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试题(三)(含解析)
1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试题(三)(含解析)1.公元前554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变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由此可推知A.贵族政治已经终结B.封建土地所有制完全建立C.平民利益成为子产执政的出发点D.子产的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子产的改革是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私田大量出现,子产的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D符合题意,正确。贵族势力依然存在并强大,“已经终结”表述不准确,故A错误。“完全建立”不准确,春秋战国是正在形成阶段,故B错误。庶民不等于平民,平民利益不完全等同于子产的政权基础,故C错误。2.有学者指出,若论三省之来历,就官职名义言,原本都是内廷官,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长官,和以前性质完全不同。对此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B.提升行政效能是变化的根本原因C.官僚体制已经发展完善D.体现了家天下向公天下的转变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中央官制的变化(三省长官从内廷官变为外朝长官)其根源在于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A。B项行政效能提升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错误。C项“已经”言过其实,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3.《续资治通鉴》记载,(宋代)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2娶,后为张齐贤所得,向为此记恨在心,闹得不可开交。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婚姻观念B.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C.士大夫婚姻观念彻底转变D.理学失去官方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士大夫争相蠃取“携资再嫁”的寡妇,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人们的婚姻观念,故选A。B没有体现。C“彻底”不准确,排除。D不符合史实,错误。4.余英时认为,明清儒家的政治社会思想产生了一种新倾向,而这一倾向则对晚清儒家接受西方观念发挥了暗示的作用。据此可以推知A.明清儒家政治社会思想占据主流地位B.明清儒家思想背离了传统的孔孟之道C.明清之际的新思想与西方观念一致D.明清之际的新思想暗含时代的进步因素【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而这一倾向则对晚清儒家接受西方观念发挥了暗示的作用”,表明明清之际的新思想暗含时代的进步因素符合时代特征,故选D。明清时主要是考取功名的儒家思想占据主流,“明清儒家政治社会思想占据主流地位”不准确,A排除。B没有背离,错误。与西方思想观念并不完全一致,排除C。5.下表为中国主要进口货占进口总值的百分比(1870~1910年),据此反映当时中国年份总值(1000海关两)鸦片棉纱谷物面粉糖烟草煤煤油机器铁路材料车辆其他18706369343.03.00.040.1-0.09---53.773189012709319.515.39.60.9-1.63.20.3-49.6191056296512.013.67.74.82.01.84.71.53.8481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C.商品经济日趋占主导地位D.民众生活被国际环境所左右【答案】B【解析】【详解】1870~1910年,进口煤、机器、铁路材料车辆等的比例增加,表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材料无法推断出关税主权是否丧失,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瓦解,但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众生活可能受国际环境影响,但不能左右,故D项错误。6.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特辟《国内劳动状况》专栏,先后报道了北京男女佣工、河南修武煤矿、唐山煤厂、山东东平县佃户等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该报道表明A.民旋资本主义对工人剥削强B.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深远C.知识分子始终关注民众权利D.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五四运动前夕新闻报道关注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说明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并日益增强,逐渐关注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故D项正确。材料中讲述的是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专门报道关注了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并未提到民族资本主义剥削的相关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讲到了《每周评论》的一个专栏报道中关注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与实业救国思潮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五四运动前夕刊物报道了劳动者4生活状况,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始终关注,故C项错误。7.1939年3月,国民党对国民进行总动员称:“唯忠与孝实中华民族立国之本”,昔日尽“忠”对象为君主,今日则为民族国家;今日行孝对象应由亲亲之义而推及于同国同族之相保。由此可见,国民党旨在A.继承和发扬儒家的正统思想B.争取广大民众对政府的支持C.提倡忠孝以图维护一党专制D.利用传统道德激励民族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主要是讲国民政府将传统忠君孝亲思想引申到忠于国家和孝于民族同胞,这是利用传统道德激励民族精神,因此D项正确。材料主要讲的是国民政府将传统忠君孝亲思想引申到忠于国家和孝于民族同胞,这是利用传统道德激励民族精神。国民党的主导思想是“三民主义”非儒家思想,而且继承和发扬儒家正统思想并非材料的主旨,A项错误。1939年前后,面对日本的全面侵华和正面战场的严重失利,国民政府将传统忠孝思想进行引申,以激励民族精神,共同反抗外来侵略,并非仅仅表面上争取民众支持,故B项错误。材料中“忠于国家和孝于民族同胞”,并非强调国民党的一党专制,C项错误。8.1961年3月,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向毛泽东汇报安徽省实行“贵任田”的情况,并在会上介绍“包产到户”的做法。毛泽东表示可以试验。据估计,到1962年上半年,全国20%农村地区、安徽80%农村、贵州40%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反映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广B.