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读“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完成第1~2题。1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崇拜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A.原始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环境文明解析: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加快,人们加强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高,人类试图征服自然,环境问题日趋尖锐,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答案:1.C2.C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列四种生产方式和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2①轮作,间种,生态种养②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③采集果实、狩猎④开矿山、修水坝、建城市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4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其主要原因是()①人口分布不均②人口数量大,增长快③经济技术水平低④环保法规不完善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第3题,采集果实、狩猎为采集狩猎时期的生产活动,该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既崇拜又依赖;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发利用土地、水资源,生产以粮为纲,处于改造自然时期;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大发展,人类试图征服自然;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谋求人地协调,注重生态保护。第4题,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对环境压力大;经济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低,方式落后,容易引发环境问题。答案:3.D4.B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地球面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此完成第5~6题。5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最强扰动,主要发生在()A.狩猎—采集时期B.农业社会时期C.工业社会时期D.信息社会时期6下列人类活动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是()A.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B.沿海国家填海造陆C.东北地区排干湿地、开垦荒地D.广西开辟梯田,发展茶园3解析:第5题,工业社会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第6题,解答本题抓住关键词“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从选项中看出B、C、D三项仅对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答案:5.C6.A2018年6月9—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各方一致同意要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加强各方面合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据此完成第7~9题。7可持续发展观认为()A.经济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B.禁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C.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相互协调D.控制人口规模,维持在当前的水平8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②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③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基础④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9“构建命运共同体加强各方面合作”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阶段性原则D.持续性原则解析:第7题,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其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第8题,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第9题,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共同采取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答案:7.C8.D9.A4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的氮肥,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等,使“氮污染”已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此完成第10~11题。10卫星传回的全球二氧化氮污染图显示,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大城市上空二氧化氮浓度很高,最有可能与这些地区()A.大量施用氮肥有关B.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氟氯烃有关C.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辆有关D.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有关11我国是世界上氮素化肥施用量最多的国家,无机氮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带来的后果主要是()A.抑制海水水面蒸发B.水体富营养化C.水循环速度改变D.海生植物大量死亡解析:第10题,欧洲和北美洲城市中二氧化氮增多,主要是因为大量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第11题,氮磷化合物排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答案:10.C11.B能力提升“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两句古文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完成第1~2题。1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B.人类主宰自然C.保护生物,因地制宜5D.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2该思想形成于()A.农业社会时期B.工业社会时期C.人类社会早期D.后工业化时期解析:材料中两句古文强调了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的习俗和品性,体现了环境的巨大制约作用,是人类社会早期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的人地关系思想。答案:1.A2.C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完成第3~4题。3在图甲阶段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全球变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产生于图乙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①天命决定一切②自然主宰人类③人类主宰自然④征服自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图甲阶段为农业社会时期,由于大规模开垦土地,导致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图乙所示阶段为工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早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这一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6答案:3.A4.B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7题。5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A.崇拜B.依赖C.征服D.友好6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顺序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7关于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的能量和物质是没有限量的B.人类自身的生产要和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C.人类和环境本来就是协调的D.自然资源就是为人类所使用的,因而可随意获取解析:第5题,在①②③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分别是征服、依赖、友好。第6题,在①时期,人类的生产能力极大提高,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在②时期,人类依赖于自然,发展水平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③时期,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人类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友好发展。第7题,考查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人类自身的生产要和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供应是有限的。答案:5.C6.B7.B下图是主题漫画《地球发烧了》。读图,完成第8~9题。7地球发高烧了,会有什么症状呢?8漫画中显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光化学烟雾B.H7N9流感病毒C.全球变暖D.有机物污染9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A.人类活动频繁B.酸性气体增多C.环境污染严重D.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解析:第8题,由“地球发高烧”判断该漫画显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第9题,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和毁林。答案:8.C9.D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据此完成第10~11题。环境问题省级行政区域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广东●●●●●●●●●四川●●●●●●●●新疆●●●●●●●●M●●●●●●●●●●●8★10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A.Ⅰ类、Ⅱ类、Ⅲ类、Ⅳ类B.Ⅱ类、Ⅳ类、Ⅰ类、Ⅲ类C.Ⅱ类、Ⅰ类、Ⅳ类、Ⅲ类D.Ⅳ类、Ⅰ类、Ⅱ类、Ⅲ类★11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A.西藏B.安徽C.山西D.黑龙江解析:由表可知,Ⅳ类问题在新疆几乎没有危害,在广东危害最大,应为酸雨;Ⅲ类问题在新疆危害最大,为土地荒漠化;Ⅱ类问题在新疆的危害较Ⅰ类大,故Ⅱ为寒潮,Ⅰ为水土流失。M地区水土流失、寒潮的危害大,应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答案:10.B11.C下图为山东某企业集团的“磷铵、硫酸、水泥联产”生态产业链条,多条结构紧密、共享共生的产业链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工业模式。据此完成第12~14题。12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容易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13该企业循环经济生产过程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9C.持续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4关于该企业循环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重视对废弃物的利用②阻断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③降低产品生产成本④增强第一、二产业之间的联系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2题,该工业为重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污染河水,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第13题,该企业循环经济对废弃物重新再利用,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14题,该企业重视对废弃物的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A项正确;该企业加强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了企业间(第二产业)的联系,没有增强第一、二产业之间的联系。答案:12.D13.C14.A15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是,C—B时段二者的关系是。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时段。(2)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是()A.核工业B.耕作农业C.钢铁工业D.电子工业(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有()10①增加环保投入②工业技术进步③产业结构调整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解析:工业污染严重的阶段是工业化时期,主要是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造成的。发达国家到工业化后期,由于加强环境治理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结合图示曲线判断A、B、C之间相应阶段人与环境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各题干要求进行解答。答案:(1)A以前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增加(或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降低B以后(2)C(3)B
本文标题:(福建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5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