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章末综合检测卷(五)(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完成1~2题。1.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A.①B.②C.③D.④2.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比例D.调整源地能源结构,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解析:第1题,我国的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第2题,A选项是对东部地区的主要作用;B选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C选项中,西气东输主要面向城市,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D选项西气东输可调整源地的能源结构,减少薪柴的使用,利于生态保护。答案:1.B2.D2012年9月28日,福建闽江水系跨区域调水工程开工。项目完工后,以永泰龙湘水库作为引水工程的龙头水库、以莒口水闸作为调蓄水闸,可有效提升福州城区、平潭、长乐、福清等地的安全供水保障能力,预计受益人口达334.8万。下图为闽江调水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2-3.福建实施闽江水系跨区域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是()A.平潭综合试验区等地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B.闽江水系径流量大,并且季节变化幅度较小C.福州等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大、增长快D.沿线地形平坦,工程难度小,基本能自流引水4.闽江水系跨区域调水工程实施后的影响是()A.调入区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B.闽江流域旱灾发生频率增加C.加剧福州等城市的地面下沉和海水倒灌D.闽江流域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增强解析:第3题,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这是实施闽江水系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第4题,闽江上修建调水工程后,会使得闽江流域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增加。答案:3.C4.D“银东直流输电工程”西起宁夏宁武,东至山东胶州,全长1333千米,是我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之一。结合材料与银东直流输电工程示意图,完成5~6题。5.目前,宁夏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来于()A.水能发电B.风力发电C.火力发电D.核能发电6.“银东直流输电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意义表现为()A.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B.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彻底解决东部地区环境问题C.促进东部地区高耗能企业的发展,缓解东部地区就业压力D.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解析:第5题,宁夏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可利用煤炭资源发展火力发电。第6题,银东直流输电工程的建成,可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但不能彻底解决;可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3-答案:5.C6.D下图示意中亚通向中国的输气管线。据此,完成7~8题。7.除天然气外,我国还可从中亚进口()A.棉纤维、原油B.机械设备、丝织品C.货运车辆、钢材D.电器、电子产品8.中亚天然气资源的调入,对我国的影响是()A.促进电子工业升级换代B.入境务工人员明显增加C.提升我国的能源安全性D.根本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解析:第7题,中亚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在河流沿岸,因灌溉水源充足,农业较发达。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白金之国”,棉花产量大。中亚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气源地。第8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加,导致能源供应缺口加大,故通过多种渠道进口能源,成为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但该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中亚地区能源的调入可以减少我国对中东等能源产地的依赖,提升我国的能源安全性。答案:7.A8.C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之一的某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口岸的公路瘫痪,全球70%的电脑将加价。目前,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东莞有3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南东莞”之说。读“世界电脑产业空间发展示意图”,完成9~10题。9.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是()A.交通便捷,劳动力廉价B.高校众多,技术先进C.地形平坦,气候优越D.资源丰富,农业发达10.大量电脑生产企业在东莞投资建厂,不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B.提升产业结构层次C.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4-D.吸引大量移民迁入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知,东莞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交通便利。高校众多、技术先进不是东莞的优势;地形平坦、气候优越、农业发达与电脑生产的关系不大。第10题,大量电脑生产企业在东莞投资建厂所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就业、提高产业结构的层次、吸引大量移民迁入等方面。产业集聚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答案:9.A10.C产业梯度主要指由于国家或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禀赋、经济、技术、产业分工差异而在产业结构水平上形成的阶梯状差距。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据此,完成11~12题。11.①②③④代表的产业要素分别是()A.能源、劳动力、资本、技术B.劳动力、资本、能源、技术C.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D.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12.目前中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能源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C.资本密集型D.技术密集型解析:第11题,图示①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基本没有;②集中于东部,中部较少,西部没有;③中、东部集中,西部较少;④集中于中、西部,东部较少。结合我国中、东、西部各优势要素,可判断答案。注意产业梯度反映了产业结构水平,则图中①水平最高、④水平最低。第12题,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但由于近年来土地、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土地和工资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答案:11.C12.B我国区域经济形成了明显的东、中、西部梯度差异格局,为产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提供了可能。为了能引入大规模的资本和企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升级,广大中西部地区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下图是我国中西部18个省(区、市)承接产业转移竞争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5-13.图中强竞争力型的省级行政区,其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强的最主要因素是()A.丰富的矿产资源B.区位与交通C.优惠的国家政策D.丰富的劳动力14.中西部地区承接的东部产业转移的主体产业是()A.仪器仪表制造业B.石油化工业C.纺织服装制造业D.钢铁工业15.为了增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缩小中西部区域经济差距,采取的措施是()A.改善生态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压缩传统工业规模,加强科技投入C.开发矿产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D.通过区域合作,实现区域连片发展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属于强竞争力型的是河南省和湖北省。与中西部地区其他省级行政区相比,河南省和湖北省的矿产资源、劳动力和国家优惠政策都不具有优势,但是河南省和湖北省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是我国主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凭借其区位和交通优势,其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最强。故选B。第14题,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经济、科技较为落后,但劳动力廉价、丰富,其主要承接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选项中只有纺织服装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故选C。第15题,西部地区科技力量薄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符合实际,A错误;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其传统工业规模不大,无须压缩,B错误;西部地区资源都较为丰富,开发矿产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是西部缩小与中部的经济差距,增强其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的可行方法,C错误;西部地区可通过区域合作实现区域连片发展来增强竞争力,缩小中西部区域经济差距,故选D。答案:13.B14.C15.D二、综合题(40分)16.下面两幅图分别是美国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6-美国北水南调示意图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示意图(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5分)(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5分)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即可判断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和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盈亏。同理可以分析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第(2)题,从工程建设角度考虑,也就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第(3)题,从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加以分析回答。答案:(1)①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②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难度大、投资高。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3)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治理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三省市发展应各有侧重,北京市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图1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图。材料二3年后,在北京工作、天津出差、河北生活的“三栖时光”,不再只是浪费在路上。可以基本实现京津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地区相邻城市“1.5小时轨道交通圈”。图2为京津冀“1小时轨道交通圈”。-7-图1图2(1)简述京、津将河北作为其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原因。(6分)(2)许多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把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了北京,试分析原因。(6分)(3)分析“1小时轨道交通圈”的形成对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意义。(8分)解析:(1)注意河北相比京、津,优势体现在资源、土地、劳动力等方面。(2)注意材料中关于北京的定位,能体现其优势。(3)可围绕缩短了区域间的时间距离来分析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思路(1)可从三地发展程度入手,分析河北工业区位优势;(2)可从总部、研发中心需要的条件,以及北京具有的优势角度分析。(3)经济意义体现在个体收入、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优化升级方面;社会意义体现在就业、缓解人口压力等方面。答案:(1)紧邻京津,距离近;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较低;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任答三点得6分)-8-(2)地处中心地带、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政治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社会协作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任答三点得6分)(3)经济意义: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增加区域内短途旅游业的收入;加强区域内各城市的联系,增加商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分)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疏散大城市的人口,缓解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促进二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形成城市群;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4分)
本文标题:2019秋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卷(五)(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5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