国家调节失衡的工业农业比重C.严峻形势下对政策的局部调整D.国家的调整政策得到长期坚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等带来严重的经济困难的背景下部分国家、省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探索。材料反映的是20世5纪60年代初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等带来严重的经济困难的背景下的“包产到户”探索,反映了在严峻经济形势下对政策进行的局部调整,故C项正确。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逐步渐进地在全国推广,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工业、农业的比例问题,B项错误:这一措施短暂实施,效果有限,并未得到长期坚持,排除D项。9.西塞罗(前106年~前43年)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据此可知,古代罗马A.公民内部一律平等B.法律保障特权阶级C.成为平等思想渊源D.法学高度成熟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西塞罗强调“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这实际上是自然法强调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基本权利,而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因此D正确。据材料“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可知,西塞罗认为罗马内部公民地位不相同,但法律应保障公民权利平等,因此公民内部并非一律平等,故排除A。材料并未涉及法律对特权阶级的保障,故排除B。西塞罗认为公民享有权利平等,但不能就此认为是平等思想的渊源,故排除C。10.下表是1820~1926年英美进口关税率(%),材料旨在说明1820187519131926英国45~55004美国34~4540~5033206——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A.工业革命成就自由贸易B.美国设置贸易壁垒抵制世界市场C.英美降低关税倾销商品D.英国通过调整税率制约美国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工业革命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者反对重商主义,英国逐渐放弃重商主义而开始自由化贸易。在英国废除重商主义的同时美国开始崛起,在1800年之后开始保护本国商业活动,因此19世纪初美国进口关税很高,这同时保障了美国国内工业发展。随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亦降低进口关税率,减少政府保护,促进资本主义自由贸易发展,因此A正确。根据表格,1820~1926年间,即英国工业革命后期至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后,英国、美国相继不同程度地降低进口关税率。美国进口关税率逐年下降,实际上是扩大进口,降低贸易壁垒,融入世界市场,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出口关税率,因此无法判断英国商品出口量,故排除C。材料涉及英、美降低进口关税率,不能判断英国是为了制约美国才降低进口关税率,故排除D。11.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中写道:“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这表明布哈林A.坚持新经济政策恢复货币B.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C.据国内外实际情况提意见D.背离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和“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7厂”,布哈林强调要实现国家工业化,也不能忽视货币供应问题,因此B正确。根据材料,布哈林强调“工业化”的实现和货币供应,无法得出其坚持新经济政策,故排除A。材料未提及国外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运用货币关系不代表背离社会主义发展,故排除D。12.1991年7月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这表明当时A.美苏核发展受制于其他国家B.美苏对峙局面发生重大转变C.美苏势均力敌无意改变现状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时美苏订立削减核武器条约,这不仅减少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还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这对当时美苏全面“冷战”局部热战的对峙局面带来重大转变,因此B正确。材料叙述了1991年7月美苏签订关于削减核武器的条约的史实。两个国家之间协约的订立,是以国家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当时美国处于发展状态,而苏联、东欧形势急转直下。美国希望保持核优势,苏联欲减少因军备竞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压力,因此双方订立条约。故排除A、C。材料不能体现出当时时代主题,故排除D。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国城市就具备了城、池。城墙体现了国家的权力和天朝帝国的威严。城池保护了代表皇权的官府衙门,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殊地位。但是,在近现代,这些城墙越来越被视为阻碍贸易流通和人们出行的历史遗迹,尤其是当城门在日落时关闭,拂晓时开启的时候,大批的商人小贩带着他们的商品,聚集在城门口,常常造成严重的交通阻塞。到清末,在大部分城市,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业中心已出现在城墙之外,城墙不仅分割了城市和乡村,而且分割了不同的城区。这样的现象在通商口岸尤其突出,比如天津、上海和广州。在这些城市,外国租界都在城外,华界都在城内。大多的商业活动都在城外进行。所以,民国时期城市改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拆除城墙。——摘编自周锡瑞《重塑中国城市:城市空间和大众文化》等8材料二明清时期,皇墙既是拱卫帝都的一道军事防御,又是把皇家属地跟百姓居所,即统治者和平民的生活圈划分开的禁垣,这是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实用价值;红墙黄瓦的禁垣象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令平民产生心理畏惧,这是其符号价值。随着民国的社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皇墙原先具有的两种价值都已失去,但却产生了作为“古物之荟萃”的文化遗产价值。1928年10月至11月间,工务局长华南圭和市政府之间关于“毁墙”与“护墙”、“新”与“守旧”的争执,正说明其时北平社会正处于对皇墙
本文标题: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月考试题(三)(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4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