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1.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及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和产业转移状况。2.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的背景和意义。3.学会利用案例分析评价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区域经济联系1.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2.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3.表现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和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3.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日益密切。4.在合作中实现相互发展。三、资源跨区域调配1.背景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能源资源优势突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2.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3.主要工程(1)南水北调:2线路东线中线西线调水源地长江下游扬州段丹江口水库及三峡水库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受水地区天津、烟台、威海北京、天津黄河上游(2)西气东输:①工程起止点:一线(干线):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二线(干线):西起霍尔果斯东到广州。②意义:环境效益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经济效益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效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3)西电东送:①含义: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②实施原因:电力资源分布及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③意义:将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煤炭资源调配为例)(1)影响:①调出地: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②调入地:产生大气污染、废渣处理等环境问题。(2)总体评价: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四、产业转移1.意义(1)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2)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2.我国的产业转移(1)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益。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产业发展的转变:①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②由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过渡。3(2)地域表现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欠发达地区:环境污染加重[问题探究]读教材P27图1-21和P29图1-23,探究下列问题。探究1据图写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干线经过的省、市、区的简称。提示:依次经过的省、市、区有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探究2西气东输一线干线管线途经黄土高原时,线路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为了充分利用陕北靖边油气田的天然气作为补充气源。探究3西电东送北路工程输送的主要电能类型是什么?提示:输送的主要是火电。探究4西电东送工程主要开发的是我国哪三大流域的水电资源?提示:主要开发的是黄河上游、长江中上游以及珠江上游红水河流域的水电资源。[总结深化]1.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2.南水北调概况调水线路东线中线西线线路走向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并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4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到烟台、威海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长江水入黄河上游可调水量大较大较小源地水质差较好最好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虽地势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地形复杂,工程量大现有可利用的配套设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有丹江口水库和三峡水库可利用可利用的设施极少3.西气东输西气东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如表所示:地区项目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激活沿途省区基建、商运等的发展潜力,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东部地区各省市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建立天然气网络和城市天然气供应网,极大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但管道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4.西电东送工程分析(1)三线概况:5(2)西电东送的原因和意义:[方法技巧]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2)解决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3)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分析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的评价: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输入地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对点演练]2014年4月29日,南水北调工程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南水北调工程将改善城市供水水质。读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线路图,完成1~2题。61.关于东线和中线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线仅向北京、天津输水B.中线沿途需铺设管道,工程量大C.东线全部都需要逐级抽水,耗能大D.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水质较差2.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线能有效缓解长江洪涝B.中线可削减夏季长江的洪峰C.有助于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质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解析:1.B2.A第1题,读图可知,东线除了向北京、天津输水外,还向山东输水,A错误;中线沿途要经过汉江和黄河,因此需铺设管道,工程量大,B正确;东线工程,在黄河以南需要逐级抽水,耗能大,黄河以北可以顺着地势自流,C错误;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途排污量较小,水质较好,D错误。故答案选B项。第2题,长江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荆江河段,南水北调的东线从荆江河段的下游调水,对洪涝多发的荆江河段调节作用不大,A不正确;中线从长江的支流汉江调水,可以减少下游河流的洪水量,因此可以削减夏季长江的洪峰,B正确;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增加水循环的速度,因此有助于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质,C正确;由于上游调水,导致入海水量减少,从而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D正确。故答案选A。皖电东送工程是我国首条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到达上海,线路全长656km,共有1421座铁塔。读图回答3~4题。3.安徽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来自于()7A.水能发电B.风力发电C.火力发电D.核能发电4.皖电东送工程对安徽的意义主要表现在()A.改善淮南环境污染状况B.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C.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D.减轻公路运输压力解析:3.C4.B第3题,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到达上海,读图可知,安徽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主要为淮南的煤电,属于火力发电,故选C。第4题,皖电东送工程会加剧淮南的环境污染,A错。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B对。火力发电不属于清洁能源,C错。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对公路运输没有影响,D错。故选B。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回答5~6题。5.关于该工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工程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B.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十分短缺D.促进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6.该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减少四川省的酸雨发生B.干线主要经过东部经济地带C.对沿线地区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D.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解析:5.C6.D第5题,天然气管道工程具有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的建设能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能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东部环境质量,同时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线路途经的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十分丰8富。第6题,该工程没有经过四川省;干线主要经过西部和中部经济地带;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沿线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但不是极大的破坏;该工程能提高珠江三角洲的天然气消费比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问题探究]读教材P32图1-27,探究下列问题。探究1广东边远地区有哪些吸引产业迁入的因素?提示:①劳动力、土地、房租廉价;②工业原料资源相对丰富;③基础设施、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的显著改善。探究2产业转入区如何才能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提示: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改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③提高劳动力素质;④提高服务水平等。[总结深化]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转移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项目特点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发展阶段低级阶段工业生产规模较小对环境的破坏不大重化工业阶段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9高科技产业阶段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又趋于减小区域产业发展过程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逐步过渡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减小产业地域分布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拓展延伸]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迁出地,二是迁入地。对于迁出地来说,由于劳动力价格高,地价和房租较高,人口稠密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而在迁入地,劳动力价格低,地价和房租低,环境相对好,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在此进行生产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迁入地对某些工业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导致工业向这些地区转移。[对点演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香河县地处京津之间,距北京市中心45公里,县政府积极构筑机器人产业港,引进高新机器人产业,2016年有30余家来自京津地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签约入驻,初步形成了涵盖核心配件等机器人产业体系,据此完成1~3题。1.相比河北,我国机器人产业初期选择落户京津地区主要考虑的是()A.交通运输网络B.劳动力成本C.靠近原料产地D.教科研实力2.促使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向香河县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密度B.城市职能C.市场因素D.内部交易成本3.相比京津地区,香河县目前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优势是()A.产业基础好B.优美的环境C.生产成本低D.交通通达度高解析:1.D2.B3.C第1题,注意题中两个关键词“相比河北”“初期”。机器人产业属于技术导向型产业,对知识和技术要求很高。无论是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还是国外机器人产业转移,初期落户京津地区主要考虑的是技术因素,尤其是与河北相比,京津地区的技术优势明显。确定答案为D。第2题,审题时注意题目重点在促使机器人产业转出北京的主要因素,类似于“推力”,而不是香河吸引机器人产业的因素。文字材料中,明确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再结合区域城市化过快,10北京出现各种大城市病,解决的根本措施在于“疏散大城市职能”。确定答案为B。第3题,注意关键词“相比京津地区”“目前”,题目重点在香河吸引机器人产业的因素,类似“拉力”。显然,香河县的产业基础、交通通达度不如首都北京,排除A、D选项。香河县地处京津之间,距离近,区域相互影响,
本文标题:2019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4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