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这种“心理的状态”对文字史料的作者影响最少的是A.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B.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C.该事件所产生的后果D.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答案】A7【解析】“心理状态”指的是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是二手史料,二手史料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该事件所产生的后果、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往往带有主观色彩,即受“心理状态”影响大,而地点受影响往往很小,选A是符合题意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6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汤因比《历史研究》(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材料二(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过敏可以自由请愿等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似乎没什么新意……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10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美国的历程》上册商务版1995年(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维护民主的?材料四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国情和美式民主的“混血儿”。(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临时约法》继承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哪些原则,又有什么新发展?有人说,“《临时约法》在中国缺乏有效实施的社会基础”。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共和国时期,为协调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习惯法8发展为成文法;罗马在征服扩张过程中出现了民族矛盾、经济纠纷等新问题、新矛盾,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2)文件:《权利法案》。理解:重申了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继承和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制;从法律上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3)制定1787年宪法,通过联邦制,在广阔的地域上建立了新型共和国,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实行代议制民主形式,突破了直接民主的限制;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维护和保障民主。(4)继承:权力制衡(或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发展:实行责任内阁制。同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专制势力和反民主势力强大;广大人民的民主意识淡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方国家的民主法律制度,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应当联系所学,从共和国时期《十二铜表法》的制定背景和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背景来说明。(2)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二中的文献是英国的《权利法案》。对材料中这句话的理解,应当联系所学,从继承和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制,但实际上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等方面来说明。
本文标题: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次统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3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