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命题时空定位第19讲美苏争锋考试要求:(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2)“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b);(3)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c)。一、历史背景——(b)1.雅尔塔体制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3.美苏实力均衡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特别提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美苏两国由二战时期的同盟走向对抗,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冲突。二、美苏“冷战”的表现——(b)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2.政治上(1)美国: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2)苏联: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3.经济上(1)美国: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2)苏联: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社会2主义世界市场。4.军事上(1)美国:1949年,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苏联: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3)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疑难问答问:雅尔塔体制就是两极格局吗?为什么?答:不是。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三、美苏“冷战”的影响——(c)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导致国际局势紧张(1)1950~1953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2)1962年,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3)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概念阐释冷战和“热战”1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是一种体制,是美国对苏联建立的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对抗、军事上遏制的整套体制,但其活动不包括战争。2“热战”:是针对冷战中的不包括战争而言的,即“热战”是在冷战大环境下采取的军事行动,是冷战的一种扩大。3.积极影响(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1.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3(1)过程:雅尔塔体系——奠定基础;两大阵营的出现——初步形成;“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特点①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②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③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④体现矛盾:体现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⑤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2.马歇尔计划的影响(1)经济影响: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2)政治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西欧稳定了政治局势。东欧国家拒绝参与该计划,被认为是宣告战后欧洲分裂的最重要的征兆之一。因此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3)其他影响:马歇尔计划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起,在无形中促进了西欧地区自由贸易,客观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3.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1)导致部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状态,加剧了世界动荡局势。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②朝鲜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兵参与,1953年战争结束。这是二战以来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遭到美国的封锁,结果苏联被迫撤出。体现了紧张关系中的相互妥协及苏联在这一时期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2)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整体发展;壮大了第三世界的力量;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41.(2016·4月浙江选考)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困难,美国提出应对措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这一举措是()A.建立北约组织B.实施马歇尔计划C.提出“杜鲁门主义”D.推行凯恩斯主义答案B解析根据“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凯恩斯主义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故选B项。2.(2014·浙江文综,23)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下图黑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B.1946年的联合国C.1949年的北约D.1967年的欧共体答案C解析图中白色部分没有东欧国家,只有1949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分布与此一致,故选C。观点1“冷战”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产物材料“冷战”持续四十多年,至今余波犹存。下面介绍几种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①“美国霸权论”,认为“冷战”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反苏反共的结果,是二战后期美苏在波兰问题和德国问题上利害冲突的延伸。②“苏联扩张论”,认为苏联的“输出革命”、战略扩张和建立缓冲地带威胁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利益,铁幕演说、八千字电报、多米诺骨5牌理论、杜鲁门主义等,渗透着西方对苏联扩张的恐惧,认为必须遏制苏联。③“美苏共振论”,认为“冷战”是双向的过程,“冷战”的爆发在相当程度上源于大国决策者对战后世界形势和对方行为的误判。④“综合作用论”,认为“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美苏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对抗不可避免;两国决策者对对方的认识与外交方式加速了“冷战”到来。问题:以上多种“冷战”起源说反映了怎样的共同本质问题?答案国家利益与综合国力竞争冲突是“冷战”的根源。观点2“求异”思维认识马歇尔计划材料“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问题:材料中的“离心倾向”指什么?答案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力发展后,增长了摆脱美国控制的要求,体现了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相悖之处。观点3辩证认识“冷战”的影响材料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事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问题:以上材料体现了学术界对“冷战”怎样的认识?答案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视角1“冷战”格局下大国强权(2018·湖州七校联考,35)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罗马尼亚希腊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亚苏联90%10%50%50%75%6英国10%90%50%50%25%A.苏联与英国企图避开美国瓜分东欧B.“冷战”事实上在二战后期已经开始C.苏联与英国势力相当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答案D解析希腊不是东欧国家,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英国和苏联划分势力范围,不涉及双方“冷战”,故B项错误;苏联与英国势力相当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英国和苏联划分对某些欧洲国家的战后控制权,践踏了这些国家的主权,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故D项正确。视角2求异思维认识两极格局的影响(2018·衢江冲刺押题,35)两极格局结束后,美俄各自调整对非政策,大国对非洲的控制能力减弱,但非洲地区冲突实际上增多了。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地区冲突成为世界主流C.冷战不利于世界和平D.应辩证分析冷战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中并未说明世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故A项错误;世界主流是和平与发展,故B项错误;冷战对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和平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了冷战对峙时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但是也体现了霸权主义的内容,故D项正确。视角3美苏对峙中的妥协(2018·金华仿真押题,29)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国领导人有25封书信来往,最终苏联做出妥协撤出导弹,美国也解除封锁,这体现了美苏在对抗中伴随着妥协,故A项正确。视角4国家对外战略的决定因素“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由盟友成为对手;到了80年代之后又谋求合作,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7A.世界多极化的发展B.经济全球化的推动C.两国意识形态的矛盾D.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答案D解析美苏间合作也好,对立也罢,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而做的政策调整,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故D项正确。视角5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外交立场(2018·滨江月考,35)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先后出动了12个空军师,直接与美国空军空战1872次,共击落1097架美国飞机;派出高射炮兵进入朝鲜作战,共击落212架敌机。对此华盛顿与莫斯科达成默契,共同保守苏联空军参战的秘密。这种默契()A.体现苏攻美守的态势B.旨在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C.说明美苏“冷战”的缓和D.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答案B解析据材料“对此华盛顿与莫斯科达成默契,共同保守苏联空军参战的秘密”可知美苏双方旨在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故B项正确。一、选择题1.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发表咨文,声称共产主义威胁了世界和平和美国安全,美国要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该咨文最初发表于()A.1946年B.1947年C.1949年D.1955年答案B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出台于1947年。2.(2018·舟山选考仿真测评)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崛起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D.欧洲走向联合答案C解析冷战之所以没有转变为“新的世界大战”,其主要因素是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新兴力量的崛起只是起推动作用,故C项正确。83.(2019·奉化选考仿真测评)有学者指出,“可以说,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
本文标题:(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9讲 美苏争锋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5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