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十五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北京市十五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察卡病毒和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RNA和DNA,这两种病毒均()A.不含蛋白质和糖类B.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C.含有A、T、C、G四种碱基D.需在宿主细胞内繁殖【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营寄生生活,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含有A、T、C、G四种碱基;RNA含有A、G、C、U四种碱基。【详解】A、病毒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因此察卡病毒和乙肝病毒都含蛋白质,A错误;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错误;C、察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含有A、G、C、U四种碱基,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含有A、T、C、G四种碱基,C错误;D、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需在宿主细胞内繁殖,D正确。故选D。2.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C.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的坏境的改变无关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答案】B【解析】【分析】酶的本质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部分为RNA。酶参与细胞中的多种化学反应,主要起到催化的作用,催化的实质是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详解】A、酶的作用实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并不能提供活化能,A错误;B、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当其空间结构改变会导致酶的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无法行使功能,B正确;2C、酶具有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高温、强酸和强碱的环境会使酶失活,C错误;D、酶作为一种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B。3.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答案】C【解析】【详解】A.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A错误;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C.ATP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C正确;D.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4.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答案】B【解析】3【分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需载体需能量)、自由扩散(不需载体,不需能量)、协助扩散(需载体,不需能量)、胞吐和胞吐(利用生物膜的流动性)。【详解】由图可知载体①逆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A正确;载体②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不消耗ATP,不具有ATP酶活性,B错误;载体①和②运转方式不同,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协助扩散,C正确;协助扩散有载体协助,自由扩散没有,前者快,D正确。5.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打开阀a,则外界空气可通过发酵液中;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检测CO2要经管口2排出的气体;发酵过程需要密封,故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测;管口2与盛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连通,可检测是否有CO2产生。6.在人体细胞和酵母细胞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A.葡萄糖转化为淀粉B.葡萄糖转化为糖原C.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D.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4【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人和酵母菌都是异养生物,不能将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详解】A、在植物细胞内,葡萄糖能够转化为淀粉,A错误;B、在人和动物细胞中,葡萄糖能够转化为糖原,酵母菌细胞中没有糖原分布,B错误;C、人体细胞和酵母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会发生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C正确;D、在人体细胞和酵母细胞内,不会发生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D错误。故选C。7.下图甲、乙为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乙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B.乙中的[H]来自葡萄糖在线粒体中的分解C.甲膜中的色素分子可用无水乙醇提取D.甲、乙上生化反应由各自不同的酶催化【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的化学反应可知,甲上发生了水的分解,是光反应过程,所以甲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乙上发生有氧气参与的水生成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以乙是线粒体内膜。根据前的分析可知,甲是叶绿体类囊体膜,乙是线粒体内膜,所以A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的[H]来自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的分解和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的分解,B错误;叶绿体中提取色素使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C正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不同,所以D正确。8.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5A.a点表示CO2补偿点B.不同光强下,CO2饱和点也不同C.CO2浓度在a-b之间时,净光合速率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CO2浓度大于c时,限制曲线B、C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强【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增加会导致光合作用增强。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CO2补偿点的含义是指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CO2浓度,CO2饱和点的含义是指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CO2浓度。【详解】A、高光强时a点净光合速率为0,但中光强和低光强a点时净光合速率小于0,所以对于B和C曲线a点不是CO2补偿点,A错误;B、由图线可得,不同光照强度下,CO2饱和点不相同,A的饱和点最高,C的饱和点最低,B正确;C、CO2浓度在a-b之间时,每条曲线均上升,净光合速率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正确;D、与A曲线相比,B和C曲线在CO2饱和点以后均不再增加,由此体现此时光照强度为限制因素,D正确;故选A。9.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6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详解】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的装片,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A正确;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观察不到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前期逐渐消失,B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据以上特点,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C正确;碱性染料易于与染色体结合,而不易与其他结构成分结合,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以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再根据题意作答。710.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等生命进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可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B.有丝分裂过程主要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可遗传的变异C.减数分裂过程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mRNA存在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比较:2、基因重组: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的现象。包括三种类型: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转基因工程中人为条件下的不同物种的生物间基因的重组。【详解】有丝分裂通过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稳定遗传,A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由于表达的基因不同,导致mRNA以及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存在差异,D正确。11.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有关判断正确的是8A.图中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③B.该动物为雌性,①是次级卵母细胞C.基因A和基因a的分离一定发生在②细胞中D.③分裂结束后能产生1种基因型的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细胞和染色体形态数目的变化,根据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区分细胞各时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存在以下几点区别: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产生部位睾丸卵巢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细胞质分裂方式两次均等分裂第一次不均等分裂;第二次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极体均等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数目1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4个精子1个初级卵母细胞只产生1个卵细胞【详解】A、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判定①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细胞出现不均等分裂,且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②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在细胞中散乱排布,③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因此细胞出现的顺序应为①→③→②,A错误;B、因为②细胞出现不均等分裂,判定该生物为雌性,因此①是初级卵母细胞,B错误;C、②细胞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相同基因会随之而分离,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9A与a等位基因的分离,C错误;D、③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正常情况下分裂完成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遗传物质相同;故选D。12.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C.上清液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蛋白质外壳D.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由于大肠杆菌质量较大,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A正确;B、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所以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B正确;C、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且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所以上清液的放射性主要来自未入侵大肠杆菌的噬
本文标题:北京市十五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06772 .html