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列强主要侵略方式主要方式表现举例军事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政治侵略割占土地《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获取特权《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以华制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凯等经济侵略开埠通商《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天津;《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获取特权《南京条约》:中英两国议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战争赔款《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推行奴化教育2.对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认识(1)从发动者上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3)从结果上看:除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上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专题二近代西方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西方工业化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西方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内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进程曲折缓慢3领导力量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工业化中国工业化一开始时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小,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资金来源西方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的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则是在资本主义萌芽被外来侵略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工业化的次序西方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中国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而民族工业始终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较小,工业结构极不合理专题三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1.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2.表现(1)第一次高潮: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2)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运动的兴办,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以“中体西用”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3)第三次高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逐渐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3.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4.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前期主要局限于“器物”层面,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4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2018·课标全国Ⅱ,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审题:首先弄清楚现代化的含义。在本题中现代化指的是工业化,它需要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管理等,政治制度、社会环境、经济体制都对它有重大影响。提炼观点: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均为启示。例如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启示1:核心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启示2: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启示3:科学化的管理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启示4:体制创新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论证:注意史论结合,运用的史实在“中国近现代史”范围内。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核心科技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开始,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创办近代企业和近代学堂,并派留学生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但核心科技受制于洋人,不利于工业化的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后核心科技受制于洋人,主要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难以发展,导致中国工业畸形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国工业化奠定5了初步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立起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总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核心科技是工业现代化腾飞的关键。(示例二)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开始,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和近代学堂,并派留学生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但资金不足,核心科技受制于洋人,不利于工业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后,其资金不足、技术依赖洋人,形成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即轻工业为主,重工业难以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引进外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立起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总之,只有解决了资金、技术问题,工业现代化才能腾飞。(示例三)科学化的管理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洋务企业受封建政府的控制,缺乏科学管理,如湖北汉阳铁厂,在资金、技术、原料、能源、人才等方面不配套,不能炼出合格的钢铁。建国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来逐步僵化,束缚了企业的活力。1984年后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增强了企业活力;1992年后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迅速发展。总之,科学化的管理就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示例四)体制创新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洋务企业受封建政府的控制,缺乏科学决策,如张之洞官办湖北汉阳铁厂,在资金、技术、原料、能源、人才等方面不配套,不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改革体制,招商股银、官商合办、开办煤矿、改装设备,获得成功。1978年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企业的活力。1984年后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增强了企业活力;1992年后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迅速发展。总之,体制创新就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体制创新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工业现代化的关键。规律总结1.提炼的观点应来自材料,不能偏离材料主题。2.审题时注意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语。例如本题中的关键词语是“现代化”。理解好这一关6键词语是正确答题的关键。3.做此类题目时,审题要慢,宁可多费一些时间,一定要把题目审准,把观点提炼准确。4.论证观点时,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结合的史实的时空范围。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单元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5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